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
(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2)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3.影响: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2.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盐铁专卖
1.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北击匈奴
1.背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2.人物: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高潮: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抗击匈奴的高潮。
4.影响: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五、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演练】
1.如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第二代以后,王国控制的领地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诸侯王名 刘贇 刘志 刘建 刘逍 刘终古 刘尚 刘横 刘交
王国领地 28县 28县 11县 11县 7县 7县 3县 3县
A.分封制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郡县制的推广 D.刺史制度的完善
2.学者张帆认为,汉武帝通过有关措施聚敛了大笔财富,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进一步创造了经济条件。这里的“有关措施”应当包括(  )
A.实行“推恩”,削弱封国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统一货币,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开拓疆土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4.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5.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并以研习儒家经典和礼仪作为升官和补官的条件。这有利于实现(  )
A.地方稳定 B.财政增收 C.思想统一 D.民族团结
6.汉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兴办地方手工业,先后在郡国设置盐官、铁官、工官、服官、铜官等,控制了地方的经济命脉。这些措施(  )
A.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监察
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改善了汉朝的财政状况
D.推动了青铜手工业的繁荣
7.《汉书 武帝纪》记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時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从中可知汉武帝(  )
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B.尊崇儒学重视人才选拔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北击匈奴拓展疆土有功
8.汉武帝时期设平准官,负责购销各地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期调剂有无,平抑物价,并限制富商大贾,投机牟利。这一政策旨在(  )
A.增强朝廷经济实力 B.加强道德思想控制
C.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D.提高商人身份地位
9.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乙所示状况应该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时期
10.他开创了中国古代新的钱币体制和新的阶段,形成了中国货币史上一个五铢钱体制时期,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铸币权成为巩固皇室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1.“汉武帝亲自策问古今治道及天人关系问题。董仲舒三次上书应对,献‘天人三策’……请罢黜刑名……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介绍了(  )
A.盐铁官营的影响 B.“推恩令”的内容
C.尊崇儒术的主张 D.设立太学的地点
12.西汉前期,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垄断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尊崇儒术 B.统一铸币 C.盐铁专卖 D.开凿灵渠
13.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大获全胜,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地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央政府正式管辖西域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C.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
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14.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惩罚;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这里汉武帝成功的手段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焚书坑儒
D.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15.如表所列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些举措(  )
经济措施 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均输”、“平准”、平抑物价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16.秦汉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 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比较秦朝疆域图与西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今天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概括二者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参考答案
1-10 BCCAC CBACB
11-15 CCCBC
16.(1)地区: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措施:“推恩令”。作用:“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措施: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统治。
(4)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