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1.学会尊重
1.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
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5.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和谐。
6.尊重自己并不意味排斥他人给予你的正确的建议。如果为了维护形象而无原则、无底线,那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7.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尊重自己与接收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
8.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9.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10.语言可以体现尊重。“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被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1.尊重自己应该怎么做?
答: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12.尊重他人应该怎么做?或如何尊重他人?
答: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13.被别人尊重你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表现?
答:被别人尊重让我会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我也会推己及人,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14.面对冒犯和侮辱,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我们应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15.怎样适度维护自己?或怎样避免过度维护自己?
答:维护自己要适度: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理性对待他人意见,分析问题时对事不对人。
16.如何开导一个自暴自弃的人?
答:我会说: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你有你的辉煌,我也有我的亮点。接纳自己才能吸引别人,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7.谈一谈,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呢?
答:环保工人,建筑工人,虽然职业很默默无闻,但都是天没亮就上班工作。整洁的路面,工作的高楼都出自他们的辛勤劳动。夏天顶着高温酷暑,冬天冒着严寒风雨无阻,类似的职业还包括农民,警察,还有医生、护士,逢年过节,常常深更半夜都还在加班。
18.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答: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19.“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我认同此观点。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 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0.《小小的善》的故事,女士的善意之举让那位男青年明白了什么?
答:男青年明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学会宽容
21.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22.宽容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态度,能够释放压力,改善人的微循环,增进人的健康。
23.豁达宽容、与人为善能使人身心健康,是健康的“维生素”。
24.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宽阔,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大度、不计较;面对他人的伤害时,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25.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
26.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用,其待人也轻似约。重以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韩愈《原毁》
27.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28.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学会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29.“宽容城”和“计较城”是一对孪生兄弟。宽容城里有静收泉、包容镜和礼让亭。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1.宽容对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32.假如没有宽容,人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答:如果没有宽容,社会将会出现不断的纷争和冲突,每个人内心将充满愤怒,都会成为只顾及自己、自私自利的小人。
33.你有宽容大度地待人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举例说明。
答:有。比如:坐公交别人踩到脚了,我是这样想的:别人也不是故意踩我脚的,车上人这么多,被踩到脚是难免的。我有时也会踩到别人的脚。
34.“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想法对吗?如果进行报复,会有什么后果?
答: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35.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或者宽容是什么?
答:宽容就是大度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不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对待周围的人,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但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36.“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含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松懈;对人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都乐意多做好事。
37.“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含义是: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地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38.对于那些不宽容的,我们该怎么说服他们呢
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
39.为什么说宽容是健康的“维生素”?
答:因为宽容能增进人的健康,如果不宽容,内心就有矛盾和负面情绪,让人心绪意乱,削弱人的搞病能力,导致疾病。
40.无限度的宽容会有什么恶果?
答:无限度、无原则的宽容,会让对方尚失明辩是非的能力,会纵容对方的私心私利,严重的会违法犯罪。
学会反思
41.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自己。
42.反思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如果主动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43.通过反思,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让自己在将来做得很好。
44.我们做了错事以后,可以反思事情的经过,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取得成功以后,可以反思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在看到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以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训......掌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反思时时都能进行。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以便提醒自己。
46.什么是反思?
答:反思是一种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回忆和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反思。
47.反思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48.反思有什么方法?
答:a.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b.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c.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d.假定如果能够重来一遍,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应该怎样做得更好?
49.“曾子自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通过孔子的学生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反省就是一面镜子,能对我们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映,通过对照,能纠正不足,发扬长处。
50.“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通过反省总结经验、明辨得失、及时调整。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4.地球——我们的家园
51.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52.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了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圈2号”,一年以后以失败告终。
53.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54.“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描绘的是我国乌镇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场景。我国哈尼族人村寨建在半山腰,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人居环境。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
55.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机;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挡住酷署严寒。——(美国房龙《房龙地理》)
56.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57.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8.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9.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0.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大海,把清澈留给天空。
61.假如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能生存吗
答:不能,因为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只有地球才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氧气和水。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62.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我们小学生能做的事情是做好垃圾分类、参加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来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抵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63.你知道哪些关于保护地球的协定或者法律?
