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春季期期中教育监测与评价题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榜样伴我成长,英雄伴我生活”,阅读下面有关英雄人物、杰出人才的文段,完成小题。
(一)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怒斥敌人,深恶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无名英雄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瞰祖国大地,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yù户晓;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崇尚科学、热爱祖国。
(二)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一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这些人为了国家的自立和富强,用自己的臂膀筑起一道道屏障,这就是令我们感动的英雄。而在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平凡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瞬间——阿长买来粗拙的《山海经》带给鲁迅的全身震悚,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带给杨绛的“愧怍”,低眉顺眼一辈子的父亲不甘人后造台阶,造成后却无法坦然面对带给儿子的百感交集……
(三)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和徐振明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英雄。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和平年代,孙景坤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修坝种田,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徐振明默默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永葆本色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崇敬英雄,学习楷模,树立担当意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1. 阅读(一)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恶( ) (2)家yù户晓( )
2. (一)(二)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二)中划线的词语。
(1)屏障 (2)愧怍
4. 阅读语段(三),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抗美援朝老英雄,正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看,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最适合致敬抗美援朝战士对联,请把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①保家卫国,百万雄师横跨鸭绿江 ②保家卫国,英雄豪气壮河山
③铭记历史,英烈无数血洒上甘岭 ④抗美援朝,烈士丹心昭日月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
B. 这些人为了国家的自立和富强,用自己的臂膀筑起一道道屏障。
C. 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
D. 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永葆本色的优良传统。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思乡 念亲 有一种牵绊叫乡情。身在洛城的李白夜闻笛声,写下了“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他既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写下了“马上相逢无纸笔,④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他的复杂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珍惜 时光 有一种思索叫珍惜。面对百花盛开,触景生情,韩愈感悟“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__。”对晚春的留恋,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 《晚春》
情趣 高雅 王维晚年归隐山林,“⑦_______,⑧________”,用弹琴奏乐表达沉醉自然、高雅脱俗的情趣。 《竹里馆》
家国 情怀 木兰替父出征,英勇坚强。诗中用互文的方式写出了战争的艰难和战士的英勇诗句“⑨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木兰诗》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
方案要求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较、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力争到2030年,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疫情之下,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近视的早期症状是凑近看东西,如看电视时向前凑,看书写字趴得很近,很低;其次为爱眯眼,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习惯性采取眯眼的方式来弥补;再次是喜欢腿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序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还有是斜眼看事物,歪头或斜眼看东西,减少散射光,消除一部分像差,从而看得清楚一些;另外就是爱皱眉,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和角膜,暂时改善视敏度。目前,需要家长重视并关注青少年近视情况,早发现早治疗。
材料三
防控近视需要减轻用眼负担,养成良好习惯。第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尽量保持在2小时以上。第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晚5-10分钟。第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频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其他措施还包括: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等。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7. 阅读材料一中的图表,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8. 借助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当的用眼习惯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B. 如果看电视的时候需要凑到前面才能看清,这有可能是近视的早期症状。
C. 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会增加患近视的风险。
D. 一个人眯眼、眨眼、皱眉的现象,是近视的典型症状。
9.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解决中国青少年学生近视问题需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庞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沿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安慰我说,并没有怎么疼。我却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
10. 围绕“疼痛”,全文主要写了“我”与父亲发生的三件事情,请填写下表。
序号 事件 “我”的感悟
一 ①__________ “我”感受到父亲手颤抖得厉害
二 “我”不忍下手,父亲只好自己烫癣 ②________
三 ③____________ “我”觉得父亲酣睡得像个孩子
11.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1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13. 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如何理解。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 下列对句子的赏析和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
B.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
C. 木兰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女英雄”形象,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喜欢打扮的普通女子,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
D.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因为她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寄托了人们的个人英雄梦想。
15. 结尾一段以兔为喻,有什么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6.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 释担而立(放下) 但微颔之(点头)
B. 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陈康肃公善射(善良的)
C. 但手熟尔(同“耳”) 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
D. 卒不肯告人姓氏(最终)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慢慢地)
17. 下列对《卖油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 卖油翁表演酌油后,以一句“我亦无他”来回应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 这篇文章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D. 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叟能如是乎?
