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押长沙卷第2题古诗文默写自2021年以来,长沙中考语文卷古诗文默写题型由之前的6空6分调整为4空4分,今年长沙中考语文卷第2题大概率保持4空4分,出题特点可能是与第1题一起以情境整合的形式考查古诗文默写,也可能单独考查,和往年一样,偏向考查理解性默写而不是直接性默写,主要考查古诗文中的哲理句、诗歌情感句、主旨观点句、内容描写句。【基本题型】中考试题对名句积累的考查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依据文本内容填写上句或者下句;2.按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3.联系社会时事写出诗(词)文名句;4.结合具体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课外诗句引出课内诗句;5.写出一些成语在古文中的源出句;6.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一组句子。【答题技巧】1.明确重点考查语句(1) 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所考的项目,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2) 明确复习范围,增强识记的目的性。考纲规定、必背篇目为复习记忆重点。最重要的是唐宋近体诗中的“名句名篇” 和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名篇”。2.学会审题(1) 根据提示内容,明确诗篇、作者和上下文。(2) 注意事项a.注意生僻难写的字。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词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会写,考试时间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或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写。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中的“澹”、“竦”极易误写。b.注意同音异义词。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最喜欢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备注意,做到不仅知其音,还要知其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中的“涯”易误写成“崖”。c.注意意义近(具体语境都讲得通)形异词。意思相近或相同而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词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中“尽” 易误写成与之意义相近的“进”。3.积累要点反复诵读,勤于书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章, 理解文意。反过来要“见义知句”。要将“眼到、口到、笔到、心到”这一过程同时进行,贯穿始终。平时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把需要背诵的诗文名句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集中识记。4. 识记古诗文的方法:(1)进行圈点强记: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笔圈点出来,以加深印象,重点记忆。(2)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3)规范书写: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4)认真检查【题型示例】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顾名思义,即给出要求背诵的诗句的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按提示的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该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有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这种题型可分为以下五类:点出句子中心,写出课文原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相关内容;由此及彼,写出联想比较的句子;点旨明志,写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隐含修辞、创作艺术的句子。迁移运用型此类题型常常先叙说一种可以引用学过的诗文来表明某种特定情况的情景,然后让学生用一两句意思相关的古诗名句来填空,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与现实联系紧密,要求考生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古为今用。如: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答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开放拓展型此类题也叫聚合型试题,此类题灵活性大,跳跃性强,知识跨度大,既有点的积累,又有面的扩展;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可以就内容,也可以就写法等进行分类整理。如:“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写出一个借酒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 。示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酒酣胸胆尚开张。/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解析:该题的开放性与可拓展性很强。只要所写诗句中含有“酒”字或者与“酒”有关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2023年·长沙中考)(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 , ”的诗句展现了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一句“ , ”体现了古仁人志士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022年·长沙中考)(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3. (2021年·长沙中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填空。(共4分,每空1分)(1)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经常会面临生活的艰难,陷入情绪的低谷,此时,你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来激励自己。(2)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要用李白《行路难》中“ , 。”来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2020年·长沙中考)“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意象,但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共6分,每空1分)(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遏有此寄》一诗中,用“ , ”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 , ”(3)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一代人有一代人心中的楷模。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他是辛弃疾的榜样,《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赞孙权: , 。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上报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被削职查办的魏尚,得到了冯唐的仗义直谏,从而官复原职,也成了苏轼追慕的对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慕魏尚: , ?答案: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 冬季,天气寒冷,环境相对恶劣,这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有描写。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借描写将士用弓、着衣的困难,侧面烘托风雪之大,严寒之酷;《木兰诗》中“ , 。”两句描写了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苦。答案: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 爱国,是中国诗文永远的风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 ,。”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 。”两句形象地表达了戍边将士虽然思念家乡,但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 你带着初次来长沙的朋友游览橘子洲时,看到湘江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你不禁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两句: , 。橘子洲上人潮涌动,游客们的脸上都带着笑意,有人在路上欢唱,有人在树下休息,这又让你不觉吟诵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 ,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 作为新城“北片区”①明星垸是大城北开发热土,然而作为城中村,多年脏乱差的积弊严重。市容环境在众人齐心配合下,很快大变样,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之感;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景象:b , 。截至目前,采集交办问题2728条。