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临考押题:押第4题 全面依法治国(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高考政治临考押题:押第4题 全面依法治国(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押江苏卷第4题
全面依法治国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2辽宁卷(T6) 1.从命题内容上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为常考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 3.试题常以国家法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如立法活动、民法典实施等,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等,但更多是结合第八第九课综合考查。 1.关注高考热点,即习近平法治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热点,掌握课本主干知识。 2.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关键能力,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设问并富有逻辑性的答题,选择题方面注意不同主体在依法治国的作用,多关注法治政府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 2023山东卷(T16)、2023新课标卷(T3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3山东卷(T6)、2023湖北卷(T8)、2023浙江(T11)
1.(2023·江苏·高考真题)为让提案立得住、能办理、做得到,某市政协多举措推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严把提案质量关,淘汰不合格提案;优化移动履职平台,让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对提案办理答复为“不满意”的提案开展专题督办。该市政协这些措施( )
A.发挥了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增强了立法的民主性
B.适应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C.通过民主管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
D.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
【答案】B
【详解】A:材料反映的是政协履行职能,但不涉及立法问题,也就无法得出“增强了立法的民主性”的结论,A排除。B:多举措推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让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对提案办理答复为“不满意”的提案开展专题督办,该市政协这些措施适应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B符合题意。C:材料反映的是政协提高提案质量,而不是反映民主管理,C排除。D:人民享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市政协的措施不能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D错误。故本题选B。
2.(2023·福建·高考真题)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
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材料中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说明我国依法有效惩治犯罪,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促使社会秩序持续向好,也说明国家通过司法提升法治保障力度,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①④符合题意。②:题干强调司法办案取得实效,不涉及司法办案重点的调整,②不符合题意。③:题干强调国家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不体现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024年高考备考,掌握核心必备知识,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切入点,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
掌握法治政府的内涵、措施和意义,选择题的重点要把握不同主体、不同选项对接情境材料,探究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原因、措施和意义等等。
探究“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把握公正司法的主体(检察院和法院)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建设法治政府
1.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落实法治政府的建设。
4.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5.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科学立法)
③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法)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司法)
4.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全民守法)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2024·浙江·模拟预测)“餐厅点菜,可以选择扫码下单,也可以用菜单点;超市结算,可以选择扫码支
付,也可以用现金买单;收快递时,可以选择放快递柜,也可以送货上门……多一份选择,多一份关爱。数字时代,服务意识更广泛,更多样,更人性。”央视的微视频《多一份选择多一份温暖》点燃了无数人的心。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B.应民所需,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建立为民谋方便的新联系
C.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D.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尽力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
【答案】D
【详解】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说法错误。
B:联系是客观的,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不是根据需要,B说法错误。C: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主体错误,C不符合题意。D:材料启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尽力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让人们多一份选择,多一份温暖,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024·广东佛山·二模)截止2023年,佛山市连续4年获得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级,法治佛山的建设历程如下图所示( )
通过法治佛山的建设历程可知,其成功主要得益于佛山市
①司法机关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②自觉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③推行柔性执法,执法中融法理情于一体
④依托体制改革着力提升行政裁决公信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出台《佛山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第三版)》的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司法局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因此“司法机关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说法不妥,①排除。②:召开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强调全市政法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佛山市
坚持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树立看齐意识,自觉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②正确。③:印发《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第三版)》,是为了便于执法人员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在微观执法中避免简单化,助推柔性执法,③正确。④:材料体现了依托体制改革着力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未凸显提升行政裁决公信力,④排除。故本题选C。
3.(2024·北京丰台·一模)就立案工作不规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对材料接收、一次性补正告知、形式审核要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办理、窗口行为规范等群众反映较多的不规范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以上措施( )
A.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法院工作更加便利化
B.优化了法院公开审判流程,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C.意在鼓励案件当事人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维护权益
D.有利于加强对公民的诉权保障,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
【答案】D
【详解】D:最高人民法院起草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所作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诉权的保障,这进一步彰显了司法为民的稳度,D应选。AB:该《工作规范》是规范了立案窗口的工作,并没有拓宽,也不是优化法院公开审判流程,AB不选。C: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后一步,起草该《工作规范》并非鼓励诉讼,C不选。故本题选D。
4.(2024·江苏南通·二模)每年两会前夕,新华网等各大网站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网上征求意见( )
A.通过舆论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B.可以集中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资源
C.回应社会期盼,尊重民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D.通过群策群力,丰富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经验
【答案】B