答: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64.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制定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65.为什么里约奥运会的奖牌是最环保的奖牌?
答:这是因为里约奥运会中金、银、铜牌制作需要的原材料都是通过废物回收、提炼、再利用的,使大量的废物得到了高效回收利用。
66.循环经济包括哪些方面?
答: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67.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答: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还能变废为宝。
68.你知道有哪些比较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
答:我知道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地热发电、风能发电这些方式都是比较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
69.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答:日本水俣病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肥料企业乱排废水到海洋,废水中的汞污染了海水和鱼类,人和动食用鱼类而中毒。这件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70.你知道与保护地球有关的日子有哪些?
答:2月2日世界湿地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5.应对自然灾害
71.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特点)
7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2016年我国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类别)
73.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
74.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原因)
75.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个人措施)
76.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国家措施)
77.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分为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表示。(预警等级)
78.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同时,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手段)
7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风云四号”是气象卫星,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希望)
80.《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后方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宣言)
81.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答:旱灾和涝灾;它们使得粮食、棉花减产,房屋倒塌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破坏了生态环境。
82.你知道哪些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答:为了观测天气变化,人类发明了气象卫星;为了预警海啸,人类在海底放置传感器,建立应急通信站。
83.遇到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只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逃生。同时注意千万不要盲目随从,要学会自己判断格局,遇事三思,爱护我们的生命,在灾难中学会自我保护。
84.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灾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全国人民为灾区捐款捐物,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85.你知道哪些避险的正确知识?
答:雷电交电,不在大树下避雨;山洪、泥石流高发期不在山谷露营;地震时不搭乘电梯;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逃生。
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6.探访古代文明
86.人类的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古代遗址的发现,告诉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87.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古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河流域。
88.中华名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89.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90.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半坡人(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
91.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饲养动物,逐步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
92.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域”。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93.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94.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展现了商代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是我们第一个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5.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沿岸,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96.金字塔是安放法老的陵墓,法老死后会制成木乃伊。最高的一座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采用坡道、滚筒和杠杆等工具修建了20年。
97.《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282条,采用楔形文字刻在石柱上,石柱竖在巴比伦的神殿里,现珍藏在巴黎卢浮宫。
98.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宫殿,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建筑者有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匠、中亚的宝石匠,所以称为万国宫殿。
99.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100.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101.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
答:我知道的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有长城、莫高窟、故宫、秦始皇陵、布达拉宫等。
102.今天,我们该怎样保护历史文物、历史遗址?
答:最好的办法是加强法制及执行力度,对于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以及工作不利者严惩不贷。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另外,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让民众感受文化遗址的重要。
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103.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104.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低洼的盆地,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105.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寂寥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击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汹涌的海洋瀑布、柔美的河流泉水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10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中下游。北极地区终年积雪,气温非常低,几乎见不到太阳。
107.“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在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创造出来绚丽多姿的文化,包括舞蹈、礼仪、建筑等。
108.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为夏威夷的两大特征,生活着波利尼西亚人。苏格兰凯利舞是苏格兰高地的象征。拉丁美洲的探戈、桑巴、恰恰、伦巴等舞蹈除了受印第安文化影响外,还受非洲、欧洲文化影响,是一种混合艺术。孔雀舞是我国西南地区“原生态”民族文化。
109.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
110.东南亚和南亚人居住干栏式房屋,非洲草原建“牛粪屋”,内蒙古大草原人们住蒙古包。蒙古族人穿着的蒙古袍也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
111.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112.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间的接触和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尴尬,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
113.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要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115.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不同国家的用餐礼仪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116.四大洲和七大洋是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117.你知道哪些见面礼仪呢
答: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泰国行合十礼,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欧洲关系亲近的人会行贴面礼。欧洲、美国还有行拥抱礼。
118.你知道哪些不同的用餐礼仪?