19. 本文中陈尧咨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①_________”到后来的“②_________”再到最后的“笑而遣之”,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行文起伏有致,富有戏剧性。
20. 这两则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三、综合(10分)
班级开展“读书·实践”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读名著践读法】
21. 阅读《骆驼祥子》,请按表格要求填空。
文段内容 批注
“说说不要紧!都不是外人!”然后向大家低声的:“孩子心重,甭提多么要强啦!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①___________(人名)是一个淳朴、乐观的人。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这段叙述突出了刘四爷②_________(性格特点)的形象。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画线句子运用③_________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与车合作无间的情形。
【任务二:“天下国家”读书实践活动】
22. 阅读下列内容,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为此,班级组织阅读爱国名人文章,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
(1)【我来设计】本次活动拟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爱国诗词朗诵会。请你设计第二板块。
第二板块:____________
(2)【我来主持】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抹云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说说】请列出一位你最喜欢的爱国名人,并说说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4)【我来解惑】
在上述进行爱国诗词朗诵会准备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说:“爱国要有实际行动,朗诵诗词有什么意义呢?”你打算怎么回答小明的疑惑?请把你回答的内容写下来。(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是我的亲人,和你在一起,我懂得了爱与理解;你是我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我明白了追求与奋斗;你是我的老师,和你在一起,我得到了成长;你或是一位陌生人,和你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善意……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成长。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2024年春季期期中教育监测与评价题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榜样伴我成长,英雄伴我生活”,阅读下面有关英雄人物、杰出人才的文段,完成小题。
(一)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怒斥敌人,深恶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无名英雄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瞰祖国大地,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yù户晓;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崇尚科学、热爱祖国。
(二)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一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这些人为了国家的自立和富强,用自己的臂膀筑起一道道屏障,这就是令我们感动的英雄。而在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平凡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瞬间——阿长买来粗拙的《山海经》带给鲁迅的全身震悚,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带给杨绛的“愧怍”,低眉顺眼一辈子的父亲不甘人后造台阶,造成后却无法坦然面对带给儿子的百感交集……
(三)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和徐振明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英雄。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和平年代,孙景坤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修坝种田,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徐振明默默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永葆本色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崇敬英雄,学习楷模,树立担当意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1. 阅读(一)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恶( ) (2)家yù户晓( )
2. (一)(二)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二)中划线的词语。
(1)屏障 (2)愧怍
4. 阅读语段(三),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抗美援朝老英雄,正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看,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最适合致敬抗美援朝战士对联,请把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①保家卫国,百万雄师横跨鸭绿江 ②保家卫国,英雄豪气壮河山
③铭记历史,英烈无数血洒上甘岭 ④抗美援朝,烈士丹心昭日月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
B. 这些人为了国家的自立和富强,用自己的臂膀筑起一道道屏障。
C. 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
D. 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永葆本色的优良传统。
【答案】1. ①. wù ②. 喻
2. 深恶痛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锲而不舍、百感交集(写出三个即可)
3. (1)保护和支持。(2)歉意。
4. ④②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深恶痛绝(wù):极端地厌恶、痛恨。
家喻户晓(yù):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识。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鞠躬尽瘁: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死而后已:形容做事勤奋努力,一直到死为止。现多用于形容辛勤的工作,至死方休。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理解。
根据文段二“这些人为了国家的自立和富强,用自己的臂膀筑起一道道屏障”可知,“屏障”在这里并不是指实际的屏风或阻挡之物,而是比喻性的用法,指的是这些有志之士为了国家,如同屏障一般,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根据文段二“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带给杨绛的‘愧怍’”可知,杨绛因为老王临终前的善意举动而感到自己对老王的关心与帮助不够,心中充满了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对老王的歉意,因此“愧怍”在这里表示的是惭愧的心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首先,对联的上下联需要有相应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上联描述行为或者目标,下联则表达结果或者影响。同时,上下联的字数和结构也需要相匹配。
