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部编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素养本位真实情境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素养本位
O1
史料实证
O2
家国情怀
O3
课程标准
知道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通过观察《明朝形势图(1433年)》,获取明朝疆域信息。
结合史料,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影响,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通过学习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①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②通过了解明朝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时空观念
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建立
任务一:阅读课本,说一说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末,朝政腐败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诛元璋”
开河变钞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建立
任务二:阅读课本,自主查找明朝建立基本信息。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4)明建立后灭亡哪个朝代?
1368年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攻占元大都,结束元朝统治。

主要经历
16岁前主要工作是
主要工作是撞钟和出去讨饭
给地主家放牛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做皇帝
24岁时参加农民起义,
40-70岁主要工作是
16岁以后做了8年和尚,
迁都:1421年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京师)
1206
1368
1271
蒙古
元朝
真实情境
一、明朝的建立
任务三:阅读课本,说一说明朝的疆域?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为了加强统治,
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难该如何巩固统治
东北征服女真族
北控蒙古
西有西域
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等地区
设有羁縻卫所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任务一: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明朝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
(1)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材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结果: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三司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命,
直接听命于朝廷。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相权威胁皇权
(2)在中央: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任务二:阅读教材,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中央: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秦朝设立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中书省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实质: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②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2)在中央:
兵部
中军
都督府
皇帝
前军
都督府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只有统兵权
只有调兵权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在中央: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
设立锦衣卫
厂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目的:为监视官民。
厂卫设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P68,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
真实情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任务三:阅读教材,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影响?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加强皇权。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影响:
真实情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
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清?
【八股取士】
任务一:阅读教材,回顾科举制发展的历程?
真实情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任务二:阅读教材,八股取士的目的是?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格式:八股文
答题观点:以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对《孟子》进行删节。刘三吾揣摸皇上的意思,共删掉《孟子》八十五条“有问题”的内容,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并将剩下的内容编为《孟子节文》一书。朱元璋下诏规定“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指《孟子节文》)为本”。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强化皇权
真实情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任务三:阅读教材,谈谈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
材料:顾炎武抨击过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
弊:①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②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③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
利:①加强了君主专制;
②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制度对以后有借鉴意义。
真实情境
四、经济的发展
1,概况: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表现:
(1)农业方面:明朝引进南美洲的外来作物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真实情境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真实情境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方面
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的繁荣,二是商人的增多。
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城市有哪些?
北京
南京
明朝哪里的商帮最有名呢?
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州民居
多元评价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阅读材料,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分析明朝皇帝专权的利弊。
材料一:“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全面改革前朝的制度,使得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明朝初年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还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使得朱元璋的历史地位能够与汉武帝、唐太宗并列,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中国史》
材料二:明朝统治者……这有积极意义,即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主要的是,反映出走向衰落的深化,它使新事物、新思想难以生长、发展,封建制的躯壳难以突破。
——臧嵘、张显传
《中国古代史问答一百题》
材料研读
利: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使明初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弊:“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力,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不仅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更让社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理解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多元评价
中考真题
1.(2023·广西北部湾·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巩固边疆
2.(2022·内蒙古赤峰·4)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
C.君主专制加强 D.重文轻武政策
A
C
深度学习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强化皇权
中 央
废______________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
三司
废________
军政机构
五军都督府
特务 机构
都城
思想上
丞相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八股取士
锦衣卫
东厂
1368
朱元璋
应天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