【详解】A:材料体现的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没有体现舆论监督,A排除。B:网上征求意见,公民可以参政议政、表达诉求,可以集中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资源,B符合题意。C:两会前各大网站主动推出互动平台,是为了推进科学决策,而不强调回应社会期盼,C排除。D:治国理政的经验是在历史和实践中总结的,材料仅仅是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网络平台,并不能丰富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经验”,D排除。故本题选B。
5.(2024·甘肃白银·三模)N市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改革,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如果请你为该举措写一篇短评,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
A.以全面履行职能立权威
B.以文明执法行为树形象
C.以化解矛盾纠纷建和谐
D.以完善执法程序保公正
【答案】D
【详解】A:材料推进综合执法领域改革,强调规范执法,没有涉及全面履行职能,而且也不是为了立权威,A不符合题意。B: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强调了规范执法,不是文明执法,B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涉及化解矛盾纠纷,C不符合题意。D:材料N市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强调了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2024·江西宜春·二模)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这部法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有的地方还组织群众走进“身边的红色资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法的制定( )
①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②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③彰显道德力量,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
④以良法促善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该法的制定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①正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不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错误。③:材料主要描述法律的制定过程和基层的参与,并没有直接体现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的制定以良法促善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正确。故本题选B。
7.(2024·北京丰台·一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将“保护优先”作为海洋环境应当坚持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为有效打击涉海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②该法有利于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修订该法旨在形成海洋环境监督机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④坚持科学立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才有最高立法权,①错误。③:形成海洋环境监督机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是该法修订的一个效果,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错误。②④:该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将“保护优先”作为海洋环境应当坚持的原则,说明该法有利于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立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8.(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富世人民法庭,入选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富世人民法庭通过对所审理案件分辖区开展大数据分析,对相应的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富世人民法庭这一做法( )
A.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提高立法质量
B.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制度化水平
C.助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乡村群众自治能力
D.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规范公正执法
【答案】C
【详解】A:富世人民法庭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不是在进行立法工作,而且该法庭没有立法权,故A不符合题意。B:富世人民法庭只是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没有直接涉及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富世人民法庭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有利于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乡村群众自治能力,故C符合题意。、D:该法庭的做法体现了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但是没有体现坚持规范公正执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2024·北京西城·一模)
●法律不是冰冷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一次周到的服务可能消除起诉人的懵懂徘徊 √一次细致的调查能够厘清纷繁复杂的矛盾 √一次文明的执行可化解激烈抗争的尴尬 √一次耐心的调解可使双方打开纠缠多年的心结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到司法机关( )
A.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促进社会和谐
C.依法独立行使审理权,裁判结果合理合法
D.以司法救助制度来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
【答案】B
【详解】A:材料主旨是司法要有温度,强调司法为民,不强调法院审判的原则,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司法温度,应当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促进社会和谐,B符合题意。C: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不是审理权,C说法错误。
D:司法救助制度是一种帮助困难当事人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的制度,材料不涉及对困难当事人
的司法救助,D排除。故本题选B。
10.(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为转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被动接办”为“主动化解”,2023年以来,河南省某镇积极探索“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把“未诉、可能诉、重复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努力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实现服务跨前一步。该镇的举措( )
A.健全了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B.扩大了政府的职责范围,建设服务型政府
C.是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
D.体现了坚持严格执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答案】C
【详解】A:该镇的举措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无关,A不符合题意。B:政府的职责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B错误。C:该镇积极探索“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把“未诉、可能诉、重复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努力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实现服务跨前一步,这是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C正确。D:材料强调的是服务型政府
的建设,不涉及严格执法,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1.(2024·云南·一模)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依法对所有提请本届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对报送备案的1319件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27件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旨在( )
①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立法活动
②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彰显宪法权威
③加强人大执法监督,监督宪法实施
④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增强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依法对所有提请本届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对报送备案的1319件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27件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此举加强了制度机制建设,规范了立法活动,维护了国家法治统一,彰显了宪法权威,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是合宪性审查工作,不是监督宪法的实施,也不是开展普法宣传,③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27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修订后的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编制立法规划和计划的总体要求、督促落实、时间要求,立法项目的来源和选择,规划和计划的报请批准、公布及调整程序等进行全链条规范。该条例的修改和实施有利于( )
①规范立法活动,推进河北省立法体系的完善
②把握立法需求,落实和扩大河北的立法权限
