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开放式小论文模考典例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开放式小论文模考典例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开放式小论文模考新情境试题典例解析
各位考生:你们好!再有1个月您们将要奔赴高考考场去去圆梦,但是有个别考生可能还对开放式小论文题有些不放心,心里不踏实。为什么不踏实呢?原因是害怕新情境,怕考场上不适应新情境,到时脑子乱成一团麻,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今天特做此专题,中文能帮到你们。
一、考向趋势及应对方法
1、考向趋势:
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试题设计更注重情境化、应用性,考试题型、形式也在尝试变化;高考加强试题情境设计,注重应用探究能力考查,通过创设情境化试题,丰富试题呈现方式,增加试题的应用性和探究性,提升能力考查的有效性。
2、试题构成:
新题型的新也体现在“情境”上面,所谓的“情境” 指的是每道题搭配的材料信息。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需要从材料当中获取关键信息解题。一般构成部分有两个:
一方面是情境,它带来的主要是一个主题和一个背景;另一方面是问题,它主要是通过一个障碍,一个待完成的任务、一个要联结起来的信息来定义的。这种变化,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明显增大。尤其是在使用新教材的大背景下。
3、应对方法:
应对新情境的方法有专项突破,再按照知识梳理、基础训练、综合强化三个维度,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和组题训练,以全面提升学生应对新题型的解题能力。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模拟新高考新题型考法,直面综合情境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二、典例分析
(一)第一种新情境:抽象材料式小论文题
所谓新情境,说白了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通常考察点手法就是给考生设置一个障碍,该类试题的障碍就是新情境材料的“抽象”。
应对之法:在平时我们是不是做过这类试题---概括特点类试题。模式是材料---概括抽象出特点,现在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就把抽象式的新情境材料当成概括出的特点,然后把这个特点阐释一下。您明白我的意思没?
步骤:(1)首先克服恐惧感:不要害怕这类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先给一段比较抽象的材料打考生“一闷棍”,设置思维障碍。现在我们就把抽象当成平时训练中抽象出来的“特点”看待就行。
(2)从抽象材料中提炼论点:具体办法就是找关键词,多数时间可以找出两个“关键词”,然后以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提炼观点即可。如此题“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找一个关系命题即可。注意论题不要太大,这样好操作。
(3)提取所学论证,这个方面要日积月累了!
【典例一】(2024河南省五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横向发展(地区间相互联系)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宏观论题示例:
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纵向发展
公元3世纪及以后,中国北部的鲜卑拓跋诸族,欧洲的日耳曼诸族,或者和平迁徙,或者暴力侵犯,向与他们邻近的先进农耕地区扩展。这种横向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开民族之间的闭塞局面,而且加速了游牧民族向先进的封建社会形态过渡。而在历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西方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导致世界各地区间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而这种世界性的密切交往,又转过来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势力对封建农业体系的侵蚀瓦解,直至后来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
综上所述,文明间的横向联系推动了各地区文明形态的演进。
某一具体时段论题示例:
15世纪以来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纵向发展
15世纪以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伴随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不仅为西欧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推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世界市场迅速拓展。依靠海外扩张所带来的资本,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西欧国家迅速完成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转型。
15世纪以来历史进程的发展说明历史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
论题:历史横向发展受纵向发展的制约
论题:历史横向发展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论题: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
论题:工业革命后,历史的横向联系促进了纵向发展
(二) 第二种新情境:说明类开放式小论文题
1.文字材料类
此类试题特点还是情境“新”。还比较贴合社会现实,很新颖,又有一定的内涵。此类试题难度相对较低。
此类试题应对要点在于你选择说明代方向(或角度)及说明的过程(论证阐释过程)。
(1)说明方向要正确,符合题意。
(2)说明过程要按题意来。如典例二。
范围:世界史或中国史范畴
说明要求:体现“社会主流和需要”,即时代需要。如社会主义工业化期间的“工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包买商”……
【典例二】(2024四川德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会带来新的岗
位和职业。以下是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的马克思关于青年人的职业选择的
论述。
青年选择职业除了要考量内心的向往和感受,更要考虑社会的主流和需要。伟大的东西
不是因为它的名利伟大而著称于世,而是由于它的价值伟大而彪炳千古。因为一个人为了全
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作为全人类一份子的他才会在工作中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加幸福。在此
基础上,马克思倡导青年们在职业选择中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为了实现人
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的有效联动谱写绚丽华章。
根据材料信息,选择世界史或中国史的一个阶段,举出该阶段一个能体现“社会主流和
需要”的职业,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有力、逻辑清晰)
【答案】 (12分)
示例1:
阶段: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1分)
职业:钢铁工人(2分)
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困境,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制定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该行业的发展程度影响着工业化的速度。因此,钢铁工人是新中国初期重要而光荣的职业。(9分)
示例2:
