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训练: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型一: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式、系数的确定1.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潜水自救装置,进行了以下项目化学习。当达到设定安全深度时,反应盒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开始反应产生气体,气囊快速充气上浮,将潜水运动员拉回到水面。反应盒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0Na+2KNO3+6SiO2═5Na2SiO3+K2Si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O B.Na3N C.NO2 D.N22.将25克A物质和5克B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克A和11克C,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3.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是空间站使用的一种电池,它比传统的硅电池的转换效率要高出两倍。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方程式为:(CH3)3Ga+AsH3GaAs+3X,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4 C.H2 D.C2H24.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4H2O+3N2,其中X的化学式是( )A.CO2 B.CO C.NO2 D.NH35.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都可以通过灼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若要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则NxOy中x与y的比值为 .题型二:纯净物的计算6.回答问题:(1)“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2)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确定8.带有结晶水的碳酸钠称为碳酸钠晶体,小潘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晶体Na2CO3 xH2O中的x值,做了下列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再含结晶水,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xH2ONa2CO3+xH2O(水蒸气)测得x数据为( )称量物体 质量/g坩埚+碳酸钠晶体 20.26坩埚+碳酸钠 19坩埚 17.94A.7 B.8 C.9 D.109.某物质4.6克与氧气反应,生成8.8克CO2和5.4克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克 B.该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1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C、H,可能含O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 克。(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题型三: 不纯物质的计算11.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12.小金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5g,把6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次数 1 2 3 4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0 x 0.75 0.75(1)表中x= 。(2)第 次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反应完全。(3)求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13.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样品,并用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4次实验(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 4加入样品质量(g) 5 10 15 20生成CO2质量(g) 1.76 3.52 4.4 M(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2)表中的M数值是 g。(3)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5.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 20 11第2次 20 6第3次 20 2.8第4次 20 n(1)上表中n的数值为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型四: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16.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方程式为2A+B=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B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甲 7.0g 1.0g 5.0g乙 4.0g 4.0g 5.0g丙 ag bg 3.0g(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B的质量比为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2)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3:7 B.7:4 C.37:3 D.4:117.有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份,总质量均为12克。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C.四份混合物内含A和B的质量,及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见表。物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反应前A的质量(克) 11 8 a反应前B的质量(克) 1 4 b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克) 5 10 7.5(1)第二份混合物在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中的 有剩余。(2)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 。题型五: 无数据或数据缺失的计算18.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下面是联合工艺法制备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的反应原理:①电解氯化钠溶液NaCl+3H2ONaClO3+3H2↑②氢气与氯气合成氯化氢H2+Cl22HCl③生成二氧化氯 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大为( )A.37.6% B.53.6% C.62.2% D.94.4%19.有100g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下列推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反应消耗的CaCO3质量是33g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小于67g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40%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20.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21.4.4克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B.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C.n个CO2分子的质量为13.2克D.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克2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A.a的取值范围:0≤a≤16B.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D.当b=1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23.小正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MgO),还有部分镁会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1)写出镁条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有6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六: 实验类计算24.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请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2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凝聚了不少科学家的心血。材料一: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某金属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煅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1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质量和分解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1)【解释】波义耳实验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2)【证据】兴趣小组决定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小明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已知:该反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克/毫升)A.反应前称取的氧化汞质量a克B.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b克C.反应结束冷却后试管的总质量c克D.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d毫升E.反应前量筒和水的总质量e克F.反应结束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f克①实验中量筒内液面有油层,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出现等量关系 (用上述字母表示),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6.实验小组的小明、小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测量对象。(实验中操作正确,当时气压下氧气的密度为ρ)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MnO2 m1KClO2 m2试管 m3m4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V(1)分析实验结果m1+m2+m3=m4+Vp,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测量结果为m4的测量对象是指 。(2)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先后”往往很重要,在本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的“先后”不合理的是 。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B.先放酒精灯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C.先等水槽中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再收集气体D.先熄灭酒精灯管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小明说: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不会是二氧化硫?小李认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 。27.