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9.2把握适度原则
【课标要求】 把握适度原则。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探新知·助学助记
新知预习
一、适度的含义
1.度及其作用
(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________的量的限度。
(2)度与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________,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度的作用:事物________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____________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____________。
助学助记
超出“度”,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当一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事情要突破这个平衡点时就要尽量改变、阻止量的积累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2.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____________,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____________;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________。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在一个事物达到平衡点继而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时,就需要控制它,尽量改变、阻止量的积累,不让它达到这个临界点。
二、掌握适度原则
1.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的原则。
2.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1)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________”,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________的状态。
(3)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的________,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当一件有益的事情要突破这个平衡点时,就尽可能地促使它尽早发生质变、开辟新的量变,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
辨识判断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
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发生变化。(  )
3.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
4.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
5.遵循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
6.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
体系建构
课堂互动·议题探究——提素养·触类旁通
议题 把握适度原则
“愚人吃盐”,讲的是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探究1:愚人吃盐的故事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2:上述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提升
1.质、量、度及其关联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2.适度原则的含义
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
4.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拓展“适度原则”与“促成飞跃”
①“适度原则”和“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共同的理论依据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哲学原理。②“适度原则”需要保持质的稳定,在原质基础上把握事物的量变;“促成飞跃”需要突破稳定,促成质的飞跃。二者是根据不同的客观需要提出的不同命题。
 
对点训练
1.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而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便体现在“度”中。下列对“度”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③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④度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②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 ④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下图表示的是压力与绩效的倒U关系。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工作,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受到刺激,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人们的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急躁、焦虑、崩溃等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这表明(  )
①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②进行压力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面对工作压力,要注重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通过压力管理,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压力与绩效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检测·课时达标——重落实·一步到位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这里的度是指(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2.漫画《一切正常》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坚持适度原则一切正常
B.勿以恶小而为之
C.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D.重视量的积累
3.在中国24节气中,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A.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
B.积极促成质变,达到期望状态
C.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现存状态
D.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4.医疗用药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由此可见(  )
①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
②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致死量”之间 ③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最小有效量”和“极量” ④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中毒量”和“致死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六十三》
从掌握适度原则的角度,说明上述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新知预习】
一、1.(1)稳定性 (2)极限 (3)质与量 定量限度 根本标志
2.保持不变 变化幅度 破裂
二、1.适当程度
2.(1)分寸 (2)最佳 (3)质变
【辨识判断】
1.提示:×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提示:×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
3.提示:×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4.提示:√
5.提示:√
6.提示:×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是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课堂互动·议题探究
议题
探究1:提示:“愚人吃盐”违背了适度原则,是不懂人食用盐是要适量的,一定数量的盐会使食物味道有滋有味,但过了量,就会转变为又苦又涩了。
探究2:提示: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者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
【对点训练】
1.解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指的是质,①错误;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④错误。
答案:B
2.解析:“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强调的是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故①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关节点,③不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因此,“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刺激,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人们的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符合题意。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压力越大,绩效越低,说明提高工作绩效要坚持适度原则,②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主要强调的是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③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形成适合自己的压力与绩效规律”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A。
答案:A
随堂检测·课时达标
1.解析:度是指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故B当选。
答案:B
2.解析:漫画《一切正常》主要警示人们重视量的积累,不论好事坏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D符合题意,舍去其他三项。
答案:D
3.解析:“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表明要坚持适度原则,D当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折中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排除C。
答案:D
4.解析:医疗用药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由此可见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最小有效量”和“极量”,故①③入选,②④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5.答案:①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我们做事情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积极推动事情朝我们预定的目的的方向发展。②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我们碰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要积极创造条件,寻找解决困难或走出挫折的突破口,把不利的事情转化为有利的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