③推动良法善治,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提高立法质量,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河北篇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修订后的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编制立法规划和计划的总体要求、督促落实、时间要求,立法项目的来源和选择,规划和计划的报请批准、公布及调整程序等进行全链条规范。该条例的修改和实施有利于规范立法活动,推进河北省立法体系的完善,①正确。②:修改立法条例、进行立法活
动,是落实河北立法权的体现,但地方立法权限是立法法等法律规定的,地方立法条例不能扩大地方立法权限,②错误。③:条例对立法活动做出规范,有利于推动科学立法,但不能为执法活动提供制度保障,③错误。④:修订后的《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工作进行全链条规范,这能够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推动法治河北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B。
13.(2024·全国·模拟预测)针对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法立法进程。
2019年,应急管理部党组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应急管理立法体系框架方案; 2022年7月4日至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9月,自然灾害防治法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这一进程表明( )
①我国国家机关职责明确,既彼此配合又相互制衡
②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要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④我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推进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人大是我国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相互制衡”的说法错误,①错误。②:应急管理部党组组织力量专门研究制定应急管理立法体系框架方案,体现了党的领导;“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②正确。③: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加快推进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法立法进程,这体现出我国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③正确。④:材料强调的是完善自然灾害防治法律规范体系,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迅速。2024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国务院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推动电子证照在全国范围内互通互认;持续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政务数据有效利用。这表明,法治政府要做到( )
A.执法严明,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智能高效,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C.公开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D.职能科学,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答案】B
【详解】A.题干强调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不涉及执法严明、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A不选。
B.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一网通办”、推动电子证照在全国范围内互通互认、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这表明法治政府要做到智能高效,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B符合题意。C.题干强调法治政府建设,不涉及人民司法为人民,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主体是司法机关,C不选。D.题干强调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不涉及职能科学、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D不选。故答案为B。
15.(2024·福建宁德·一模)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2023年5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赴各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材料体现了(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B.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法律体系,为振兴种业提供法律保障
D.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法律监督机关作用,推进种子法的实施
【答案】B
【详解】A:材料强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并没有涉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人民监督,A不符合题意。B: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赴各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B正确。C:材料强调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没有涉及完善法律体系,为振兴种业提供法律保障,C不符合题意。D: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D错误。故本题选B。
16.(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要求,加强有关部门与经办机构信息共享,明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相关证明材料,缩短社会保险经办时限,明确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程序,建立健全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要求经办机构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该条例( )
A.有利于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便捷办”“高效办”
B.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便利
C.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发展依靠人民
D.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答案】A
【详解】A:《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要求,缩短社会保险经办时限,明确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程序,建立健全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要求经办机构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这说明该条例有利于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便捷办”“高效办”。A正确。B: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险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没有体现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B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险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说明该条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发展为了人民,而不是体现发展依靠人民,C错误。D:材料体现的是政府的服务水平,没有体现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D排除。故本题选A。
17.(2024·浙江·一模)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为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这印证了( )
A.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B.政府严格执法才能维护法律权威
C.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
D.法治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答案】D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查腐禁腐推进高质量乡村建设,未体现经济发展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作用,故A不选。B:题干主体是监察机关,而政府属于行政机关,故B不选。C:材料主体涉及的是监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故C不选。D:材料中指出浙江检察机关为建设高质量乡村,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这强调了法治的重要作用,法治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故D正确。故本题选D。
18.(2024·天津和平·一模)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5个,辐射带动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 )
A.凝聚共识,确保国家立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提升自治效能
C.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发展协商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决策权参与民主决策
【答案】A
【详解】A: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凝聚共识,确保国家立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正确。B:材料强调的是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没有体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B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将党的主
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C排除。D:公民没有决策权,D错误。故本题选A。
