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期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道法必背内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五一假期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道法必背内容

资源简介

道法中考必背
背诵要求:打 的问题重点背,问题和答案一起背。其他的可以填空即可。5月1日背八上二单元和八下二单元。5月2日背八下三单元和九上一单元。5月3日背九上二单元和三单元。5月4日背九上四单元。5月5日背九下的内容。家长每天督促背诵并签字
八上要背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有:(返还财产、赔礼道歉、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等。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拘留)。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有: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八下要背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
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1)平等权(2)宗教信仰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维权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三单元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全国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看到人民政协就要想到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的职能有(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
国家行政机关是(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依法行政,具有(行政)权。政府分为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
国家监察机关是(监察委员会),是行使(检察权)的机关。监察委员会分为(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机关的职责有(监督职责、调查职责、处置职责)
国家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具有(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具有(检察)权。
九上背诵知识点
第一单元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
4、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4、创新强国需要坚持3战略,哪三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7、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8、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第二单元
1.民主价值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我国民主真正确立的标志是(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民主形式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5、(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6、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8、(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来保证民主决策。
9、法治要求(良法之治)和(善治)
10、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11、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律是(规范)作用,道德是(教化)作用
12、(政府)依法行政,具有(行政)权,严格执法。
1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打官司到(法院)起诉,法院具有(审判)权
1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1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7、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18、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第三单元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独特的(精神标识),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6、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7、中华民族精神是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的(精神纽带),不竭的(精神动力)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9、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10、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1、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3、建设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14、人口现状5大新特点( 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人口流动),决定人口问题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四单元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新型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5、(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6、(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7、港澳台实行(“一国两制”),享有(高度)自治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8、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我国2035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2050年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五位一体”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3、“四个全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4、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5、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的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九下背诵知识点
1、当今世界的特征:(这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为经济提供了(新的机会)。
4、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正确认识文化差异,互相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理解和包容),各国应(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0、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1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2、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努力。
13、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社会的做法: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14、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5、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