阶段:欧洲工场手工业时期(1 分)
职业:包买商人(2分)
说明: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正在起步阶段,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没有明显分
开,基本是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商人为了得到稳定的货源,便统一提供原料,交由劳
动者去加工为成品。这样在包买商业劳动者之间便建立了雇佣关系,雇佣制的广泛出现推
动了资本主义不断向前发展。(9 分)
[解析]
首先,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一定阶段及相关职业,职业选择要符合时代经济发展
潮流,根据所学明确每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例如欧洲近代可以分为手工工场阶段、工业革
命时期及二战后的世界等几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因此可
以选择这一时期的商人相关职业,或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
时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阶段,过渡时期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的初步建立,因此可以选择这一时期的重工业相关行业;其次根据所学,从背景原因、过
程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例如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选择钢铁工人,要说明实行一
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由于生产力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钢铁工业是重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部门,它的发展影响
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程度,因此,选择钢铁工业符合我国工业建设的需求,推动我国的工业
化发展,是光荣的职业;最后,逻辑清楚表述成文。
2.图片材料式小论文题
应对方法:(1)最重要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不要跑偏。
(2)按要求做答。
(3)既要挖掘材料信息又要练习课本所学。
典例三特点:出来了情境特别新颖。
【典例三】(2024陕西省宝鸡市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印者,信也”。方寸大小却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古代私印通常用作“祈祥厌胜之配饰”,战国、秦汉时人们就会择吉语制成印章,汉代曾流行在正月卯日佩带刚卯、严卯双印以避邪疬的风俗。
先秦工匠在其所制的陶器、 秦封泥:皇帝信玺、丞相之印章、渔阳太守章 赐印:亲晋羌王
漆器等底部钤印记名
印行会子所用官印 元代画家王冕篆刻的印章:王冕私印、 元以后广泛使用难于
“壹贯背合同” 文王子孙、会稽佳山水 摹仿的个人押字印
——摘编自沙孟海《印学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印章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功能或价值不少于三种,且不得与材料中的“祈祥厌胜之配饰”重复,分别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每写出一种功能或价值得1分,相应阐述能做到逻辑清晰、史实无误则可得3分,阐述存在问题应酌情扣分;写出三种并合理阐述即可得12分;超过三种则按照得分更高的三种来计分,不超过12分。罗列部分功能或价值,并简要阐述如下,以供阅卷老师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功能或价值 简要阐述
明确手工产品的生产者 官营作坊要求工匠在制品上标注印记,往往出于保证产品或工程质量、强化匠籍管理的需要。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技艺精湛的私营手工业者也采用这一做法,来标识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成为商标的雏形;对政府来说,也便于市场管理和征税。
封存财物、文书 古人封存、递送物件或文书等,如果单用绳子扎住,就难防被人拆动,所以在绳结上封一块泥,把印章盖在泥块上,别人就不能随意拆动,这是古代印章最初的主要用途。
权力地位的象征 古代官印是朝廷权威与官员身份的象征,也是国家行政机构施行职权的工具。当然,也可以借官印以考证古代的官制、地理和姓氏等,以弥补史籍缺漏,订正记载讹误。
怀柔民族政策的见证 古代朝廷为了安抚边疆强悍的匈奴、羌、鲜卑、氐、乌桓等少数民族,往往采取加以册封、颁赐官印的怀柔方式,以镇抚外方、避免战事。
体现书写材料的变化 将印章蘸上印色加盖在纸或绢上,直到南北朝才开始通行,南朝政府文书均已使用印色,这一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从封泥到印色,体现出主要书写材料在这一时期从竹木简牍向纸张的转变。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信用凭证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和进步,社会需要有一种信用的凭证,印章应运而生并被大量使用。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会子时加盖官印,即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姓名印则是个人凭信的符记,常在签署合同、法律文书,领取官俸等较为正式的场合使用。画押往往使用特殊记号,使人难于模仿,以表示信用。
篆刻艺术的载体 文人通过刻印印章,抒发丰富深远的思想情感和高雅幽妙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元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画高度繁荣,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认识汉字字体演变 从商周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早期印章篆刻多用小篆,但宋以后也常有以隶书、楷书进行篆刻的情况。
3、混合材料类自拟论题小论文题
应对方法:
(1)阅读题目,具体研究要求,分析限定语 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立意, 提炼或自拟出观点,要做到史料和史论紧密结合。
(2)按论题论证。一定要注意逻辑关系,找典型例证,要言之有理,还要又总结提升。
(2024宁夏吴忠市二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典例四】材料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 代表名言
特征一 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 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 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选择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论题: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出现大变革,秦朝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创新了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汉承秦制, 设立中外朝和刺史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保证皇权有效运行,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董仲舒为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道、法和阴阳五行家等诸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隋唐之后,三教合一趋势加强,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为了加强政治和思想统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克服儒学自身的理论弱点,面对佛道挑战,宋代理学家做出了又-次理论创新, 理学诞生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学在自我批判和创新中,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诞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华文明总是在传承创新中前行,并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