答:西餐吃面条时,不能端碗吃,只能用叉卷起面条吃,而且不能发出吸吮声。而有些国家吃面条就要发出声音,越大表示对厨艺更赞赏。
119.为什么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你认为外国人会喜欢这些中国文化元素吗
答: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就可以让世界认同中国,就可以在文化上侵占他国,这是一种软实力输出。另外中国文化确实是特别优秀的,所以优秀的东西自然有人会喜欢。
120.你知道哪些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答: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时间观念强,非常珍惜时间;客套语方面的冲突,中国人注重谦虚;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而不用刀叉。
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121.16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发表冲破了“地心说”的束缚,具有划时代意义。
122.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证明了新天文学说。19世纪初,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123.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包括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
124.1405-1433年,郑和利用指南针率船队七次下“西洋”。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25.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126.200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的改进,人类进入以蒸汽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时代。100多年前,电力取代蒸汽动力,人类进入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127.瓦特为改良蒸汽机打下了基础,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碳丝电灯泡。
128.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创造了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娱乐交流等的新平台。
129.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919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130.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人们要善用科技。
131.减少科技烦恼,更好服务人类,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133.明朝陶成道制作了人类第一架火箭飞行器,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实现氢气球首次载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2014年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登陆彗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34.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第3周定为“科技活动周”。它已成全国性科普活动。
135.哥白尼和伽利略为追求真理付出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他们为追求真理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青春,甚至是人身的自由和生命。表现了他们的执着、坚持和敢于牺牲的科学精神。
136.从瓦特、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答: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持之以恒。
137.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观?
答:作为学生的我们应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技帮助我们将诸多梦想变成现实,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138.从人类飞天历程,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我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梦想。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并为着梦想刻苦专研、坚持不懈。
139.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答:互联网扩大了交友圈子。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让购物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140.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直接的会破坏人类居住的环境。比如,农药在杀虫的同时,也给土壤、水和农作物带来污染。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电子垃圾,污染环境。
9.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41.国际组织按地理范围,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性组织成员来自全球。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特定区域和范围。
142.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开展活动。专门性国际组织大多只在某些特定领域开展活动。
143.国际组织在国家之间推动广泛的交流合作,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和平与发展。主要有联合国,国际奥委会,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44.联合国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增进各国友好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45.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通过《联合国宪章》,正式成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代表中国在宪章上签字的是董必武。至2018年1月,共有193个成员国。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
146.联合国以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六种语言为工作语言。
147.联合国徽记是一个从北极俯看的世界地图,周围是两枝对称的橄榄枝。联合国旗帜底色为浅蓝色,正中是白色联合国徽记。
148.联合国设有一些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主要的审议、决策机构,拥有广泛职权;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要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法院用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
149.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2年一选举。
150.国际奥委会是世界性、专门性国际组织,标志的五个圆环代表五大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也是世界性、专门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国家联盟是区域性、一般性国际组织。
15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其标志为六道弧线围成的一个地球,标志是世界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体现的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我国2001年加入,至2018年共有164个成员国。
152.二十国集团(G20)成立于1999年,是国际经济组织。2016年9月4-5日,第11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153.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
154.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155.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70周年会上表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0.我们爱和平
156.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取代战争。
157.20世纪前50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日本、意大利、德国发动,中国、美国、苏联和英国反抗。全球有20多亿人卷入战争,伤亡超过1亿人。
158.2015年5月5日联合国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活动,5月8日美英等欧洲国家举行“欧洲胜利日”纪念活动,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活动,9月3日中国举行阅兵纪念活动。
159.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遗产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60.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和平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局部战争的频率和规模均呈下降趋势。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161.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成为国际和平的基石。
162.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163.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消灭破坏和疾病。我们不要仇恨和饥饿,我们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我们共享大地给我们的足够食品,我们将保卫天空中美丽的彩虹。
164.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165.中国反对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166.中东是战争和冲突频发的地区,2003年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至今。为推动中东问题和平解决,2002年中国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
167.中国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通过发展促进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168.“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洲、欧洲、非洲的互联互通,加强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同发展、共享和平的最佳例证。
169.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70.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和平、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守护者、国家安全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172.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成。截至2016年11月,先后参加了24项国际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万多人。
173.云中哨所又名“詹娘舍”,藏语意思是“鹰飞不过的地方”,位于我国西藏地区。
174.你还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书记或电影,谈谈你对战争造成伤害的认识。
答:比如《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等。
战争是历史的倒退。战争是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严重的摧残,和重大的人员伤亡。
175. 随着现代武器不断升级,战争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答:战争使无数人在枪林弹雨中丧生,使多少人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使世界支离破碎,历史停滞不前。所以我们一定要阻止战争。
17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1.学会尊重
一、知识点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尊重的。
2.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
3.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6.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7.尊重自己,并不意味排斥他人给予你的正确的建议。如果为了维护形象而无原则无底线,那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8.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9.人生的舞台中,没有人天生高贵,也没有人生来平庸,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你有你的辉煌,我也有我的亮点。悦纳自己才能吸引别人, 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0.面对冒犯和侮辱,我们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11.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尊重自己与接收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
12.维护自己要适度: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理性对待他人意见, 分析问题时对事不对人。
13.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14.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15.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被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6.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 谦虚有礼,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 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17.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18.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由此可见,尊重他 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让我们把所学的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 相信尊重之花会遍地开放。
二、问答题
1.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却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呢?
