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活动重点: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防御自然灾害的举措。
活动难点:能够避免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能够正确防灾避险。
活动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法、探究式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周末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一项绘画作业吗?没错,画一张主题为“防灾减灾”的手抄报。每位同学上交的作品,老师都认真看过了,几乎所有的同学,画的都是“地震”的内容。那老师不禁想问大家了:防灾减灾,仅仅指的是防地震吗?我国除了地震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呢?板书: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活动二:读图分析,感知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1.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师: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小组讨论并回答。
预设:
学生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教师板书:种类多 分布广)
学生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学生3: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
…………
师评价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通过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都非常强!通过读图我们发现,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2.想一想,谈一谈:近几年我国遭遇过哪些自然灾害?我们连云港市及周边又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预设:学生课前查阅收集资料,课上交流。
3.播放视频:我国自然灾害(5.12汶川地震、印尼海啸、非洲蝗灾、甘肃舟曲泥石流、近期赣榆北部风灾冰雹后的场景)
师:看到上面的几个视频,你内心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何感受?
生(预设):害怕/难过/紧张……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
生:……
师总结: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由此,我想到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对我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活动三: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1.出示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生(预设):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和风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排在前三位。
2.师生小结:读统计图我们发现,最为大家所关注与熟悉的“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排在统计图的第五位,刚刚我们已通过视频观看过地震时的场景画面,给我们内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与不安,由此可推断,当发生洪灾、台风等排在前几位的灾害时,会造成多么大的破坏力!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怎么能不应对自然灾害呢!
活动三:小小调查员,探究我国的自然灾害
1.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
预设: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滥砍滥伐 乱扔垃圾
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
冰箱、空调大量使用
……
小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阅读活动园有关周凡家乡的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乱砍滥伐引发自然灾害这一问题的?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小实验·大启示: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
(1)在“草地”和“黄土地”上浇同样多的水,流出的水的颜色有什么差别?
(2)为什么在“草地”和“黄土地”上浇同样多的水,流出的水的颜色不一样?这个实验对你有何启示?
实验的启示:虽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灾害,但是同样,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保护。它为我们种下防风固沙的小草和树木,它为我们留下浇灌涵养的河流和小溪……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大自然,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活动四:了解自然灾害,提升防御意识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于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一定的保护,那你自身有避险意识吗?有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吗?你还想要了解哪些相关的防灾避险知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5 应对自然灾害
种类多
分布广
危害大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掌握一些防御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知识。
2.学会在不同灾害情况中合理判断并选择科学的逃生方式,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3.在绘制逃生图的过程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
4.关注身边的人们、政府部门、国家为防灾减灾做的努力,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增强依法应对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的自豪感。
活动重点:
增强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树立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活动难点:
生活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面对灾害沉着、冷静、机智应变。
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网上学习:了解地震、暴雨水灾等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救常识。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情境导入,提出核心问题。
1.PPT出示5月12日图片。
你们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2.观看5.12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3.屏幕出现:69227人。
小结: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生命如此脆弱。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所以,同学们,“居安思危”防御自然灾害,就是在为我们的生命筑起一道堤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防御自然灾害”。(板书课题:防御自然灾害。)
活动二: 绘制校园逃生图,提升防灾避险意识。
1.过渡:我们都知道地震危害巨大,当地震来临,最好的自救应对方式就是及时逃生。逃生是很有讲究的。你们参加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吗?请大家结合我们学校的逃生演练,说说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1)出示校园安全疏散线路图和安全出口标识图片(PPT:图),科学选择逃生路线。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大家在小组内根据在校逃生演练的经验,并结合我们班教室和我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录播室,依据学校各楼层平面图,绘制逃生路线图,请注意虚线代表逃生的路线,箭头代表逃生的方向。
学生活动:
指名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小组设计的逃生路线。
师:谁来点评一下他们标注了逃生路线正确吗?
指名小组代表到台前展示。
师:同学们考虑的非常细致。做出来的逃生路线图也和学校的逃生路线图相差无几。这说明我们的绘制是科学合理的。
PPT出示学校既定逃生路线图。
师:除了在学校里,你们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发现过这些指示标志?
(地铁站、商场、酒店,医院,图书馆,体育中心等)
师:大家谈的很好。平时多看一眼,灾难时就多一份安全逃生的可能。
(2)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不论什么人,不论我们在哪里第一时间一定是逃跑么?
生:地震时来不及跑要就近“躲”。
师追问:躲在什么地方安全性更高呢?(躲在坚固的物体下如桌子、床,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里,护住头部……)
师补充“生命安全三角区”的图片(PPT:图):参加过多次地震搜救的专业救援队员发现,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称其为避震空间。我们可以选择像卫生间、厨房及内墙墙根、墙角以及床下、桌子底下躲避。躲得好才有生存的机会。
2.看动画视频: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还有没有疏漏的呢?
师: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补充地震逃生知识。
3.练:百说不如一练,让我们操练起来!
要求:①1、2组在门边演练迅速撤离;3、4组靠里边演练就地躲避。(不提要求,更真实)
师:看,可怕的地震来了,同学们快逃哇!(CAI地震场景、警报声)
4.演:地震演练。
师:接下来我想采访一下各位同学 :演练有什么感受想和同学交流的?
小结:所以,我们不仅要多学习、了解、关注防灾的知识,积极、认真地参加安全演练也是增强防灾意识(板书)的表现。
活动三:生命自救场—— “你有避险意识吗”?
过渡:同学们,你们已经具备了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它到来的损失。在我国不仅会发生地震,还会发生其他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样避险呢?
1.仔细看这二幅图(PPT:本课教材第一页的图右边2幅图躲避山洪、泥石流,避雨),人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辨析题:同桌两个人交流后集体看图,老师问对错。
生1:发现泥石流来袭,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河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留心观察周围环境,注意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音,这很可能是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生2:学生因雷雨交加时,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在大树下避雨,很容易被雷电击中,致人受伤甚至死亡。危险系数很大。
生3: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 选择在山谷扎营是错误的。因为山洪和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令人猝不及防。如果在沟谷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山谷和陡峭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点评:你们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不同灾害条件下的自救自护能力!老师为你们点赞。
活动四:综合防御——层层防线减灾
1.过渡: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危害,我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PPT出示: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请根据你课前完成的导学案,观看视频。
3.点评:你们在接收到灾害预警后做的不错,避免了在自然灾害中生命财产受到伤害!
4.请你根据课前完成的导学案,说一说。
师: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师: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5.PPT:科技减灾资料分享。
指名读一读书上建筑物减震器设计。
请根据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科技减灾的内容小组交流,并选派代表发言。
6.PPT出示法律约束。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并指名读一读、自由读一读。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搜集了资料,同时也拓宽更深,更广的法律知识,尊法守法,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同学们,请每一位同学做一个守法好少年。尽可能多的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提高自身防灾避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尽可能做到不慌乱,沉着应对,最大限度保证自身安全!
板书设计:
5 应对自然灾害
防御自然灾害
增强防灾意识 自救自护
科技防灾减灾 法律约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