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联读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联读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悲剧的生命呈现与价值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联读
梳理悲剧的情节
任务一
一、组织观看《雷雨》话剧。
二、阅读三篇戏剧文本,自主梳理情节内容,完成单元二自主学习材料内容。
1.阅读课本《哈姆莱特》的节选部分(第三幕),梳理结构层次,找出主要人物,概括主要情节。
情节 内容起止 主要人物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元杂剧的标题中常以“关目”入题,以表示剧本情节新奇。“关目”,一般指戏曲情节的安排和结构处理。可以说“关目”是元杂剧审美的一个重点。关汉卿的剧作情节曲折引人,独树一帜,值得玩味一番。阅读课本节选部分,梳理内容情节结构,填写表格。
情节内容起止 情节小标题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戏剧矛盾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戏剧矛盾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
1.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即外部冲突。
2.表现为某一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即内部冲突。
3.表现为某一人物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3.归纳戏剧的矛盾冲突
篇名 矛盾冲突
《窦娥冤》
《雷雨》
《哈姆雷特》
篇名 矛盾冲突
《窦娥冤》 1、窦娥与张驴儿父子 (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以强欺弱的社会现实
2、窦娥与官府(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反而被判以死罪。)——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
3、窦娥自身内心(窦娥渴望清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甘愿担当死罪。)——窦娥孝顺和善良
《雷雨》 周朴园与鲁侍萍 情人关系 主仆关系 地主与下层人
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子关系 劳资关系 资本家与工人
《哈姆雷特》 1、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2、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
3、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
4、哈姆莱特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冲突
探究作品的悲剧的内容
任务二
问题:结合《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文的语言及阅读体验,概括剧中人物(窦娥、鲁侍萍、哈姆莱塔)的形象特点。
戏剧人物 形象特点
文中依据 特点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其一,具有美好的个人品质;其二,往往遭受苦难、不幸,受尽折磨;其三,面对不幸,闪耀着不屈、抗争精神;其四,悲剧人物结局是毁灭(死亡、发疯、精神世界坍塌……)
戏剧人物 形象特点
文中依据
特点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悲苦、善良、孝顺、坚强、刚烈;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
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富有母爱、有自尊心。
敏感、悲观、忧郁、谨慎、崇尚理性、推崇人文主义
合作探究一:
《窦娥冤》作品中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能实现吗?显而易见是不能的,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第一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瞬间 法场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答应
第二 六月飞雪 飞霜六月 因邹衍 一段 时间 荒野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得到上天的反应。 不信
第三 亢旱三年 东海曾经孝妇冤 三年 山阳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证明,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呵斥
窦娥的三桩誓愿
誓愿 顺序 誓愿 内容 所用 典故 应验 时间 应验 地点 誓愿 实质 斩官
态度
示冤—洗冤—昭冤(惩治)
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时间
越来越长
范围
越来越广
态度
越来越强烈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节呢?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夸张和想象,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
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应验了,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雪洗天下冤屈的意愿。
合作探究二: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有几分真情?
怀旧是人的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结,况且这是年轻时的一场春梦,不能说是假意。但时光已然逝去三十年,说成是至死不渝的真情,也不真实。所以周朴园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现在的侍萍他不爱,因为会使他的地位、名誉受损。
对于心很手辣、道貌岸然、自私贪婪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来说,金钱与名利才是他的真爱。
合作探究三:
①《哈姆莱特》的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翻译历来有不同的版本,比较下列不同版本的译文,结合课文的节选内容,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并说明理由。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朱生豪译)
(2)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梁实秋译)
(3)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卞之琳译)
(4)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方平译)
(5)是死还是活,那是个问题。(魏德蛟、孟凡君译)
(6)是活着,还是死去,我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傅光明译)
②你对: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怎样的理解。
明确: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会使人们变成懦夫。
合作探究 作品产生悲剧的原因
任务三
讨论:窦娥、鲁侍萍、哈姆雷特把悲剧的命运归结什么原因?
