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教案

资源简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说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的学习中,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节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在本单元、本册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他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汉高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根据问卷星问卷调查显示,七年级学生通过对史前史和秦朝统一六国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学习过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前面“秦末农民起义”学习,对汉初社会凋敝的状况也容易理解。部分学生阅读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看过纪录片《中国通史》,学生对秦朝灭亡的原因比较熟悉,对西汉初期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人物有所了解,学生听过“休养生息政策”,学生对古代盛世治世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简单的认识。
(二)认知障碍
根据问卷星调查显示,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同时由于思维的散乱,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的偏向。对本课内容较陌生,对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等内容不甚熟悉;古文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解文言文史料难度较大。
(三)认知能力
根据问卷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求知欲强,对事物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制定如下目标。
1.了解西汉建立之初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和因果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阅读分析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比分析秦汉统治政策,形成历史时空观。通过视频、诗歌、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深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展示,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语言表达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我们要学习汉初统治者仁政爱民、以民为本的施政方针和生活恭俭的生活作风。(素养目标: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确立依据: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70年施政的一个基本方针,在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景之治”是汉朝建立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确立依据: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要明确两个内容,一是汉初的社会状况,二是秦亡的教训。讲解中需要对知识整合理解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学生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不足。
(二)重难点突破方法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导学案“合作探究一”汉代的朋友圈,小组讨论总结休养生息的措施。“文景之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情景再现完成。
难点:通过《大风歌》材料解读(汉初社会形势)和陆贾之问解决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体现这一目标,教师主要是去引导学生,而不是去讲,学生主要是去分析、思考、归纳和总结,而不是去听。
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导学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思路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八、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视频、图片,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导语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第三部分完成情感升华。)
(二)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活动一:展示《汉初疆域图》,西汉建立小档案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初步了解汉初的疆域,初步了解汉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活动二:汉初之势:展示刘邦《大风歌》;汉初布衣将相局面,展示汉初社会状况,了解汉初之势。
(设计意图: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趣味历史,陆贾之问,引出汉初治国之策。
(设计意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三)休养生息,治国初兴
活动一: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
(设计意图:历史解释)
活动二:汉代朋友圈(导学案合作探究一)讨论高祖之措。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活动三:合作探究二,讨论文景时期统治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活动四:展示材料、视频,以当时人的视角体验文景之措感受“文景之治”的富庶与安宁。
(设计意图: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创设历史情境,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鉴古知今,中华复兴
活动一:学生根据课件材料感悟。
(设计意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活动二:教师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家国情怀素养目标的落实。)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你认为汉初的治国之策对今天有借鉴意义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2、根据“文景之治”的措施,搜集有关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相关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家国情怀素养目标的落实。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
十、说板书设计与多媒体应用
(一)板书设计
- 8 -
- 9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