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01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教材是育人的工具,不仅传递知识,更承载价值。
联结词
联结词
联结词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3.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
(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练一练:指出下面判断分别是哪种类型的判断?
①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④自私不是美德。
⑤小明信任小华。
复合判断
联言
复合判断
选言
复合判断
假言
简单判断
关系
简单判断
性质
课堂练习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02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联言支
联结项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联结项;
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联结项
(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
例如:
①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并列)
②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递进)
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承接)
④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转折)
(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①主项相同:
“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
②谓项相同:
“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知识拓展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区别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
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
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vs关系判断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探究与分享
联言判断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联结项
联结项
联言支
联言支
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
思考:如何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呢?(是否与实际相符合)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1)
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2)
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q(p并且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3.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
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意】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
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03
1.选言判断的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①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连个选言支。
②联结项: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也许......也许.......”“是……还是……”等。
③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2. 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联结项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选言支
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不相容的选言支
相容的选言支
P39:探究与分享
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
划分标准:依据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划分。
3. 选言支关系的两种情形
4. 选言判断的分类
①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来表达。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两种类型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示例分析】
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
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
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例1: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5、选言判断的真假(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p或者q
一真即真,
全假即假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p
q
pvq(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例2:“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p
q
p?q(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
只能有一真才真,
全真全假皆为假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
“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思考:该国领导人的判断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
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
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
示例评析
7.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
6.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
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04
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的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条件联系。
1、条件联系的含义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会给我买一双鞋。
(客观的)
2、假言判断与条件联系的关系
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
如果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就会给我买一双鞋。
(主观的)
例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4、假言判断的构成: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3)
联结项
(1)前件
(2)后件
例如:“如果...那么...” “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表示条件的判断;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
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分类
根据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判断1: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
判断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拥有选举权。
判断3: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思考】上述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之间分别存在着什么关系?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既充分又必要
两种条件
①含义: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p就是后q的充分条件。(p→q)
②主要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果天下雨(P),那么地面就会湿(q)。----为真
如果天下雨(P),那么地面没有湿(q)。
如果天没下雨(P),那么地面会湿(q)。
如果天没下雨(P),那么地面没有湿(q)。
----为假
----为真
----为真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前真后假则假,
其余皆为真
(有之必然)
真
假
真
真
有前件必有后件
没前件未必没有后件
①含义: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主要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只有年满18周岁(p),才有选举权(q)。----为真
没有18周岁(p),没有选举权(q)。
年满18周岁(p),没有选举权(q)。
没有18周岁(p),有选举权(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p←q)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p就是后q的必要条件。
----为真
----为假
----为真
真
真
假
真
“无之必不然”
逻辑形式:只有p,才q
前假后真则假,
其余皆为真
无前件必然无后件
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①含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p
q
只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②主要内容
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真
“有前必有后”
假
假
真
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
一真一假则假,
其余皆为真。
“无前必无后”
小结:假言判断的类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如果p,那么q
只有p,才有q
当且仅当
p,则q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只有…才…
当且仅当…才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的具体类型及其逻辑形式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
8、一种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
思考: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P40:探究与分享
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
6、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
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他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7、假言判断的前提: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8、判断的重要性
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联言判断(P并且q)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P或者q)
不相容选言判断(P要么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归纳总结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假值
全真为真
一假则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为假
前真后假为假
其他均为真
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
全真全假皆为真
一真一假皆为假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