19.(22-23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某省从村(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辅警、网格员等中遵选和培养了3万余名“法律明白人”,配备到全省所有村(居)委会,让他们在广大群众当中发挥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等重要作用。配备“法律明白人”有助于( )
A.推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效率和水平 B.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C.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答案】B
【详解】A:司法机关要推进公正司法,由材料信息可知,“法律明白人”不属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A错误。
B:“法律明白人”在广大群众当中发挥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等重要作用。可见配备“法律明白人”有助于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B符合题意。C:配备“法律明白人”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没有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涉及提高立法质量,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0.(2024·全国·模拟预测)四川一辅警在洪灾抢险中托举营救女童的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点赞的同时,呼吁“这样的好警察应该马上转正”。公安机关回应称,辅警获记一等嘉奖并不意味着能马上转正,这只是一个奖励,“转正意味着转事业编,是需要考试的”。符合条件的辅警可参加面向辅警的定向招录事业编考试。公安机关的回应( )
①体现了公职招聘程序公正,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②旨在打造阳光透明政务,推动实现“看得见的公正”
③助力公安部门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④坚持了依法办事,做到了奖励英雄与尊重公平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②③:材料强调的是辅警转正必须参加相关考试,与推动政务公开,促进公安部门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无关,②③排除。①④:辅警舍己救人获授一等嘉奖不意味着能马上转正,转正需要考试,这体现了公职招聘程序公正,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进整个警务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还体现了公安机关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奖励英雄与尊重公平的有机统一,①④入选。故本题选B。
21.(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 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 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
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道德对法治文化起支撑作用,①错误。②③:“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体现了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了司法温度,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③正确。④:题干涉及的是“正当防卫”彰显的公理人情,强调公正司法,未涉及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良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2.(23-24高三下·北京海淀·期中)司法建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聚焦反复发生、同时发生的类似案件,对其案发原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司法建议,及时向有关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书,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可见,司法建议的提出( )
A.保障公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
B.有助于人民法院行使监察权,维护法制统一和权威
C.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推动各单位更好地履职尽责
D.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
【答案】D
【详解】A:材料不涉及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材料中的司法建议也不能保障公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A排除。
B: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B错误。C:民主协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的司法建议也没有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C排除。D:材料中,人民法院聚焦反复发生、同时发生的类似案件,对其案发原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这说明司法建议的提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D正确。
故本题选D。
23.(23-24高三下·江苏苏州·期中)1、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公职人员、村居民、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牧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该法的具体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和制度机制,加强对爱国主义牧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这说明( )
A.民主立法要合理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和责任
B.国家和社会治理要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C.政府作为人大唯一执行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D.我国初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答案】B
【详解】A:材料主要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内容,并未直接体现民主立法的过程和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设定,故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中指出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社会各主体均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表明国家和社会治理要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C:政府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且“唯一的执行机关”说法不准确,故C排除。D:材料仅仅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并没有提及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4.(23-24高三下·江苏镇江·期中)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关于“加强长江保护法治宣传教育”要求,积极整改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督察发现的问题,江苏省司法厅于2023年部署开展了“法润江苏法护长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这一做法( )
A.加强司法指导监督,增强法治督察效率
B.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智能高效
C.加强党对市县法治建设的领导,夯实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
D.深入推进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对生态保护的法治意识
【答案】D
【详解】A: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本题中的司法厅是国家行政机关,故A表述错误。B:材料未涉及法治政府的建设,目的也不是职能科学智能高效,故B不符合题意。C:材料表述的是江苏省司法厅于2023年部署开展了“法润江苏法护长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没有涉及党的领导,故C不符合题意。D:江苏省司法厅部署开展“法润江苏法护长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有利于深入推进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对生态保护的法治意识,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5.连云港灌南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整合人民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诉讼服务中心等社会治理功能,打造集“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法律需求办理及便捷诉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力求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条龙”调处、“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该举措( )
A.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助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B.通过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促进人民依法参与决策
C.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提高他们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D.助力全链条解决治理难题,提升县域的治理水平
【答案】D
【详解】D:灌南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整合多部门,力求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条龙”调处、“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说明该举措助力全链条解决治理难题,提升了县域的治理水平和行政效率,D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灌南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整合多部门,打造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平台,提高行政效率,没有体现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A不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协商民主、人民依法参与决策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涉及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6.(23-24高三下·江苏·阶段练习)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复议法修改工作。