整改率71.24%②网格凭甲台相码投诉1134条,热线投诉36条。整改率63%。请在a、b两处补充诗文(4分)横线a处 , 。横线b处 , 。答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6、回顾学过的诗文,诗人们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身影浮现于眼前。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通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突破前路障碍;到达理想彼岸的一种自信;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表现了居安思危、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理想。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每空1分)(注意事项:(1)字迹要工整,注意连笔字,如“ 氵 ”易连笔成“讠 ”。 连笔字辨认不清则算错。(2)注意易错字:“长风 ”易误写为“乘风 ”, “沧 ”易误写为 “苍 ”,“直 ”字中间是三横。(3)注意漏字:第③④空中的“之 ”容易被遗漏。(4)笔画 明显不完整的汉字,算作错误,要扣分)7. (1)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 ”(2) 《游山西村》中蕴含了生活哲理, “ , 。”两句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忽然又有了转机。答案:(1)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8.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 ,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答案:(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9. 小语在读中国古典诗词时,常常能解答青春生活的疑惑,获得丰富的生命启迪和人生力量。当他看到有些同学在班级下课“畅聊”网络游戏时,他会想起周敦颐《爱莲说》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明白不该同行其间,而要保持自我的清高和追求;当在初三学习中,遇到学业上接连不断的挫败时,他又能从杜甫《望岳》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获得不畏困难,追求高远理想的信心和勇气。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整句也可得分)(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月夜行舟水上,“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哲理;《论语》中,孔子临江而立,感慨时光易逝“______,______”。答案: ①. 海日生残夜 ②. 江春入旧年 ③. 逝者如斯夫 ④. 不舍昼夜11.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 ”两句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2)辛弃疾的词中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骋,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两句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12.(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仕途仍有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心怀天下苍生的决心。答案:①.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博大精深的古诗文中,处处闪现着古人的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是刘禹锡“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坚定的意志与乐观的箱神,是苏轼“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豁达的胸襟。答案: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人有悲欢离合 ④. 月有阴晴圆缺14. 读诗文既是读人生境遇,也是读志趣追求。颠沛流离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写心系天下的济世情怀;文天祥用“(1) , (《过零丁洋》)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2)_____________, "展现自身谦卑淡泊的风骨。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5. 家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急之时,个人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1) , (2分);家国情怀,表现在面对百姓疾苦,能够发出悲悯的呼喊,指出千年王朝兴衰之下苍生的悲苦命运,就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写的:(2) ; (2分);家国情怀,还表现将国家兴亡与自身命运联系在一起,就像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国家与自身都在风雨中飘摇的诗句是:(3) , 。(2分)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2分)(2)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2分)(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2分)16. 古代诗人多通过诗文来描景、抒情或明志。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① ,”通过比喻来描写北方奇丽的雪景;《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诗句“②, ”抒发自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③ ,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 (1)典故运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运用典故来描述诗人思家念亲,又要立功边关的豪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运用典故表达希望皇帝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辛弃疾《太常引·健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 ,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吴刚伐桂的典故,表达词人想要推倒阻碍北伐势力,收复失地。(2)修辞运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比喻)描述壮阔的战斗场景;苏轼《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双关)表达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答案:①.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 持节云中 ④. 何日遣冯唐 ⑤. 斫去桂婆娑 ⑥. 马作的卢飞快 ⑦. 弓如霹雳弦惊 ⑧. 也无风雨也无晴18. 吟咏诗词,可以收获力量,涵养生命。从优秀的古诗词中,我们往往可以读到古人的社会生活,真挚情怀,读到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从岑参的(1)“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从张养浩的(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我们仿佛听到历史变迁后的那声悲凉感慨;从诸葛亮的(3)“ , 。”(《出师表》)中,我们仿佛看到危急情况下的那份勇敢与担当;从文天祥的(4)“ ?。”(《过零丁洋》)中,我们仿佛感受到生死抉择下的那份凛然正义;而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5)“ ”一句,既是对孙权式英雄的渴慕,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期盼。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2)伤心秦汉经行处(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生子当如孙仲谋19. 人生无处不在面对着选择,有的人面对生与义的选择时义无反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有的人在面对回家和建功立业的选择时,生发出(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0. 为营造活动气氛,小郡所在班级准备在教室后的“经典展示区”展示以下诗句,请完成填空。(4分)“青春向上,逐梦未来”,为青春而奋斗,我们需要:树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远大志向,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言“①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葆有穷且益坚、高洁傲岸的思想节操和生活情趣,如《陋室铭》中“斯是陋室,②__________”。拥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悔的坚定勇气,如《木兰诗》中所道“③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永怀谦虚好学,不倦乐学的求知精神,如《论语》中告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④__________。”答案: 会当凌绝顶,惟吾德馨,万里赴戎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 (1)后人喜欢用李商隐《无题》中“ , ”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美。