内容上,对联应该与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相契合。其中,①句和③句都提到了“保家卫国”,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主题,但③句的“铭记历史,英烈无数血洒上甘岭”虽然体现了烈士的牺牲精神,却略显悲壮,更适合纪念活动,而不是致敬仍在世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而①句的“百万雄师横跨鸭绿江”则更侧重于描述战争的规模,对抗美援朝战士的个体英勇表现强调不够。
形式上,对联应该符合对仗工整、意义相关的要求。②句和④句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②句的“英雄豪气壮河山”与④句的“烈士丹心昭日月”形成很好的对仗,而且都突出了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综合考虑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可以选择④句作为上联,“抗美援朝,烈士丹心昭日月”,选择②句作为下联,“保家卫国,英雄豪气壮河山”。这两句不仅内容上与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事迹相契合,而且形式上也对仗工整,非常适合用来致敬抗美援朝战士。
故选④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赤胆忠心”;
故选C。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思乡 念亲 有一种牵绊叫乡情。身在洛城的李白夜闻笛声,写下了“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他既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写下了“马上相逢无纸笔,④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他的复杂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珍惜 时光 有一种思索叫珍惜。面对百花盛开,触景生情,韩愈感悟“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__。”对晚春的留恋,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 《晚春》
情趣 高雅 王维晚年归隐山林,“⑦_______,⑧________”,用弹琴奏乐表达沉醉自然、高雅脱俗的情趣。 《竹里馆》
家国 情怀 木兰替父出征,英勇坚强。诗中用互文的方式写出了战争的艰难和战士的英勇诗句“⑨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木兰诗》
【答案】 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 岑参 ④.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⑥.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 独坐幽篁里 ⑧. 弹琴复长啸 ⑨. 将军百战死 ⑩. 壮士十年归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岑参、芳菲、幽篁、啸、战”等字词易写错。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
方案要求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较、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力争到2030年,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疫情之下,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近视的早期症状是凑近看东西,如看电视时向前凑,看书写字趴得很近,很低;其次为爱眯眼,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习惯性采取眯眼的方式来弥补;再次是喜欢腿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序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还有是斜眼看事物,歪头或斜眼看东西,减少散射光,消除一部分像差,从而看得清楚一些;另外就是爱皱眉,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和角膜,暂时改善视敏度。目前,需要家长重视并关注青少年近视情况,早发现早治疗。
材料三
防控近视需要减轻用眼负担,养成良好习惯。第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尽量保持在2小时以上。第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晚5-10分钟。第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频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其他措施还包括: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等。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7. 阅读材料一中的图表,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8. 借助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当的用眼习惯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B. 如果看电视的时候需要凑到前面才能看清,这有可能是近视的早期症状。
C. 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会增加患近视的风险。
D. 一个人眯眼、眨眼、皱眉的现象,是近视的典型症状。
9.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解决中国青少年学生近视问题需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青少年近视率均有所降低的目标。(国家青少年近视比例下降的目标。) 8. D
9. ①. 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或:形成有利于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 ②. 家长重视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③. 减轻用眼负担培养良好习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材料一图表中2030年青少年近视率控制目标:小学生要降到38%,初中生要降到60%,高中生要降到70%。据此可知,无论是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青少年,到2030年均要实现近视率下降的目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由材料二“近视的早期症状是……其次为爱眯眼……再次是喜欢眨眼……另外就是爱皱眉”可知,这些是近视的早期症状,并非“典型症状”。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一“方案要求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材料二“需要家长重视并关注青少年近视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材料三“防控近视需要减轻用眼负担,养成良好习惯”分析概括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庞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沿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安慰我说,并没有怎么疼。我却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
10. 围绕“疼痛”,全文主要写了“我”与父亲发生的三件事情,请填写下表。
序号 事件 “我”的感悟
一 ①__________ “我”感受到父亲的手颤抖得厉害
二 “我”不忍下手,父亲只好自己烫癣 ②________
三 ③____________ “我”觉得父亲酣睡得像个孩子
11.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1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13. 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如何理解。
