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内容 代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2.评价: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②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课堂演练】
1.如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某一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及作者。该刊物是(  )
1917年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A.《申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2.如表是近代某一运动发表过的文章及主张。由此可知,这场运动(  )
文章 主张
《狂人日记》 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文学改良刍议》 强调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文学革命论》 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A.有利于白话文推广普及
B.开启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C.导致了科举制度的终结
D.促使报纸刊物得到了普及
3.陈独秀评价《文学改良刍议》时说:“今得胡君之论,窃喜所见不孤。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这表明,陈独秀(  )
A.认同使用白话文 B.支持学生运动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批判封建礼教
4.1919年11月1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发起文学革命 B.批判传统旧道德
C.倡导教育改革 D.传播马克思主义
5.陈独秀和《新青年》其他作者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就是很不满意的,但他们在反动势力的攻击面前,以坚定态度为辛亥革命做勇敢的辩护人。这表明他们(  )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颂扬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主张建立中华民国 D.共同传播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在于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让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
B.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
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
7.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以下探索的步骤正确的是(  )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8.它是一场文化运动和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统治。材料中的它(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铺垫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教材是国之重器,尤其是中小学教材,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母乳”。民国八年以后,白话文的传播真有“一日千里”之势,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地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教科书都改成了白话文。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C.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基于此,陈独秀主张(  )
A.中体西用学习技术
B.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D.解放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
11.中国近代史上,办刊办报发表文章成为新潮,一定时期的报刊文章反映了时代风潮以下书刊或文章的发表有利于(  )
时间 1915年 1917年 1917年 1918年
名称 《青年杂志》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追寻革命足迹,感受长征精神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谈判
12.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学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与这种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改变国民这种状况,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武装斗争 B.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 D.普及白话文章
14.辛亥革命后,曾经为革命浴血奋斗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了痛切反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这条“出路”是(  )
A.继续发动暴力革命 B.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效仿西方政治制度 D.启发民众思想觉悟
15.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摘编自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二 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说出李大钊、鲁迅的批判矛头指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1-10 DAABA DBCAD
11-15 ADBDA
16.(1)指向:封建主义旧道德旧文化。
(2)贡献: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推动文化转型和白话文的普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