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 远去的路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绘画的基础知识。审美观念开始逐步形成,对透视等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过浅显的线条造型经验和能力,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细细品味艺术家风景画作品和风景画的示范,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掌握带路的风景画的透视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思路 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绘画彩笔、画纸、彩纸、剪刀、胶等。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探透视规律 引导阶段 1.播放图片: 教师语言:同学们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我们来看照片中的这条马路。 教师语言: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近处树木高大,远处树木矮小…… 教师语言: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出示图片) 课题:《远去的路》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阶段: 1.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教师语言: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例如,轨道、热气球、路灯、民族柱。再比如,兵马俑的一号坑这么多兵马俑整齐地排列……这些变化有规律吗?(引导学生分析近大远小、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透视现象) 学生回答:填空:近 大 远 小 ;近 高 远 低 ;近 宽 远 窄 教师语言: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很清楚,远处的呢 学生回答:不清楚。 教师语言:对,这叫做近实远虚。我们把景物这种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教师语言: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我们一起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的油画作品《塞夫勒道路》和现代油画家韦启美的油画作品《新线》。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观察、发展、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教师语言:分析课本第7页中最上面的四幅马路效果图。(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 学生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及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 2.文化渗透,讲述发展阶段 教师语言: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 教师语言:透视,普遍认为起源于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开始,粗糙的透视画法已逐渐出现在欧洲绘画之中。 3.发现方法,初步尝试 教师语言:让我们向大师那样画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作品吧!老师告诉大家几个好帮手。教师解释消失线、视平线的名词定义: 消失点: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消失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师语言:请你在图片中找出消失线和视平线。 学生作答:在图中找到消失线和视平线。 4. 教师示范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一幅透视画(视频播放) 5.欣赏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感受观察透视等知识,并把刚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 展评阶段 展示、评价部分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展评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四、拓展阶段 教师语言:欣赏近大远小透视关系的摄影作品。 教师语言:今天学习了透视现象,希望大家平时多观察、分析看到的事物,多动脑,多思考,从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更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更希望大家今后在作品中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融入到我们的绘画作品、摄影等作品当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摄影作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艺术美)
五、板书设计 《远去的路》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近高远低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课堂参与度:六年级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参与度特别高,对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能理解本课知识点,积极参与学习环节中。 2.目标达成率: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透视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作品创意性: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学习创作兴趣浓厚。 4.情感提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⒌课堂习惯:课堂养成习惯较好,有收拾整理的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