行政复议法的修改( )
A.贯彻了民主集中制,提高法院化解民事纠纷能力
B.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立法
C.遵循了立法程序,旨在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D.坚持了党的领导,促进党在社会工作中依法行政
【答案】B
【详解】A:材料体现的是人大的立法过程,未涉及法院化解纠纷能力,A排除。B:人大贯彻党的领导,积极推进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工作,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同时征求意见、多次审议,贯彻了科学立法的要求,B正确。C:材料主要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行政复议法修改工作的过程,未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不是为了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C排除。D: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D错误。故本题选B。
27.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推进( )
A.有利于扩大公民权利范围
B.有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旨在提高居民的诉讼能力
D.完善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答案】B
【详解】A: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A错误。B: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有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B正确。C: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推进,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而不是为了提高居民的诉讼能力,C错误。D:法律援助属于国家的法律服务,材料未涉及完善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错误。
故本题选B。
28.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为了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根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
A.全国人大将党的方针政策按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B.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C.表明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D.有效推进政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政府职能
【答案】B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没有涉及党的方针政策,A不符合题意。B:新修
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有利于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B符合题意。C: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大的立法权,而非决定权,C不符合题意。D:“强化政府职能”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B。
29.2023年6月29日,记者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近日推出一批公证便民服务新举措。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深入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积极开展“互联网+公证”服务,推进部分公证事项“跨省通办”;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可见我国司法部( )
A.提升公证服务效率,实现公平公正司法
B.主动扩大公开事项,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C.依托网络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服务流程
D.提升履职尽责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担当
【答案】D
【详解】A:公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A错误。B:材料强调提升公证便民服务,但不涉及主动扩大公开事项,全力打造阳光政务,B排除。C:积极开展“互联网+公证”服务,推进部分公证事项“跨省通办”,这体现了我国司法部依托网络科技手段,提升公证服务质效,而不是规范行政服务流程,C排除。D:从我国司法部近日推出一批公证便民服务新举措可以看出,其提升履职尽责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担当,D正确。故本题选D。
30.理论就是旗帜,理论就是方向,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为全党树立鲜明的精神旗帜、引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发挥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的作用,才能够完成政党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党要( )
A.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根基
B.坚持科学立法,不断推进各项建设的法治化
C.把建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D.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答案】D
【详解】A: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A说法错误。B:党不是立法机关,不能立法,B不符合题意。C: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C说法错误。D: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指导
思想的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党要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押江苏卷第4题
全面依法治国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2辽宁卷(T6) 1.从命题内容上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为常考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 3.试题常以国家法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如立法活动、民法典实施等,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等,但更多是结合第八第九课综合考查。 1.关注高考热点,即习近平法治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热点,掌握课本主干知识。 2.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关键能力,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设问并富有逻辑性的答题,选择题方面注意不同主体在依法治国的作用,多关注法治政府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 2023山东卷(T16)、2023新课标卷(T3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3山东卷(T6)、2023湖北卷(T8)、2023浙江(T11)
1.(2023·江苏·高考真题)为让提案立得住、能办理、做得到,某市政协多举措推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严把提案质量关,淘汰不合格提案;优化移动履职平台,让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对提案办理答复为“不满意”的提案开展专题督办。该市政协这些措施( )
A.发挥了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增强了立法的民主性
B.适应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C.通过民主管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
D.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
2.(2023·福建·高考真题)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
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
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年高考备考,掌握核心必备知识,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切入点,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
掌握法治政府的内涵、措施和意义,选择题的重点要把握不同主体、不同选项对接情境材料,探究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原因、措施和意义等等。
探究“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把握公正司法的主体(检察院和法院)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建设法治政府
1.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落实法治政府的建设。
4.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5.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科学立法)
③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法)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司法)
4.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全民守法)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2024·浙江·模拟预测)“餐厅点菜,可以选择扫码下单,也可以用菜单点;超市结算,可以选择扫码支付,也可以用现金买单;收快递时,可以选择放快递柜,也可以送货上门……多一份选择,多一份关爱。数字时代,服务意识更广泛,更多样,更人性。”央视的微视频《多一份选择多一份温暖》点燃了无数人的心。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B.应民所需,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建立为民谋方便的新联系