科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将10克该品牌钙片放入电子天平上的锥形瓶中,分3次加入一定浓度等量的稀盐酸,每次待反应充分后记录天平的示数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滴加的稀盐酸总质量/克 0 40 80 120天平示数/克 110 147.8 186.7 226.7(1)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在图画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与稀盐酸总质量的关系: 。(2)选取合适的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4)下列做法有利于测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更接近真实值的是 (可多选)。A.将钙片研成粉末后放入锥形瓶B.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C.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D.反应后,设法将滞留在锥形瓶中的CO2排出28.某化学学习小组用足量的稀盐酸对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有关数据如图乙: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你回答:(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发生的主要反应10Na+2KNO3+6SiO2═5Na2SiO3+K2SiO3+X可知,反应前有10个Na,2个K,2个N,6个Si,18个O,反应后有10个Na,2个K,0个N,6个Si,18个O,则X中含有2个N,所以X的化学式为:N2。故选:D。2.【解答】解:根据题意,将25gA物质跟5gB物质混合,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10gA、11gC和另一种新物质丁。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由于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0gA,说明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5g﹣10g=15g,B全部参加反应,为5g,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为15g+5g=20g,由于反应后生成了11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20g﹣11g=9g;反应物和生成物A、B、C、D的质量比为:15g:5g:11g:9g=15:5:11:9;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设A、B、C、D等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z、m,则有:30x:20y:44z:18m=15:5:11:9,解得:x:y:z:m=2:1:1:2;则A、B、C、D的分子个数比为2:1:1:2,故化学方程式为:2A+B═C+2D。故选:D。3.【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3Ga+AsH3GaAs+3X可知,反应前C、H、Ga、As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12、1、1,反应后C、H、Ga、As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0、1、1,则每个X中含有1个C、4个H,所以X的化学式为:CH4。故选:A。4.【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2X+4H2O+3N2可知,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8、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0、8、4、6,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CO2。故选:A。5.【解答】解:(1)将Fe3O4的系数定为1,根据各元素原子守恒可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此为,3,1,,同乘以y将计量数变为整数,方程式是:4NxOy+3yFeyFe3O4+2xN2;故答案为:4NxOy+3yFeyFe3O4+2xN2;(2)根据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是5.6g,则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5.2g﹣5.6g=9.6g,则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整理得x:y=2:3;故答案为:2:36.【解答】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物中钠、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2)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故答案为:(1)Cl2;(2)MgH2+2H2O=Mg(OH)2+2H2↑。7.【解答】解: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8.8g100%=2.4g,1.8g水中含氢元素质量=1.8g100%=0.2g;可燃物中所含C、H元素质量和=2.4g+0.2g=2.6g=2.6g,因此可燃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B。8.【解答】解:由题意知,碳酸钠的质量为:19g﹣17.94g=1.06g,碳酸钠晶体中含有的结晶水为:20.26g﹣19g=1.26g,Na2CO3 xH2ONa2CO3+xH2O106 18x1.06g 1.26g解得x=7。故选:A。9.【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8.8g2.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5.4g0.6g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0.6g═3.0g<4.6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说明该物质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且含有氧元素。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8.8g+5.4g﹣4.6g=9.6g,故错误;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g:0.6g=4:1,故错误;C.生成CO2和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正确;D.物质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且含有氧元素,故错误。故选:C。10.【解答】解:(1)由于氯酸钾分解要达到一定的温度,t0~t1 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分解的温度;(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时,制得氧气质量是:15.0g﹣10.2g=4.8g(3)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 96x 4.8g解得:x=12.25g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所以t5时MnO2的质量为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0g﹣12.25g=2.75g。(4)由上述计算可知,固体中开始氧元素的质量为4.8g+2.75g5.8g,结束时固体中只有2.75g1g。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 t0~t5 时段的变化曲线如下图:11.【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t1时刻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g+1.5g﹣4.82g=1.68g;(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氯酸钾已完全分解;(3)设5g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g+1.5g﹣4.58g=1.92g。2KClO3 2KCl+3O2↑245 96x 1.92g解得:x=4.9g氯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8%;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98%。12.【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1.5g,第3次仍然有碳酸钙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则第2次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1.5g,表中x=5﹣1.5﹣1.5=2。故答案为:2。(2)第3次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反应完全。故答案为:3。(3)设15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是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1.5g xx=1.095g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0%=7.3%答: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7.3%。13.【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前三次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都会减少,各减少1g,第四次减少0.6g<1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4g﹣0.4g=3.6g;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3.6g。(2)设10g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1g xx=0.73g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答: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4g﹣0.4g x解得:x≈1.6g答: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1.6g。14.【解答】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通过观察不再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故答案为:不再产生气泡。(2)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向50g稀盐酸中加入5g样品,生成1.76g二氧化碳;向50g稀盐酸中加入10g样品,生成3.52g二氧化碳;说明5g样品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二氧化碳;向50g稀盐酸中加入15g样品,生成4.4g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小于1.76g×3=5.28g,说明石灰石中的碳酸已经完全反应,则表中的M数值是4.4。故答案为:4.4。(3)由表格数据可知,5g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二氧化碳。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1.76gx=4g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80%。答: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15.【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2.5%。(3)由试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解: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5g x解之得:x=3.65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8.25%。故答案为:(1)2.8;(2)82.5%;(3)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16.【解答】解:(1)7.0gA和1.0gB反应,生成5.0gA2B,则B应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4g,即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4g:1g=4:1。由乙的数据,4.0gA和4.0gB反应,生成5.0gA2B,4.0gA能1.0gB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4g,B物质有剩余。(2)丙学生实验中,生成A2B的质量为3.0g,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0g2.4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0g﹣2.4g=0.6g;则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8.0g﹣3.0g+2.4g):0.6g=37:3;或2.4g:(8.0g﹣3.0g+0.6g)=3:7。