示例二:选取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论题: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主张,并互相诘难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之路,中国出口的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而中国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文化、农作物新品种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格局,在促进世界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其它论题: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华文明繁荣的不竭动力;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特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时代主题(或时代记忆)类开放式小论文题
应对方法:
(1)一定要明确时代主题,找到时代记忆,注意“时代性”。
(2)论证力争也必须具有时代性
(3)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做总结提升。
【典例五】(2024年北京市门头沟一模)(11分)时代主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两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下半叶则呈现出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主题,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示例1:我认同20世纪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这一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_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 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推动了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进程。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4年,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告终。二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彰显了人类正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主要围绕着“战争与革命'展开,战争与革命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示例2:我认同20世纪下半叶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这一观点。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对战争有了深刻的反思,战后建立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得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尽管“和平与发展"遭遇了严重挑战,但从总的趋势来看,世界信息化、多极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的发展以及逐步完善的多种协商机制,对于和平与发展"主题还是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各国应吸取战争的教训,紧密合作,共谋发展。
因此,“和平与发展'是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趋势。
5、绘图说明类
(1)正确绘图
(2)结合史实说明
【典例六】(2024福建福州市四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冲突、融合。图3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图3 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图4
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加以阐释。(要求:在答题卡的图4中用“”标出该人口迁徙活动方向;运用图3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解析】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徒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
【关联知识】人口迁移关联知识(选必三)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原因: 游牧民族的特性,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对马的
驯化和利用,临近农业富庶的文明;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大月氏西迁、日耳曼人南迁、匈奴人、鲜卑人内迁、阿拉伯人扩张)
影响:
①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变化
原因:①在殖民扩张和掠夺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的流行,造成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③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影响: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乏间的混面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②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四)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A.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原因: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天天加强
2、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天战后,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
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④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B.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1、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表现:
①20世纪50- -70 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跨国公司出现,全球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增多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