答:环保工人,建筑工人,虽然职业很默默无闻,但都是天没亮就上班工作。每天上班整洁的路面,工作的高楼都出自他们的辛勤劳动,夏天顶着高温酷暑,冬天冒着严寒风雨无阻,类似的职业还包括农民,警察, 还有医生、护士,逢年过节,常常深更半夜都还在加班。
2.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那些变化呢? 答: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和谐。
3.“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4.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答: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5.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答: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6.听《小小的善》的故事,女士的善意之举让那位男青年明白了什么? 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2.学会宽容
一、知识点
1.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2.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摩擦、冲突。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宽阔。
4.宽容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大度、不计较;同时,也让我们面对他人的伤害时,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5.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
6.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7.宽容,并非是窝囊,而是一种宽容精神,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忍让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和谐发展。
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
9.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 观点看法。学会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二、问答题
1.在生活中,你有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的经历吗?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举例说明。
答:有。比如:坐公交别人踩到脚了,我是这样想的:别人也不是故意踩我脚的,车上人这么多,被踩到脚是难免的。我有时也会踩到别人的脚。
2.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
答:宽容,不是无止境的,它是有原则的。宽容就是大度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不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对待周围的人,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我们是不能让步的。
3.君子和而不同
一《论语 子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地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4.对于那些不宽容的观点,我们该怎么说服他们呢
答:别人与自己不同,自己也与别人不同,不可能要求人人相同;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多听他人的意见,才能集思广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对错之分。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有多种看法存在;每个人的观点可能只是一个方面的看法,只有综合大家的意见,才能更加全面。
3.学会反思
一、知识点
1.反思,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我们都进行反思,都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自己。
2.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如果主动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3.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4.通过反思,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让自己在将来做得很好。
5.反思时时都能进行。在特定情况下,反思尤其重要。
6.在我们做了错事以后,可以反思事情的经过,吃一堑,长一智;在我们取得成功以后,可以反思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在看到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以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训掌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你有专属自己的”反思时间”吗?无需太长,每日坚持,必有收获。生活中需要反思的情况有很多。反思,一开始也许有难度,一旦形成习惯, 做起来就非常自然了。
8.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以便提醒自己。
二、问答题
1.反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答:反思可以让我发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下次继换努力;反思可以让我学习别人的优点。
2.反思有什么方法?
答:a.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b.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c.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d.如果能够重来一遍,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4.地球——我们的家园
一、知识点
1.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生产充足的食物, 供我们果成充机;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玉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挡住酷署严寒。
4.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争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5.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 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6.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7.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8.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9.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森林, 把蔚蓝还给大海,把清澈留给天空。
二、问答题
1.假如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能生存吗
答: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家。
2.你哪些关于保护地球的协定或者法律?
