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ppt课件(23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ppt课件(23张)

资源简介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
引用两则材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分别说明古代日本与中国的社会现状,引起学生的反思,总结大化改新的国内外的背景。
(三)大化改新的内容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了解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分段梳理(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注重引导学生对改革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接着让学生回忆唐初的国家制度,可以看出日本的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过渡)除了这些日本还学习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呢?
这一块内容在教材中没有集中讲解,内容比较分散,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整理和补充。可以把阅读卡的解读和大化改新的背景衔接起来,展示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说明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和相关资料介绍来中国学习的遣唐使团规模和航海的路线,师生收集当代历史研究成果,了解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和书本的资料补充中国文化在教育、宗教、文学、建筑、城市布局、服饰、书法、钱币、文字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
(四)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是由改革的内容得出的,可在讲解改革的重要的意义的时候要结合内容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进行逐条分析再加一点延伸。改革以后的日本,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尤其是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步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提炼归纳和表达能力。
(过渡)但是大化改新以后,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通过图文资料给学生补充日本武士的资料。
(五)小组合作探究
提供三则材料,让小组合作探究:从材料中可以反映了日本民族有什么特点?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六)习题巩固
?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2.选择题
1)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建立县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农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新课学习,对于大化改新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自主探究学生们积极思考,但是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思考,没有再继续深入,尤其大化改新的影响总结方面。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文言文接触不是特别多,在文言材料的解读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板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
1.历史背景:内因、外因
2.时间
3.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
4.历史影响:积极性、局限性
课件23张PPT。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溃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分析日本自然特征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画出年代尺,标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大和统一日本宫廷政变大化改新出现武士阶层古代日本的发展史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1.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内因: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皇权旁落。皇室与改革派强烈渴望改变落后面貌。)(外因: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曾经岛国中国的留学生成为拥护改革的一股力量)斩杀豪族 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 、中臣镰足(藤原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发动政变2.大化改新的内容(1)政治上:(2)经济上:(3)法律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仿照隋唐制度鉴真东渡示意图鉴真六次东渡在日本传播佛教等
除了这些日本还学习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呢?中国:岳阳楼日本:京都平安神宫建筑唐长安城平面图平城京平面图城市布局日本中国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 服饰日本书法(空海《风信帖》)中国书法(唐·欧阳询《张翰帖》)书法中国唐朝铸币日本的铸币日本仿唐朝第一次铸造的铜币
“和同开珎(宝 )”,即“开元通宝”的简称。铸币文字3.大化改新的意义(1)政治上:(2)经济上:(3)法律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1)积极性:(2)局限性:3.大化改新的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国制改革,改革后,日本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武士阶层的出现武士刀唐刀提起日本武士大家很自然就能像想起他们手中所持的武士刀,其实日本的武士刀最初是由唐代的唐刀改良而成的。因此日本的武士刀其实正是源于中国。“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材料三: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从材料中可以反映了日本民族有什么特点?日本民族具有危机意识(岛国),善于学习、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同时又富于创新的精神。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历史的启示②⑥ ①④⑤大化改新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③⑦历史信息①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③646年,大化改新
④社会矛盾尖锐
⑤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
⑥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
⑦土地收归国有背景时间过程、内容影响、意义????当堂练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1.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建立县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农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CC当堂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