故答案为:(1)4:1;(2)AC。17.【解答】解:(1)由第一份数据,11gA和1gB反应,生成5gC,则B应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4g,即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4g:1g=4:1。由第二份数据,8gA和4gB反应,生成10gC,8gA能与2gB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B物质有剩余。(2)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7.5g,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5g6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7.5g﹣6g=1.5g;则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12g﹣7.5g+6g):1.5g=7:1;或6g:(12g﹣7.5g+1.5g)=1:1。故答案为:(1)B;(2)7:1或1:1。18.【解答】解:②反应的方程式为H2+Cl22HCl,将方程式③+2×①+②×2再整理,可以得到总反应方程式:Cl2+4H2O=2ClO2+4H2总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是143生成的目标产物Cl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5,100%=94.4%故选:D。19.【解答】解:A、生成CO2的质量是:100g﹣67g=33g,设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CaCO3CaO+CO2↑100 44x 33gx=7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小于67g,是因为石灰石中含有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75g3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为:100%=44.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不知道杂质的种类,因此不能判断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0.【解答】解:根据“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设A的质量为x,则,故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A、在反应2A+3B=2C+4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因为A的质量为8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解得c=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故错误;B、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分析,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分析,A与C的质量之比是8g:11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1.【解答】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有机物、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n:(6n﹣n):3n=1:5:3,设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m,则化学方程式为:nCxHy+5nO23nCO2+m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反应物中有10n个氧原子,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只含有6n个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n,即生成水分子个数为4n,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xHy+5O23CO2+4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x=3,y=8,所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3H8;A、由图可知,t时刻,O2和CO2的分子数相等,则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4n,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nC3H8+5nO23nCO2+4nH2O44n 160n 132n4.4g 16g 13.2g4.4克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13.2g的CO2,即3n个CO2分子的质量为13.2g,所以n个CO2分子的质量为13.2g,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C中的数据可知,反应的5n个氧分子质量是16g,则剩余的n个氧分子质量:16g3.2g,所以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2.【解答】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2+1+37=a+32+b+12,a+b=16,a=16﹣b,b=0时,a=16;b=16时,a=0,则a的取值范围:0≤a≤16;故A正确;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Q为反应物,Y为生成物,但X、Z无法确定,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无法确定,故B错误;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催化剂特点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改变其它反应速率,则物质Z在反应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故C错误;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b=1时,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5:25=1:5,无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D错误;故选:A。23.【解答】解:(1)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2)设全部生成氧化镁时,质量为x,全部生成氮化镁时,质量为y。2Mg+O22MgO48 806g xx=10g3Mg+N2Mg3N272 1006g yy=8.3g所以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8.3g<m<10g。24.【解答】解:(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第二次加盐酸,滤渣继续减少,说明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且碳酸钙有剩余,可知50g盐酸完全消耗5g碳酸钙,而第二次减少的质量为2.9g,说明碳酸钙完全反应,剩余滤渣的质量就是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9%;(2)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B中吸收二氧化碳中带出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3 ②二氧化碳的质量=1.8g/L×0.244L≈0.44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0.44gx=1g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答案为:(1)79%;(2)B中吸收二氧化碳中带出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3)80%.25.【解答】解:(1)波义耳实验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实验中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增加了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①实验中量筒内液面有油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氧气溶解在水中;②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和金属汞的质量;反应前后试管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装置总质量等于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加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dmL,氧气的密度为ρ克/毫升=ρg/mL,生成氧气质量为dmL×ρg/mL=ρdg;因此有b=c+ρd,可以证明质量守恒。故答案为:(1)实验中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增加了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①防止氧气溶解在水中;②b=c+ρd。26.【解答】解:(1)分析实验结果m1+m2+m3=m4+Vp,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测量结果为m4的测量对象是试管以及加热后的剩余固体。(2)A、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操作不合理,符合题意;B、组装仪器时先下后上,所以先放酒精灯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故选项操作合理,不符合题意;C、本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让气体逸出,所以导管口一有气泡产生就收集气体,故选项操作不合理,符合题意;D、实验结束后,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选项操作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ACD。(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小明说: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不会是二氧化硫?小李认为不可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他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27.【解答】解:(1)第2次加入40g稀盐酸,生成气体为110g+40g﹣147.8g=2.2g,第2次加入80g稀盐酸,生成气体为110g+80g﹣186.7g=3.3g,说明第3次加入的80g稀盐酸,只有60g与碳酸钙反应,盐酸已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与稀盐酸总质量的关系为;(2)设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0g×x 3.3gx=75%答: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3)由于第2次稀盐酸完全反应,设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CaCO3+2HCl=CaCl2+H2O+CO2↑73 4440g×y 2.2gy=9.125%答: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9.125%。(4)A、将钙片研成粉末后放入锥形瓶,促进反应充分进行,测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更接近真实值,故正确;B、硫酸与碳酸钙生成硫酸钙微溶,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故错误;C、将甲装置中的稀盐酸换为浓盐酸,盐酸有挥发性,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故错误;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反应后,设法将滞留在锥形瓶中的CO2排出,会使测量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准确,故正确。28.【解答】解:(1)由A中剩余固体质量和加入盐酸的关系可知,杂质的质量是5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5g﹣5g=10g,故答案为:10;(2)当15g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4410g y xx=4.4gy=7.3g(3)根据题意,A中余下的质量110.3克应该是盐酸的质量加上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减去A中挥发走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即B增重的质量4.7克,所以列式为:m2+15g﹣4.7g=110.3g,m2=100g。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7.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