答: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1993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该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 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他们为保护。
3.你还知道哪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答:生物能、生物能、洁净煤、洁净油、核能,其中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
4.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的事情是做好垃圾分类、参加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来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抵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5.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答: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还能变废为宝。
5.应对自然灾害
一、知识点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4.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5.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6.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7.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8.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抗灾精神。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问答题
1.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答:旱灾和涝灾;它们使得粮食、棉花减产,房屋倒塌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破坏了生态环境。
2.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
答:为了观测天气变化,人类发明了气象卫星;为了预警海啸,人类在海底放置传感器,建立应急通信站。
3.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遇到雷电、山洪、地震和泥石流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当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只有冷静、 清醒的头脑,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逃生。同时注意千万不要盲目随从,要学会自己判断格局,遇事三思,爱护我们的生命,在灾难中学会自我保护。
4.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 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热血,凝聚着各地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6.探访古代文明
一、知识点
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址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 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2.中华名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六千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4.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5.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域”。生活 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提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6.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
他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7.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8.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 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10.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 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二、问答题
1.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2.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
长城、莫高窟、故宫、秦始皇陵、布达拉宫等。
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保护它们?
答:最好的办法是加强法制及执行力度,对于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以及工作不利者严惩不贷。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另外,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
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一、知识点
1.人类居住的地球约 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2.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低洼的盆地, 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3.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寂寥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击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汹涌的海洋瀑布、柔美 的河流泉水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5.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三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 那里地势低平。
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在各具特色的自然环 境中,人类创造出来绚丽多姿的文化。舞蹈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7.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为夏威夷的两大特征。远古时代,生活在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惧怕黑暗,企盼光明的人们身穿草裙、戴着花环起舞。
8.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交往中形成的礼仪,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
9.握手是许多国家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在秦国,人们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
10.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适应于各地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
11.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这种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众的理解。同时,文化交融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12.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间的接触和与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 家的人们之间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出现尴尬,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
13.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 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要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15.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不同国家的用餐礼仪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二、问答题
1.四大洲和七大洋是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2.你知道哪些见面礼仪呢
答:握手是许多国家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在秦国,人们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关系比较亲近的欧洲人打招呼的方式是走向前行贴面礼。欧洲、美国在迎送宾客和朋友时流行拥抱礼, 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有行此礼的。
3.为什么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你认为外国人会喜欢这些中国文化元素吗
答: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就可以让世界认同中国,就可以在文化上侵占他国,这是一种软实力输出。另外中国文化确实是特别优秀的,尤其是古人的智慧,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也不为过,优秀的东西自然有人会喜欢。
4.你知道哪些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答: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 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客套语方面的冲突,中国人注重谦虚;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一、知识点
1.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6 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一批有识之士,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是一位勇敢且意志坚强的人。他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倾注他毕生心血的《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发表冲破了“地心说”的束缚,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3.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异景观,证明了新天文学说。伽利略遭到教会的谴责和审判。教会要他放弃学说,但他仍坚精新的天文学说,因此遭到终身监禁。
4.15 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之后,其他一些航海家也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5.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6.1519-1522 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新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关于人的起源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19 世纪初,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8.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关于人的起源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19 世纪初,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9.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10.进入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11.100多年前,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由以蒸汽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12.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13.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互 联网技术为我们创造了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娱乐交流等的新平台。
14.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烦恼。
15.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17.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人们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8.人类曾经梦想能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飞翔,今天,载人飞船已经在 太空遨游;人类曾经梦想能像鱼儿那样在水中畅游,今天,潜水技术已经能让我们深入海底科技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19.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梦想。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20.作为学生的我们应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技帮助我们将诸多梦想变成现实,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21.我国从2001 年开始,把每年5 月第 3 周定为“科技活动周”。它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科普活动。
二、问答题
1.从瓦特、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答: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不怕辛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2.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答:互联网扩大了交友圈子。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让购物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9.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知识点
1.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特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制定章程国际组织制定章程,设立机构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国际组织制定章程、设立机构、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开展活动,专门性国际组织大多只在某些特定领域开展活动。
3.国际组织在国家之间推动广泛的交流合作,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4.联合国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增进各国友好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5.联合国设有一些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主要的审议、决策机构, 拥有广泛职权;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要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法院用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
6.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
7.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
8.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过程。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积极参加各 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性国际组织
答联合国,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2.什么是国际组织?