【答案】10. ①. 小时,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误伤,父亲为“我”敷药 ②. 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铜钱治疗,我痛得心如刀绞 ③. “我”背父亲看腿疾,父亲爬我身上睡着了
11. 严厉(暴躁):“我”与别人发生摩擦时,父亲总会把“我”摁在地上打一顿;关爱孩子:父亲为“我”敷伤口时,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坚强:他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也不疼。
12. 用“捉”“摁”“揽”“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准确地写出来父亲的果断、迅速和误伤“我”的愧疚,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13. 三十年前,“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父亲管教我、心疼我;三十年后,“我”成为一位父亲,而父亲像个孩子,“我”心疼他、照顾他;父子间年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相互关爱的深情未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荽萎芽,嚼碎,数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知,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的铁钩划伤,父亲心疼的帮“我”敷药;
根据第⑥段“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铰”可知,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根据第⑩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可知,“我”背着父亲去治腿,父亲趴在“我”背上睡着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第③段“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可知,一发生摩擦罪在“我”,父亲就会将“我”摁在地上打,可见父亲是严厉(暴躁)的;
根据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等可知,“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见父亲是关爱孩子的;
根据第⑥段“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哨噬得我心如刀绞”,第⑦段“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可知,父亲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也不疼,可见父亲是坚强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语句中“捉住、摁到、揽一把、嚼碎、敷在”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在“我”被铁钩烙伤后为“我”敷药的过程;联系后文“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知,此句表现了父亲对误伤了“我”的愧疚和深沉的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根据第⑩段画线句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可知,“互换”在表层上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是父亲照顾年幼的“我”,现在是“我”照顾年老的父亲。三十年前,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对“我”严厉管教,而“我”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经常惹父亲生气。三十年后,父亲年老体衰,需要“我”的照顾,“我”则扮演起照顾者的角色,背父亲上下楼,像父亲曾经照顾“我”一样照顾他。
深层含义,“互换”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和亲情的延续。尽管年龄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我”对父亲的关爱和父亲对“我”的关心并没有减少,反而这种关爱变得更加深沉。这句画线句子突出了父爱如山的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敬爱和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因此,这句话通过表层的年龄和身份互换,传达了深层的亲情与关爱的永恒不变,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关爱的主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 下列对句子的赏析和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
B.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
C. 木兰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女英雄”形象,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喜欢打扮的普通女子,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
D.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因为她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寄托了人们的个人英雄梦想。
15. 结尾一段以兔为喻,有什么作用?
【答案】14. D 15. ①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的惊讶,也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②刻画了木兰风趣智慧的形象。③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反映了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寄托了人们的个人英雄梦想”错误,人们喜欢木兰,不仅仅因为她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还因为她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作用分析。
根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知,这里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的惊讶,当木兰的同伴看到她的真实身份后感到惊讶,这个比喻就像是在说,两只兔子并排跑,你们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这也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给出了一个既合情又合理的解答。通过这个比喻,也刻画了木兰风趣智慧的形象。她以兔为喻,巧妙地解答了同伴的疑惑,同时也展示了她的机智和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样的比喻,也体现了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即善于通过生动的比喻来阐述道理,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中的人物和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6.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 释担而立(放下) 但微颔之(点头)
B. 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陈康肃公善射(善良的)
C. 但手熟尔(同“耳”) 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
D. 卒不肯告人姓氏(最终)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慢慢地)
17. 下列对《卖油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 卖油翁表演酌油后,以一句“我亦无他”来回应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 这篇文章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D. 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叟能如是乎?