C.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D.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尽力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
2.(2024·广东佛山·二模)截止2023年,佛山市连续4年获得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级,法治佛山的建设历程如下图所示( )
通过法治佛山的建设历程可知,其成功主要得益于佛山市
①司法机关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②自觉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③推行柔性执法,执法中融法理情于一体
④依托体制改革着力提升行政裁决公信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北京丰台·一模)就立案工作不规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对材料接收、一次性补正告知、形式审核要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办理、窗口行为规范等群众反映较多的不规范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以上措施( )
A.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法院工作更加便利化
B.优化了法院公开审判流程,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C.意在鼓励案件当事人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维护权益
D.有利于加强对公民的诉权保障,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
4.(2024·江苏南通·二模)每年两会前夕,新华网等各大网站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网上征求意见( )
A.通过舆论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B.可以集中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资源
C.回应社会期盼,尊重民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D.通过群策群力,丰富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经验
5.(2024·甘肃白银·三模)N市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改革,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如果请你为该举措写一篇短评,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
A.以全面履行职能立权威
B.以文明执法行为树形象
C.以化解矛盾纠纷建和谐
D.以完善执法程序保公正
6.(2024·江西宜春·二模)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这部法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有的地方还组织群众走进“身边的红色资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法的制定( )
①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②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③彰显道德力量,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
④以良法促善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北京丰台·一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将“保护优先”作为海洋环境应当坚持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为有效打击涉海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②该法有利于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修订该法旨在形成海洋环境监督机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④坚持科学立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富世人民法庭,入选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富世人民法庭通过对所审理案件分辖区开展大数据分析,对相应的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富世人民法庭这一做法( )
A.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提高立法质量
B.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制度化水平
C.助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乡村群众自治能力
D.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规范公正执法
9.(2024·北京西城·一模)
●法律不是冰冷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一次周到的服务可能消除起诉人的懵懂徘徊 √一次细致的调查能够厘清纷繁复杂的矛盾 √一次文明的执行可化解激烈抗争的尴尬 √一次耐心的调解可使双方打开纠缠多年的心结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到司法机关( )
A.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促进社会和谐
C.依法独立行使审理权,裁判结果合理合法
D.以司法救助制度来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
10.(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为转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被动接办”为“主动化解”,2023年以来,河南省某镇积极探索“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把“未诉、可能诉、重复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努力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实现服务跨前一步。该镇的举措( )
A.健全了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B.扩大了政府的职责范围,建设服务型政府
C.是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
D.体现了坚持严格执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11.(2024·云南·一模)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依法对所有提请本届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对报送备案的1319件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27件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旨在( )
①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立法活动
②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彰显宪法权威
③加强人大执法监督,监督宪法实施
④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增强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27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修订后的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编制立法规划和计划的总体要求、督促落实、时间要求,立法项目的来源和选择,规划和计划的报请批准、
公布及调整程序等进行全链条规范。该条例的修改和实施有利于( )
①规范立法活动,推进河北省立法体系的完善
②把握立法需求,落实和扩大河北的立法权限
③推动良法善治,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提高立法质量,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河北篇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全国·模拟预测)针对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法立法进程。
2019年,应急管理部党组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应急管理立法体系框架方案; 2022年7月4日至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9月,自然灾害防治法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这一进程表明( )
①我国国家机关职责明确,既彼此配合又相互制衡
②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要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④我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推进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迅速。2024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国务院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推动电子证照在全国范围内互通互认;持续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政务数据有效利用。这表明,法治政府要做到( )
A.执法严明,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智能高效,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C.公开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D.职能科学,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15.(2024·福建宁德·一模)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2023年5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赴各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材料体现了(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B.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法律体系,为振兴种业提供法律保障
D.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法律监督机关作用,推进种子法的实施
