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秦灭六国
1.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具备统一的条件,
秦王重用人才。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
3.影响: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掌控;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经济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秦朝的疆域
【课堂演练】
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大禹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文帝
2.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拆毁六国在战争期间修筑的关隘壁垒,挖开阻碍交通的堤防,修筑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秦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解决地方封国问题 B.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
C.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D.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
3.有学者评价某一帝国的意义在于“因统一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国家构造基本形态,与这一时代造就的精神文化基本形态,一同跨越并规范了其后中国两千年的漫漫历史”。其中“国家构造基本形态”所起的作用是(  )
A.巩固统一 B.重建国家 C.网罗人才 D.统一思想
4.据史书记载,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基于这一现状的举措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车轨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6.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材料中“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  )
A.世卿世禄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思想统一制度
7.“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  )
A.原因 B.影响 C.内容 D.背景
8.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中国历朝历代都曾为此作出过努力。秦朝负责监察百官,被称为“风霜之吏”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转运使
9. 睡虎地秦竹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A.秦末农民战争 B.秦国统一战争
C.秦朝南征百越 D.秦朝北击匈奴
10.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陕西出土的秦朝“右丞相印”封泥为国家一级文物。据考证,盖有“右丞相印”的信件,是呈送秦始皇亲自过目的重要文件,包括李斯在内的多位丞相都可能使用过这枚印章。“右丞相印”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 B.封泥上的字体为大篆
C.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D.李斯掌管行政决断权
11.如表展现了秦统一过程中的两种移民现象。据此可知,秦的这一系列移民措施有助于(  )
迁出其旧地 秦灭赵后:把赵王迁流于房陵(今湖北十堰房县),迁赵地富豪于临邛(今四川邛崃)
灭楚后:徙楚王之族于严道(今四川雅安)
秦灭齐后:齐王建被迁于共(今甘肃平凉)
迁入秦地 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A.开发边疆 B.增加赋税 C.巩固统治 D.掌控军权
1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小篆”这一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这一做法(  )
A.消除了民族隔阂 B.秉承了儒家思想
C.实现了思想统一 D.有助于文化交流
13.小明在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摘录的笔记如下,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方式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
14.如图为我国古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货币,推动这些货币形制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交易的需要 B.国家统一的推动
C.审美观念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5.以下是《史记》中记载的发生在秦朝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后,秦始皇决定(  )
人物 观点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A.延续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推恩令 D.创立集权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统一后推行的什么措施?
(2)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秦实现统一,创新制度的重要举措。列举两项秦统一全国后为国家长治久安而采取的政治制度创新措施。
(3)综上所述,这些措施的推行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10 CDADA BBCBA
11-15 CDDAB
16.(1)分别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2)举措: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作用:这些措施的实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