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黄河颂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黄河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黄河颂》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黄河颂》的主旨,体会诗歌的崇高情感和伟大精神。
2. 掌握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把握诗歌中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体会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精心引导,启发学生兴趣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1)播放黄河的壮丽风光视频,配以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黄河的浩渺与磅礴。
(2)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不同景色,激发他们对黄河的好奇心。
2. 介绍作者与背景知识
(1)介绍光未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以及黄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3. 初步朗读,感知诗歌韵律
(1)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诗歌的豪情壮志。
(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初步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 提问互动,引发学生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吗?”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2)进一步提问:“在你们的眼中,黄河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对黄河的感受和认知。
5.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形成课堂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背景知识的介绍、朗读感知以及提问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二)朗读感知与情感共鸣
1. 教师示范朗读
教师将选取一段深情的音乐作为背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黄河颂》。在朗读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语调和感情投入,力求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诗人的爱国情怀传达给学生。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听到哪些词句时深受触动,以及对黄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学生跟读与自我感知
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语调,尝试自己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想象黄河的壮丽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朗读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讨论哪些词句让他们感受到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3. 情感共鸣与互动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黄河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我们的土地和人民,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精神。
4. 深化理解与创新表达
教师邀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方式(如绘画、音乐等)来表达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和表达诗歌的魅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灵感和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逐段讲解诗歌内容,感受《黄河颂》的韵律与情感
1. 朗读第一段,体会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民族精神的象征
(1)教师首先带读第一段,并请学生注意诗歌中描述黄河地理位置的词语,如“亚洲的原野”。
(2)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理解黄河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分析第二段,感受黄河的自然景观与壮丽浩渺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并标出描绘黄河自然景观的关键词,如“惊涛澎湃”和“浊流宛转”。
(2)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并邀请学生分享感受。
3. 探讨第三段,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保卫与激励作用
(1)教师领读第三段,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歌颂黄河的三个方面,即“养育”、“保卫”和“激励”。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4. 总结第四段,号召学生学习黄河精神,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1)教师总结第四段的核心内容,强调黄河精神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黄河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以上逐段讲解和多种教学活动的结合,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诗歌内容和情感,同时提高朗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问题探究与师生互动
1. 引入思考
提问1:诗歌中为什么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案: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华夏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深化理解
提问2:如何理解“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答案:黄河作为自然屏障,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全与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到黄河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保护作用。
3. 感受诗人情感
提问3:《黄河颂》如何表达诗人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答案: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赏析修辞手法
提问4: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答案: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设计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并学会赏析其艺术效果。
5. 拓展当代意义
提问5:《黄河颂》在当代还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在当代,《黄河颂》仍然具有激发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伟大精神的重要意义。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与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五)深入探讨与互动合作
1. 问题引导与小组讨论
教师首先提出与《黄河颂》紧密相关的问题,如:“诗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黄河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尝试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证据。
2. 互动交流与观点碰撞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
其他学生听后,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补充,形成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3. 教师点拨与深化理解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如有学生提到“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屏障”这一句,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这里的‘屏障’一词,为什么用在这里特别合适?”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情感共鸣与激发爱国情
通过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学生逐渐感受到诗中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与情感,还能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六)拓展提升与感悟
1. 拓展文学作品视野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黄河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将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这部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情的歌唱,展现了黄河的雄浑与伟大。我们将通过片段欣赏和背景介绍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学形式下黄河的魅力,从而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讨论
在介绍完文学作品后,我们将进入课堂讨论环节。讨论主题为“黄河在当今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我们鼓励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黄河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3. 互动游戏:黄河知多少
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设计了“黄河知多少”的互动游戏。游戏分为抢答和接龙两个环节,内容涵盖黄河的地理知识、历史文化和环保知识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课堂小结与感悟分享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们将进行小结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悟。我们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所学到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这份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去,成为他们关爱自然、传承文化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生字生词句子分析
1. 生字生词梳理
(1)生字学习
① “魄”字:指精神、气质,课文中形容黄河的伟大精神。让学生书写并记住这个字,并讨论其在课文中的含义。
② “浊”字:浑浊的意思,用来描述黄河的水流。通过比较清与浊,加深学生对黄河特征的理解。
(2)生词探究
① “哺育”:抚养培养。在课文中,黄河被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哺育了中华儿女。请学生谈谈对“母亲河”的理解。
② “屏障”:指遮挡、保护的东西。在文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象征着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2. 疑难句解读
(1)疑难句提出
①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句话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画面?
②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句话重复了两次,有何作用?
(2)互动解读
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述疑难句,通过讨论明确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的作用,并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象。
② 学生分组讨论重复句的作用,教师总结强调黄河精神的伟大与深远影响。
3. 优美句子赏析
(1)句子选读
①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②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这句中“发扬滋长”一词有何妙处?
(2)共同赏析
① 学生朗读上述句子,体会其中的深情。
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感受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4. 特殊句式与修辞手法探讨
(1)句式特点
① 课文中的排比句有何作用?例如:“啊!黄河!你是……你是……你是……”
(2)修辞手法讨论
① 课文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例如:“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互动讨论
① 学生分组探讨上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②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字生词,还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修辞艺术,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背诵《黄河颂》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课教学后,我深刻认识到《黄河颂》这首诗歌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的熏陶和价值的引领。通过朗读、讲解、探究和拓展等多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更能感受到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黄河颂》全诗,感受其韵味和节奏。
2. 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