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 学 设 计【设计思想】新学期伊始,又一批学生升入初三,对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第一节课,学生期盼的也是第一节课,那么第一节课《绪言》如何才能上好呢?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兴趣。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的学生来说,绪言课他们会很好奇,听的很认真,此时就应该抓住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整节课的听课要求、作业,笔记要认真、中考化学的重要性等说教。化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两个学生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化学要观察什么?研究什么?(另准备两个化学魔术“空瓶生烟”和“木条复燃”穿插在整节课中由学生操作,作为“奖品”奖励思维活跃,回答积极准确的学生)剧烈的反应、明显的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现出化学独特的魅力。【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课,内容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什么是化学;二是化学有什么作用。作为启蒙课,本课在课本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努力上好这节课,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很强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化学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3.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更好的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知道什么是化学,能区分物质和物体。3.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难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重难点突破】1、为了突出重点,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动画短片引入课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为了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本节课的“奖品”为动手去做“化学魔术”,在实践中去探求,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难点是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首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纸。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其次通过学生实验“钠与水的反应”“观察点燃的蜡烛和熄灭的蜡烛”体会到化学的“美”和化学要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讲解钠为什么能和水反应,自然又联系到原子、原子结构、分子。由此而知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又决定了性质。九年级学生拥有联想力丰富和思维活跃的优势,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并且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的作用。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化学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内容,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鼓励了学生主动合作交流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以“化学魔术”的操作作为奖励手段。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步入神秘的化学殿堂。 播放幻灯片“你知道吗”将学生引入化学的世界。 它在研究已有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物质,简直就是神奇的“上帝之手”。 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 认识化学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请同学讲讲你心目中的化学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化学。(回答最多的就是实验) 了解学生化学“初” 印象。(增加化学魔术的奖励)肯定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那么这些实验又是研究什么的呢? 倾听老师的讲解。 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建立 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展示一张纸,纸杯,纸盒,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在纸还是纸的前提下对这张纸及其变化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的范畴。 化学也研究这张纸的变化。将这张纸点燃,证明它可燃,化作一缕清烟,留下少许灰烬,并释放光和热。燃烧也是纸的变化,但纸不再是纸。 【学生实验1】 钠与水的反应,观察钠(小于绿豆大小),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水中滴入几滴酚酞) 【学生实验2】 观察蜡烛。点燃并熄灭蜡烛。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能和钠一样雨水反应吗? 钠和蜡烛都是化学物质,但明显的性质不同,因为他们的组成不同。展示钠的原子结构图,和原子、分子,了解他们的结构和组成都不同。 展示几幅化学实验现象动态图 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的认识,感知我们身边的化学。 初步学会区分物质和物体。 学生操作并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并观察 倾听老师的总结和讲解。 观看图片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重要。 同时,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将学到的知识。 钠与水的反应,会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学生会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进而特别想了解钠。 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很多同学只知,它是照明的,其他知之甚少,此处交给他们从化学的角度看蜡烛。 感受化学的“美”引出化学定义。 学生理解定义。 认识化学,理解定义。回顾历史 爱国教育 自然过渡,引出历史。 1.古代化学。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中国古代在化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从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中获得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2.近代化学。 展示道尔顿、阿弗加德罗和门捷列夫的照片,告知学生他们的贡献。 倾听。 知道化学是如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现代化学。 化学促进了许多学科的发展。 了解。 认识到化学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化学的 两面性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讨论: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和旁边同学成组讨论,提交结论。 讨论 此处增加化学魔术,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性质。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整理: 本节课我的感受是什么? 通过板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盘点。 用简单明了的板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布置作业 找出衣、食、住、用、行方面常见的化学物质,让学生学会分类研究。 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并整理和展示。 通过资料搜集、展示,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教师的成长 = 经验+反思 ,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这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责任并也必须尽力做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教学内容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心里,他们对了解世界充满渴望,希望能得到老师认同。课堂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合理,虽然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一的内容,但那明显的现象、剧烈的反应,让高中学生都感到惊奇,更何况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他们被深深的吸引了。感到了化学的有趣,非常渴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蜡烛燃烧虽然平淡无奇,生活中常见,但他们很少知道从化学的角度如何去看蜡烛及燃烧,很少有人关心蜡烛熄灭后的现象。两个穿插的化学魔术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实验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还存在问题,从讨论来看,只有部分学生关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事件,可看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新闻中的化学了解甚微。问题:随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日益深入,如何保持兴趣的持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