窦娥台词:
①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②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鲁侍萍台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那,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资料补充:16世纪末 17世纪初,英国正值伊丽莎白统治末年,这是一个充满着激烈斗争的时期,现实的主流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人文主义理想迅速发展。另一面封建势力又不愿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进行疯狂的反扑。
哈姆莱特台词: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和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问题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这三个人物思考、讨论: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被什么毁灭的?给谁看?看什么?
戏剧人物 被什么毁灭 给谁看 看什么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戏剧人物 被什么毁灭 给谁看 看什么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邪恶的社会
暴虐的官府
封建家长制
阶级压迫命运
延宕性格
社会混乱
“听众”
“当权者”
“荒唐者”
“时代”
社会的腐败,
命运的不可捉摸,
社会混乱给人造成的痛苦与折磨,
个体性格缺陷导致的毁灭性后果……
体会悲剧之美
任务四
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黑格尔
①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② 黑格尔:“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④李咏吟:悲剧和喜剧并不是文体形式,而是人类生存的演绎方式,是生存的情感冲突与意志冲突在戏剧中形成的功能价值形态。我们承认,悲剧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的功能就是直接表现生命存在者的痛苦生存。
 ③ 朱光潜:“悲剧化悲痛为快乐,把悲观主义本身也变成一种昂扬的生命力感。”
怎样理解以上观点?  
比如:窦娥所遭遇的社会不公,鲁侍萍被命运捉弄,哈姆莱特性格的“延宕”、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等。
通过这些悲剧性事件与悲剧性境遇的展现,唤醒观众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潜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和悲悯,进而形成生命认知的自我警醒或情感震荡。
明确:悲剧所演绎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他们的遭际虽不会完全发生,但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悲剧通过演绎人类生存,直接表现生命存在者的痛苦生存,来引发我们的怜悯和恐惧,从而把悲观、痛苦转化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感。
悲剧的价值
明确:人类的生存本能与发展趋向悲剧感的实质是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感,但要鄙弃盲目的乐观主义,要有一种清醒的人生反思意识。通过反思和审视自己获得心灵的净化与震撼,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我们学习了这几篇悲剧,这些反映主人公经历中的悲剧性体验可以使我们从平庸的生活中实现超越和升华,进一步思考生活当下的意义和价值,意识到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责任和使命,由此铸造出一种坚韧而伟大的内在人格。这是悲剧形态赋予人类力量的生动写照,这才是悲剧审美的精髓。
有人会担心,读了太多的悲剧会让人产生悲观主义,你怎样看待?
窦娥的善良柔顺,恪守礼教,以及对黑恶势力的反抗精神;
鲁侍萍的正直、善良、勤劳、隐忍和深沉的母爱;
哈姆雷特的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审慎的态度、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都是美好的,但是都被毁灭了,让读者内心感伤,也深刻的记住了他们的美好。悲剧人物虽然在冲突中遭到失败、毁灭,但欣赏者所看到的是人的胜利,是人的生命的顽强、精神的坚毅、力量的强大。悲剧在描写人的渺小的同时,也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因此 悲剧总能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促进人的行动,并使人以悲为美。
排演戏剧
用课文作为脚本,排演一折(幕);也可在一折(幕)中选择某个片段表演。在这一环节,“排”是中心,通过“排”能够帮助表演者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角色的内外特征,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加深对文本的细读与探究。
课堂小结
窦娥在面对陷害、困顿、生死时选择用善良和生命保护婆婆;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的抛弃时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用自己的努力、勤劳养育儿女;哈姆莱特在面对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时选择勇敢面对,用装疯卖傻来试探,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理想;我们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也会遭遇困顿、坎坷,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悲剧人物中学到勇敢面对。
作业
良知与悲悯是人崇高心灵的体现。拥有良知与悲悯之心,社会才更加崇德向善,才更加温情缱绻。请以“悲悯·良知”为话题,选取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核心议论文段(包括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结论句),表达你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