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判断的概述与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标要求】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探新知·助学助记
新知预习
一、判断的概述
1.判断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____________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____________。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②判断有________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____________,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助学助记
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是一切判断的最显著的特征。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存在着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的问题,即真假的问题。
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________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____________,语句是判断的____________。
(2)判断的类型
依据 判断本身是否________其他判断
类型 简单判断:直接由________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复合判断:本身包含____________的判断 包括____________、选言判断和____________等
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
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____________的简单判断,又称为____________。
(2)性质判断的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______、联项和______组成。
性质判断的主项、量项都是一项,而关系判断的关系者项是多项,量项可以有多个。
(3)性质判断的种类
依据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____________
判断的量 ____________、特称判断和____________
质与量的结合 全称肯定判断、______________,特称肯定判断、______________,单称肯定判断、________________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不能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避免主项与谓项____________;准确地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性质判断中往往有明显的联项,如“是”“不是”之类,而关系判断表达肯定内容时往往不用联项。
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关系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________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__________、关系项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关系的性质
①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________________和非对称关系。
②传递性关系:____________、反传递关系和________________。
既要弄清对象的性质,又要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全面地把握对象。
辨识判断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 )
2.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肯定的思维形式。( )
3.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
4.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唯一特征。( )
5.“老王与老李是战友”属于性质判断。( )
6.弄清对象的性质,就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
7.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
8.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类型。( )
9.对称性关系也就是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的统称。( )
体系建构
课堂互动·议题探究——提素养·触类旁通
议题一 把握判断的基本特征及表达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吴晗《谈骨气》
探究1:试分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是否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探究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探究3:从判断的类型角度,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不同。
归纳提升
1.准确理解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有所断定”,是指对事物的性质、关系等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现实中的各类事物或现象,总是以其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存在,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就要相应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是一切判断的最显著的特征。
(2)判断有真假之分,这是判断的第二个特征。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存在着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的问题,即真假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这个判断就是真判断;反之,就是假判断。
2.把握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1)思维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与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3)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对点训练
1.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们有真假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假判断的是( )
A.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
B.橡胶不是导电体
C.小张与小王是朋友
D.金是最贵重的金属
2.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列语句不能表达判断的是( )
A.小王和小李是同学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C.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D.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议题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他的小说《镀金时代》答记者问时说道:“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此言见报后,舆论大哗。议员们十分愤慨,纷纷谴责马克·吐温的无礼,并强烈要求他道歉,否则就将诉诸法律。几天后,马克·吐温在美国某报到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把那句话改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
在这则故事中,有两个直言判断:
①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
②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
探究1: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属于什么判断?
探究2: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
归纳提升
1.从结构方面比较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主(关系者)项 主项只有一项 关系者项是多项,而且经常分布在判断中的不同位置
谓(关系)项 主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关系项不是某一关系者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它表示的是几个关系者之间的关系
量项 只能有一个 可以有多个
联项 往往有明显的联项,如“是”“不是”之类,而且表示“具有或不具有……性质”的意思 表达肯定内容时往往不用联项;表达否定内容时往往用“不”“没有”之类的联项;尽管有时也用“是”或“不是”充当肯定联项或否定联项,但它们表示“具有或不具有……关系”的意思
2.图示“关系的性质”
对点训练
3.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A.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B.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C.民主与集中是紧密相连的
D.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者
4.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在这个关系判断中,甲、乙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称关系 B.非对称关系
C.传递关系 D.反对称关系
随堂检测·课时达标——重落实·一步到位
1.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判定一个判断是否为真判断,主要看它是否( )
A.对认识对象有明确的断定
B.属于抽象思维的思维形态
C.肯定了什么或否定了什么
D.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符合
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下列判断中属特称判断的是( )
A.凡人皆有一死
B.每一事物都是有矛盾的
C.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
D.有些矛盾是对抗性的
3.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38万千米。在这个关系判断中,关系者项是( )
A.月亮 B.地球
C.月亮、地球 D.相距38万千米
4.以下语句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他们班有些学生不是团员
②张三比李四大四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③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从传递性关系的角度,判断下列关系属于何种关系。
(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
(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
(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新知预习】
一、1.(1)有所断定 (2)有所断定 肯定 否定 真假 实际情况
2.(1)语句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2)包含 概念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其他判断 联言判断 假言判断
二、1.(1)某种性质 直言判断 (2)主项 谓项 (3)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4)主项 谓项 配合不当 量项 联项
2.(1)关系 (2)关系者项 量项 (3)反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
【辨识判断】
1.提示:× 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未必形成判断,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提示:×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3.提示:×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都符合客观实际。
4.提示:×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5.提示:× “老王与老李是战友”属于关系判断。
6.提示:× 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7.提示:×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8.提示:√
9.提示:× 对称性关系包括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三种情况。
课堂互动·议题探究
议题一
探究1:提示: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以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肯定了中国人有骨气这一情况,属于肯定判断;这一断定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探究2:提示: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探究3:提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断,属于复合判断。
【对点训练】
1.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而言,金并非最贵重的金属,D不是真判断,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C符合题意。
答案:C
议题二
探究1:提示: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分别是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
探究2:提示: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是将特称肯定判断转化为特称否定判断。这两个判断中都使用了特称量项“有些”,不同的是,判断①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判断②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是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白痴”,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那些议员的嘲笑。
【对点训练】
3.解析:根据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有关知识可以看出,A是一个性质判断,应选。B、C、D都是关系判断。
答案:A
4.解析: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乙不可能崇拜其粉丝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对称关系,D当选,A、B、C排除。
答案:D
随堂检测·课时达标
1.解析: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假的。故选D,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可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A和B都是全称肯定判断,C是全称否定判断,D是特称肯定判断,故应选D。
答案:D
3.解析:在该关系判断中,月亮是第一关系者项,地球是第二关系者项,相距38万千米是关系项,故选C。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的种类。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根据定义可知①③属于性质判断,②不属于性质判断。④不属于判断。
答案:B
5.答案:(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可知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
(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可知王芳比王艳大四岁,而不是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而陈爽与李倩未必是朋友,这种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