(2)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 (1)成语“ 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它作为“善读书”的重要体现,并引用孔子《论语》中的“ , ”两句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学思结合。(孔子《论语·为政》)答案:(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3. (1)《次北固山下》不仅蕴含自然理趣,而且具有生活哲理的是: , 。(2)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答案: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24. 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 , ”(《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提携玉龙为君死25. 竹高千丈,云腾万里,少年须立志:有孔子《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 ”的坚定信念;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 ”的热烈奔放;有陆游《卜算子·咏梅》中“ ,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有夏完淳《别云间》中“ ,灵旗空际看”的报国热血。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 ,蓬舟吹取三山去,零落成泥碾作尘,毅魄归来日押长沙卷第2题古诗文默写自2021年以来,长沙中考语文卷古诗文默写题型由之前的6空6分调整为4空4分,今年长沙中考语文卷第2题大概率保持4空4分,出题特点可能是与第1题一起以情境整合的形式考查古诗文默写,也可能单独考查,和往年一样,偏向考查理解性默写而不是直接性默写,主要考查古诗文中的哲理句、诗歌情感句、主旨观点句、内容描写句。【基本题型】中考试题对名句积累的考查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依据文本内容填写上句或者下句;2.按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3.联系社会时事写出诗(词)文名句;4.结合具体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课外诗句引出课内诗句;5.写出一些成语在古文中的源出句;6.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一组句子。【答题技巧】1.明确重点考查语句(1) 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所考的项目,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2) 明确复习范围,增强识记的目的性。考纲规定、必背篇目为复习记忆重点。最重要的是唐宋近体诗中的“名句名篇” 和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名篇”。2.学会审题(1) 根据提示内容,明确诗篇、作者和上下文。(2) 注意事项a.注意生僻难写的字。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词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会写,考试时间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或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写。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中的“澹”、“竦”极易误写。b.注意同音异义词。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最喜欢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备注意,做到不仅知其音,还要知其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中的“涯”易误写成“崖”。c.注意意义近(具体语境都讲得通)形异词。意思相近或相同而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词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中“尽” 易误写成与之意义相近的“进”。3.积累要点反复诵读,勤于书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章, 理解文意。反过来要“见义知句”。要将“眼到、口到、笔到、心到”这一过程同时进行,贯穿始终。平时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把需要背诵的诗文名句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集中识记。4. 识记古诗文的方法:(1)进行圈点强记: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笔圈点出来,以加深印象,重点记忆。(2)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3)规范书写: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4)认真检查【题型示例】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顾名思义,即给出要求背诵的诗句的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按提示的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该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有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这种题型可分为以下五类:点出句子中心,写出课文原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相关内容;由此及彼,写出联想比较的句子;点旨明志,写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隐含修辞、创作艺术的句子。迁移运用型此类题型常常先叙说一种可以引用学过的诗文来表明某种特定情况的情景,然后让学生用一两句意思相关的古诗名句来填空,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与现实联系紧密,要求考生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古为今用。如: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开放拓展型此类题也叫聚合型试题,此类题灵活性大,跳跃性强,知识跨度大,既有点的积累,又有面的扩展;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可以就内容,也可以就写法等进行分类整理。如:“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写出一个借酒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 。1.(2023年·长沙中考)(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 , ”的诗句展现了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一句“ , ”体现了古仁人志士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2.(2022年·长沙中考)(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3. (2021年·长沙中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填空。(共4分,每空1分)(1)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经常会面临生活的艰难,陷入情绪的低谷,此时,你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来激励自己。(2)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要用李白《行路难》中“ , 。”来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4. (2020年·长沙中考)“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意象,但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共6分,每空1分)(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遏有此寄》一诗中,用“ , ”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 , ”(3)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1. 一代人有一代人心中的楷模。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他是辛弃疾的榜样,《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赞孙权: , 。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上报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被削职查办的魏尚,得到了冯唐的仗义直谏,从而官复原职,也成了苏轼追慕的对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慕魏尚: , ?2. 冬季,天气寒冷,环境相对恶劣,这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有描写。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借描写将士用弓、着衣的困难,侧面烘托风雪之大,严寒之酷;《木兰诗》中“ , 。”两句描写了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苦。3. 爱国,是中国诗文永远的风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 ,。”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 。”两句形象地表达了戍边将士虽然思念家乡,但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4. 你带着初次来长沙的朋友游览橘子洲时,看到湘江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你不禁引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两句: , 。