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概况。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变化,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新发展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发生的新变化。
二、学习过程
【自学测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增加的原因和措施、效果如何?又有何调整?
(1)原因
①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死存亡的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④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⑤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⑥科技支持:第三次科技革命;
⑦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⑧缺乏协调机制,以邻为壑带来恶果。
(2)阅读教材,依据表格梳理调控的表现。
范围 时间 内容 实质
国内 20世纪50-60年代 (黄金时代)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需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0世纪70年代 “滞胀”时期 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国际 1945年之后, 资本 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如何?
(1)背景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③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表现: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的新变化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表现:
(1)就业人口比重: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 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2) “中间阶层”增加
①特点:“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②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含义和作用如何?又有何调整?
(1)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作用: 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
(3)调整:
①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对西方福利国家的评价
①“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有何表现?
(1)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 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③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2)妇女运动
①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在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4.如何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新变化?
评价: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2)但是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合作探究】
材料11 1914-1945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遭遇了空前严重的危机,接连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30年代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四大冲击,使资本主义摇摇欲坠,政治制度备受怀疑。二战后,西方政治制度再次面临历史环境的重大变化。……(1)战后西方多数国家经济破败,难以照旧维持统治。饱受贫困和战争之苦的西方人民强烈要求有确实的生活保障、更多的社会权利和经济权利,民主呼声高涨。……(2)出现东、西方两大对抗阵营,全面展开冷战。较长时期内,西方对这一斗争并无把握。……(3)殖民主义体系走向瓦解。……(4)战后新科技革命,逐步对西方社会产生重大变革影响。在此历史环境下,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加之危机时代的生死存亡教训,迫使统治阶级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摘编自齐世荣 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12 这些新变化影响着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本质上说,它是以新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并扩展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主题……衍生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诸多矛盾,矛盾的对立双方,既彼此相通,又相互对立,难以完全协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问题:据材料与所学,分析战后影响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因素、实质。
外因:
①两大阵营的对抗;②殖民主义体系瓦解;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内因:
①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
②人民要求生活保障和政治权利;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物质基础;
④资本主义对自身认识的深化。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