19. 本文中陈尧咨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①_________”到后来的“②_________”再到最后的“笑而遣之”,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行文起伏有致,富有戏剧性。
20. 这两则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16. B 17. C
18. 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只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19. ①. 以此自矜 ②. 忿然
20. ①强中自有强中手,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②人不可获得一点成绩,便骄傲自满,为人要虚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③再难的事,只要我们不断练习、不断实践,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B.“陈康肃公善射”译为: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根据甲文第一段“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第二段“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可知,文章将陈康肃的嚣张跋扈与卖油翁的沉稳从容形成了对比,因此本文刻画人物形象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本项“通过类比”有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
②如,像;是,这样。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第一段“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可知,陈康肃公最开始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故最开始的态度为“自矜”;根据甲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面对卖油翁对自己的射箭技术的不认可,陈康肃公感到生气,此时他的态度是“忿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根据甲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乙文“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可知,陈尧咨擅长射术、杨二擅长拳法,但两者都因为自己的特长而轻视别人,两人最终都自计苦吃。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有一些长处,也不能骄傲,一定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只有认真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成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①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能达到精湛的程度。②不要因为自己有一点本事就骄傲自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③不能仅凭外表或先入为主的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④面对强者或逆境,要保持冷静和从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脚,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武艺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不停地咳嗽,他在旁边斜着眼睛看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憾。”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从十步外,冲向老人一拳打上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三、综合(10分)
班级开展“读书·实践”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读名著践读法】
21. 阅读《骆驼祥子》,请按表格要求填空。
文段内容 批注
“说说不要紧!都不是外人!”然后向大家低声的:“孩子心重,甭提多么要强啦!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①___________(人名)是一个淳朴、乐观的人。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这段叙述突出了刘四爷②_________(性格特点)的形象。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画线句子运用③_________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与车合作无间的情形。
【答案】 ①. 老马 ②. 残忍霸道 ③. 拟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人物形象和手法分析。
第一空,根据“孩子心重,甭提多么要强啦!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可知,这句话是老马对祥子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可见老马淳朴乐观;
第二空,根据“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可知,刘四爷对待不能按时交车份儿的车夫非常严厉,甚至无情地将他们赶出住所,这体现了他残忍霸道的性格特点。
第三空,根据“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可知,作者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车人性化,展现出车仿佛能够理解祥子的每一个动作,两者之间的配合无比默契,进一步突显了祥子与他的车之间深厚的联系和祥子对车的深厚感情。
【任务二:“天下国家”读书实践活动】
22. 阅读下列内容,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为此,班级组织阅读爱国名人文章,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
(1)【我来设计】本次活动拟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爱国诗词朗诵会。请你设计第二板块。
第二板块:____________
(2)【我来主持】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抹云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说说】请列出一位你最喜欢爱国名人,并说说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4)【我来解惑】
在上述进行爱国诗词朗诵会准备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说:“爱国要有实际行动,朗诵诗词有什么意义呢?”你打算怎么回答小明的疑惑?请把你回答的内容写下来。(80字以内)
【答案】(1)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2) ①. 示例:如果祖国是花园 ②. 示例:那我就是花园里的一朵鲜花
