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与练【基础梳理】一、《齐民要术》1.作者:北朝人贾思勰。2.内容: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3.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学家祖冲之项目 概况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1)曹魏:锺繇(独创楷书),胡昭。(2)西晋:设置书博士,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3)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北魏:碑刻书体。2.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课堂演练】1.文献阅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生在利用关键词“北朝”、“农书”、“现存最早”搜索后,得到的相关文献是( )A.《伤寒杂病论》 B.《兰亭集序》C.《齐民要术》 D.《资治通鉴》2.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齐民要术》 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 D.《兰亭集序》3.云冈石窟中有部分石窟的建筑形式由以前的印度样式转变为汉式楼阁、殿堂样式,里面的佛像,形体清秀,穿着宽衣博带式服装。这类石窟最有可能开凿于( )A.西汉景帝时期 B.东汉光武帝时期C.西晋武帝时期 D.北魏孝文帝时期4.如图,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5.农业生产应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观点应当出自( )A.《齐民要术》 B.《道德经》C.《兰亭集序》 D.《伤寒杂病论》6.《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 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7.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祖冲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体现了( )A.数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B.中国古代科技吸收外来成就C.数学成就达到最高地位D.数学理论在社会上广为传播8.“龙门石窟千古秀,雕刻灵动天地愁。”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的完美结合。这里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9.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主要反映了( )A.古代科技的颠覆与创新B.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10.一位同学搜集了以下邮票。这组邮票的主题应是( )A.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 B.雕塑水平的提高C.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 D.科学技术的进步11.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记载,东晋皇帝在北郊祭祀时,发现某大书法家写的祝文笔力遒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入木三分”的故事就此流传开。该书法家也因其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12.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王羲之 D.贾思勰13.《齐民要术 序》:“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原文大意:重要的是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并得到教养。)这体现了贾思勰( )A.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B.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C.治学严谨的求真精神 D.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14.《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胡食及制作方法,如胡羹,食材上使用了胡人的原料,融入了汉人特有的烹饪方法,去除腥味令其更加美味。该材料表明影响当时饮食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进步 B.中外交流 C.民族交融 D.政府导向15.下列作品中,属于东晋顾恺之的有(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集序》③《洛神赋图》④《史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魏初期,统治者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比较粗犷,在服饰方面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表情严峻。迁都至洛阳后,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龙门石窟,洞中的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1)据材料一,概括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的不同艺术表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变化的原因。(2)综合上述,指出与以上雕像相关的宗教文化。再任举一例河南境内于此宗教相关的雕塑或者建筑。参考答案1-10 CDDCA DACCA11-15 CBACC16.(1)不同:云岗石窟佛像表情严峻、服饰短窄;龙门石窟佛像表情祥和、服饰宽长。原因:民族交融加强(受中原佛教文化影响);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即可)(2)佛教;少林寺、白马寺、安阳万佛沟雕像等(任举一例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