16.(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要求,加强有关部门与经办机构信息共享,明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相关证明材料,缩短社会保险经办时限,明确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程序,建立健全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要求经办机构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该条例( )
A.有利于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便捷办”“高效办”
B.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便利
C.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发展依靠人民
D.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17.(2024·浙江·一模)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为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这印证了( )
A.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B.政府严格执法才能维护法律权威
C.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
D.法治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18.(2024·天津和平·一模)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5个,辐射带动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 )
A.凝聚共识,确保国家立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提升自治效能
C.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发展协商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决策权参与民主决策
19.(22-23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某省从村(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辅警、网格员等中遵选和培养了3万余名“法律明白人”,配备到全省所有村(居)委会,让他们在广大群众当中发挥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等重要作用。配备“法律明白人”有助于( )
A.推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效率和水平 B.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C.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20.(2024·全国·模拟预测)四川一辅警在洪灾抢险中托举营救女童的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点赞的同时,呼吁“这样的好警察应该马上转正”。公安机关回应称,辅警获记一等嘉奖并不意味着能马上转正,这只是一个奖励,“转正意味着转事业编,是需要考试的”。符合条件的辅警可参加面向辅警的定向招录事业编考试。公安机关的回应( )
①体现了公职招聘程序公正,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②旨在打造阳光透明政务,推动实现“看得见的公正”
③助力公安部门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④坚持了依法办事,做到了奖励英雄与尊重公平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 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 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3-24高三下·北京海淀·期中)司法建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聚焦反复发生、同时发生的类似案件,对其案发原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司法建议,及时向有关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书,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可见,司法建议的提出( )
A.保障公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
B.有助于人民法院行使监察权,维护法制统一和权威
C.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推动各单位更好地履职尽责
D.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
23.(23-24高三下·江苏苏州·期中)1、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公职人员、村居民、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牧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该法的具体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和制度机制,加强对爱国主义牧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这说明( )
A.民主立法要合理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和责任
B.国家和社会治理要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C.政府作为人大唯一执行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D.我国初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24.(23-24高三下·江苏镇江·期中)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关于“加强长江保护法治宣传教育”要求,积极整改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督察发现的问题,江苏省司法厅于2023年部署开展了“法润江苏法护长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这一做法( )
A.加强司法指导监督,增强法治督察效率
B.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智能高效
C.加强党对市县法治建设的领导,夯实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
D.深入推进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对生态保护的法治意识
25.连云港灌南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整合人民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诉讼服务中心等社会治理功能,打造集“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法律需求办理及便捷诉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力求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条龙”调处、“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该举措( )
A.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助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B.通过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促进人民依法参与决策
C.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提高他们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D.助力全链条解决治理难题,提升县域的治理水平
26.(23-24高三下·江苏·阶段练习)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复议法修改工作。
行政复议法的修改( )
A.贯彻了民主集中制,提高法院化解民事纠纷能力
B.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立法
C.遵循了立法程序,旨在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D.坚持了党的领导,促进党在社会工作中依法行政
27.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推进( )
A.有利于扩大公民权利范围
B.有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旨在提高居民的诉讼能力
D.完善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8.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为了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根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
A.全国人大将党的方针政策按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B.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C.表明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D.有效推进政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政府职能
29.2023年6月29日,记者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近日推出一批公证便民服务新举措。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深入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积极开展“互联网+公证”服务,推进部分公证事项“跨
省通办”;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可见我国司法部( )
A.提升公证服务效率,实现公平公正司法
B.主动扩大公开事项,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C.依托网络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服务流程
D.提升履职尽责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担当
30.理论就是旗帜,理论就是方向,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为全党树立鲜明的精神旗帜、引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发挥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的作用,才能够完成政党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党要( )
A.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根基
B.坚持科学立法,不断推进各项建设的法治化
C.把建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D.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