(3)示例:我最喜欢的爱国名人是钱学森。他早年赴美深造,成为美国航空和火箭科学的权威,但面对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坚决决定回国,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在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下,他历经五年努力才最终回到中国。回国后,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4)示例:小明,爱国诗词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通过朗诵,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这种情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行动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解答时,继续围绕“天下国家”的主题,寻找与第一板块不同的活动形式。考虑到第一板块是诗词朗诵,第二板块可以选择讲述或展现人物的方式。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设计为“爱国人物故事会”或“爱国电影鉴赏”等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和事件。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句子仿写。题目要求仿照画线句子,构造一个以“如果祖国是……,那我就是……”为句式,体现个人与祖国紧密关系的句子。解答时,保持句式的一致性,“如果祖国是……,我就是……”。设定的喻体要与祖国的本体形象相符,并且要与前两句形成并列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喻体应是祖国整体中的一部分,能够体现出个人在祖国中的位置和作用。合情合理即可。
示例:如果祖国是森林,那我就是森林中的一片绿叶。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爱国人物的了解和评价。解答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爱国名人,最好是广为知晓且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简要概述该名人的生平,特别是在爱国方面的事迹。解释喜欢他的原因,这可以是他的贡献、品质、价值观或是他如何影响了你。
示例:我最敬佩的爱国名人是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先驱者。在祖国需要的时刻,他放弃海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发事业。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默默工作,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国防实力。邓稼先的无私奉献、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科学贡献,使我深受感动,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化活动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阐明诗词的价值。爱国诗词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载体,朗诵可以加深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和体验。然后,强调情感的激发。通过朗诵,可以激发和培养个人的爱国情怀,为实际行动提供精神动力。最后,点明诗词与行动的关系。朗诵诗词是爱国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实际行动中更有动力和方向。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小明,朗诵诗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它激发情感共鸣,让我们感受先辈的胸怀与信念。这些精神激励我们做好每一件事,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朗诵,是种下爱国种子,让行动更富温度和深度。
四、写作(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是我的亲人,和你在一起,我懂得了爱与理解;你是我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我明白了追求与奋斗;你是我的老师,和你在一起,我得到了成长;你或是一位陌生人,和你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善意……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成长。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有你真好
在岁月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里,我们由稚嫩慢慢成长到成熟,你陪伴着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时光,开心时,想起你,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乐趣;难过时,也想到你,渴望从你那里得到一丝慰藉。你是我的心灵导师,为我指明人生正确的道路。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宇宙浩瀚之大,万物包含其中,一切疑问都能通过你得到答案,你是一切万物智慧的总称——书。
小时候,我第一次与书本相识,对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门心思都扑在电视机的“怀抱”里,每当妈妈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对周围一切的嘈杂都听不进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那一刻,我对书本便萌生出了一丝兴趣。
记得自己有一次,偶然看到了一本书《曾少年》。只是漫不经心地翻了两页,我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本书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看着这本书,我仿佛和主人公一样从小便生活在四合院里,和小伙伴一起玩闹,一起哭,一起笑,这本书用细腻优美的词语揭示了人间的暖恶,以及主人公与朋友们纯洁、真挚的友谊,还教给了我许多道理:人生那么短,总该有几个时刻,令人难忘;也会说无数次的再见,乐观些,不惧将来,不畏过往,才是最重要的。
书,是我人生导师。《三字经》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们要成为一个坚毅,不轻易说死的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自己是谁?为谁而活?该怎样活?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这个不断更新的时代,只要有你,就有答案;生活有你便不会无聊,灰暗。人生路上,有你真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次要求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中的限制性词语“有你”,要求使用第二人称来叙事,而且所叙述、描写的对象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真好”要求行文内容体现出“真好”这一感情基调,表达自己的赞美、喜爱等情感。写作中的“你”,既可以解读为具体的人,如亲人、老师、素不相识却给予自己帮助的陌生人等,以讴歌人间真情;也可以是具体的物,如“旧玩具”“篮球”“钢琴”等,以叙述心路历程;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如“阅读”“旅行”“做志愿者”等,以抒写美好志趣;更可以是具体的情,如 “亲情”“友情”“家国情”等,以阐发至善至美。
选材构思:题干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选材也可从人、物、事、情四个方面进行构思。可以写“亲人间的相濡以沫让自己感受浓浓的爱意”“老师的谆谆教诲让自己健康成长”“朋友给予我的无私帮助让自己沐浴阳光”“旧玩具中找回失落的童趣”“篮球运动中体会团队精神”“钢琴考级过程里明白奋斗的意义”等等。应讲述具体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你”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