橘子洲上人潮涌动,游客们的脸上都带着笑意,有人在路上欢唱,有人在树下休息,这又让你不觉吟诵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 , 。5. 作为新城“北片区”①明星垸是大城北开发热土,然而作为城中村,多年脏乱差的积弊严重。市容环境在众人齐心配合下,很快大变样,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之感;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景象:b , 。截至目前,采集交办问题2728条。整改率71.24%②网格凭甲台相码投诉1134条,热线投诉36条。整改率63%。请在a、b两处补充诗文(4分)横线a处 , 。横线b处 , 。6、回顾学过的诗文,诗人们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身影浮现于眼前。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通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突破前路障碍;到达理想彼岸的一种自信;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表现了居安思危、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和理想。7. (1)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 ”(2) 《游山西村》中蕴含了生活哲理, “ , 。”两句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忽然又有了转机。8.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 ,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9. 小语在读中国古典诗词时,常常能解答青春生活的疑惑,获得丰富的生命启迪和人生力量。当他看到有些同学在班级下课“畅聊”网络游戏时,他会想起周敦颐《爱莲说》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明白不该同行其间,而要保持自我的清高和追求;当在初三学习中,遇到学业上接连不断的挫败时,他又能从杜甫《望岳》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获得不畏困难,追求高远理想的信心和勇气。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月夜行舟水上,“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哲理;《论语》中,孔子临江而立,感慨时光易逝“______,______”。11.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 ”两句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2)辛弃疾的词中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骋,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两句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2.(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仕途仍有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心怀天下苍生的决心。13.博大精深的古诗文中,处处闪现着古人的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是刘禹锡“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坚定的意志与乐观的箱神,是苏轼“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豁达的胸襟。14. 读诗文既是读人生境遇,也是读志趣追求。颠沛流离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写心系天下的济世情怀;文天祥用“(1) , (《过零丁洋》)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2)_____________, "展现自身谦卑淡泊的风骨。15. 家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急之时,个人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1) , (2分);家国情怀,表现在面对百姓疾苦,能够发出悲悯的呼喊,指出千年王朝兴衰之下苍生的悲苦命运,就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写的:(2) ; (2分);家国情怀,还表现将国家兴亡与自身命运联系在一起,就像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国家与自身都在风雨中飘摇的诗句是:(3) , 。(2分)16. 古代诗人多通过诗文来描景、抒情或明志。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① ,”通过比喻来描写北方奇丽的雪景;《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诗句“②, ”抒发自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③ , ”。17. (1)典故运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运用典故来描述诗人思家念亲,又要立功边关的豪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运用典故表达希望皇帝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辛弃疾《太常引·健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 ,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吴刚伐桂的典故,表达词人想要推倒阻碍北伐势力,收复失地。(2)修辞运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比喻)描述壮阔的战斗场景;苏轼《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双关)表达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18. 吟咏诗词,可以收获力量,涵养生命。从优秀的古诗词中,我们往往可以读到古人的社会生活,真挚情怀,读到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从岑参的(1)“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从张养浩的(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我们仿佛听到历史变迁后的那声悲凉感慨;从诸葛亮的(3)“ , 。”(《出师表》)中,我们仿佛看到危急情况下的那份勇敢与担当;从文天祥的(4)“ ?。”(《过零丁洋》)中,我们仿佛感受到生死抉择下的那份凛然正义;而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5)“ ”一句,既是对孙权式英雄的渴慕,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期盼。19. 人生无处不在面对着选择,有的人面对生与义的选择时义无反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有的人在面对回家和建功立业的选择时,生发出(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0. 为营造活动气氛,小郡所在班级准备在教室后的“经典展示区”展示以下诗句,请完成填空。(4分)“青春向上,逐梦未来”,为青春而奋斗,我们需要:树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远大志向,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言“①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葆有穷且益坚、高洁傲岸的思想节操和生活情趣,如《陋室铭》中“斯是陋室,②__________”。拥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悔的坚定勇气,如《木兰诗》中所道“③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永怀谦虚好学,不倦乐学的求知精神,如《论语》中告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④__________。”21. (1)后人喜欢用李商隐《无题》中“ , ”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美。(2)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 。”22. (1)成语“ 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它作为“善读书”的重要体现,并引用孔子《论语》中的“ , ”两句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学思结合。(孔子《论语·为政》)23. (1)《次北固山下》不仅蕴含自然理趣,而且具有生活哲理的是: , 。(2)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4. 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 , ”(《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25. 竹高千丈,云腾万里,少年须立志:有孔子《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 ”的坚定信念;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 ”的热烈奔放;有陆游《卜算子·咏梅》中“ ,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有夏完淳《别云间》中“ ,灵旗空际看”的报国热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2题(古诗文默写)(湖南长沙卷)原卷版.docx 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押题:押第2题(古诗文默写)(湖南长沙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