答:国际组织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常设性机构。
10.我们爱和平
一、知识点
1.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20 世纪前 50 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创伤。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取代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仍然很不平静。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
3.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遗产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4.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和平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局部战争的频率和规模均呈下降趋势。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5.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这些核心原则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国际和平的基石。
6.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7.中国反对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8.中国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通过发展促进和平,打造人类命 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9.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0.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守护者、国家安全的维护者、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11.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和平、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海上救援、维和、联合国军事演习、反海盗等国际军事活动, 在安全领域承担大国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二、问答题
1.你还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书记或电影,谈谈你对战争造成伤害的认 识.
答:比如《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 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原游击队》、《平原 枪声》、《西安事变》、《破袭战》、《血战台儿庄》、《血性山谷》、《七七事变》 等。战争是历史的倒退。战争是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严重的摧残,和重大的人员伤亡。
2.随着现代武器不断升级,战争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答:战争使无数人在枪林弹雨中丧生,使多少人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使世界支离破碎,历史停滞不前。所以我们一定要阻止战争。
3.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答: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包括(自尊、 自重 、自爱、 自我接纳 )等方面。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2、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
3、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 )的体现。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5、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6、(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7、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8、宽容不是无限度的(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宽容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态度。宽容是健康的“维生素”。
9、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10、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学会( 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11、在别人伤害了我们时,要做到宽容,必须先找出我们心中的三条虫子:(心中有怒气 )、(想要报复对方 )、(不愿原谅对方)。
12、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 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自己。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
13、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14、在我们做了错事以后,可以反思(事情的经过,吃一堑,长一智 );在我们取得成功以后,可以反思(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在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训)…掌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反思(时时)都能进行。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
16、反思的意义:(通过反思,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让自己在将来做得更好。)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1、(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2、(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3、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
4 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4.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 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
6.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7.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森林 ),把蔚蓝还给(海洋 ),把清澈留给(天空 )。
8、新能源有(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电热发电、风能发电)等
9、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无闻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就是(人类猎食野生动物)带来的恶果,作为人类该反思反思了。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此凶猛,作为国家、社会、公民都应该反思。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深深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11、世界湿地日是(2月2日),世界地球日是(4月22日),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12、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洪涝灾害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山体滑坡 )。
13、具备(防灾避险 )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14、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 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系统。
15、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依次用( 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16、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 )、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 )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37条
18、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的抗灾精神。
1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20、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就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21、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1.(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
3、(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4、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域建成了(“粮仓”)。
5、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 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6(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域”
7、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8、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中下游,那里地势低平。
9、( 握手 )是许多国家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
10、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
11、(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适应于各地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
12、 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 、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要( 和平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3、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种( 美德 ),更是一种(智慧)。
14、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同时,文化交融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15、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其次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16、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
17、“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世界各地就有不同风格的舞蹈。比如(苏格兰凯利舞)就是苏格兰高地的象征,(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为夏威夷的两大特征。(探戈、桑巴、恰恰、伦巴)是拉丁美洲令人着迷的舞蹈。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1、19世纪初,(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2、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其中(“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3、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第三周定为“(科技活动周 ) ”。
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5、15世纪初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 欧洲的哥伦布航海 )。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气 )。
7、减少科技大烦恼,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 ),还需要通过 法律约束、(共同约定 )、(公众监督 )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8、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其标志是(五个套接的圆环 ) ,代表( 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运动员的汇聚) 。
9、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 一般性国际组织 )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其中(专门性国际组织 )组织大多旨在某些特定领域开展活动。例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是(一般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是(专门性国际组织)。
10、联合国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 )、(英国 )、(法国 )等。截止到2018年1月,联合国有(193 个)会员国。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 首席行政长官 )。
11、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截止2018年1月,该组织有( 164 )个成员。
1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
13、联合国用汉语、英语、(法语)、( 西班牙语)、(俄语 )、(阿拉伯语 )等6种语言开展工作。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 )、(火箭军 )、(战略支援 )部队组成。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
15、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道路,坚定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本着睦邻、安邻、福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 、 共同发展 )。
16、2002年中国设立(中东问题特使 ),代表中国政府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等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同有关各方面进行沟通。
17、自2002年起,每年的( 9 )月(21 )日为“国际和平日”。
18、2019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促进和平”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反对(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其标志的六道弧线像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
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5)周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