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沂蒙山小调》年 级:七年级 学 科:音乐(人音版)1.准确并有感情的演唱《无锡景》,学唱方言片段,了解“小调”这一民歌体裁。2.通过聆听学习,知道方言、衬词、装饰音等在民歌中的作用。3.在聆听体验中,感受江苏小调民歌的特点。复习巩固成语接龙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事无巨细细水长流 ··· ···“鱼咬尾”鱼咬尾鱼咬尾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欣赏感知《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音乐风格:热情豪放、率直开朗。创作背景《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创作背景与沂蒙地区的抗日斗争密切相关。当时的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了一首叫做《反对黄沙会》的歌曲。后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这首歌的歌词不断修改,歌名最终改为《沂蒙山小调》。作品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音乐风格:热情豪放,率直开朗“有变宫的六声徵调式”变拍子是指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某一部分,每小节单位拍数发生变化,也就是不同拍子交替出现。变拍子模唱旋律保持歌唱的状态和坐姿,用“啦”模唱旋律。视唱旋律保持歌唱的状态,视唱旋律。起承转合完整演唱填入歌词,保持歌唱的状态,完整演唱歌曲。音乐风格:热情豪放,率直开朗《沂蒙山小调》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风格。音乐风格:热情豪放,率直开朗拓展探究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谱曲并展示。1、运用“鱼咬尾”的方式,完成3个乐句旋律创编。2、 X X X | X X X | X — —|3、每三小节为一个乐句,结束音为“1”。作品展示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谱曲并展示。课堂小结1.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山东小调民歌的音乐特点。2.学习并体验“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3.了解并感受民歌中“拖腔”的演唱方式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4.初步体验山东民歌热情豪放、爽快开朗的特点。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沂蒙山小调》教科书 书 名:音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教学目标1.通过模仿、聆听、学唱,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沂蒙山小调》热情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拖腔韵味。 2.初步了解山东民歌特点,体验变拍子的节拍韵律特点,认识“鱼咬尾”创作手法并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编创旋律。 3.知道小调民歌中常用的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唱出山东民歌热情豪放的风格特点。2.学会“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并创作旋律。教学难点: 1.歌唱中变拍子的节拍转换。2.“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准确并有感情的演唱《无锡景》,学唱方言片段,了解“小调”这一民歌体裁。 2.通过聆听学习,知道方言、衬词、装饰音等在民歌中的作用。 3.在聆听体验中,感受江苏小调民歌的特点。 二、激趣导入 1.与智能Ai助手“豆包”进行成语接龙小游戏: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请你接下去吧! 2.介绍“鱼咬尾”。 三、进入新课 1.教师范唱《沂蒙山小调》,聆听并思考《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 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 看,风吹(那个)草低儿(哎)见 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豆 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儿(哎) 堆 满仓。 万担(那个)谷子儿(哎) 堆满仓。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分析音乐要素和音乐风格: 《沂蒙山小调》,G大调, , 变拍子,中速,歌颂的,音乐风格:热情豪放、率直开朗,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三个小节,并且每句节奏基本相同,采用了有变宫的六声徵调式。 4.变拍子:整首歌曲在哪些位置上出现了变拍子: 5.用“啦”模唱音乐旋律。 6.视唱音乐旋律。 7.“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拖腔的结束音“2-1-6-5”,增强了音乐的延伸流动。 8.完整演唱歌曲【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伴奏】 四、拓展实践 1.谱写旋律:在本子上写一写, 拍,每三小节为一个乐句,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式完成3个乐句,谱写一首属于自己的旋律。 2.作品展示: 【展示环节】 运用JPW6简谱编辑软件为学生展示成果 五、课堂小结 学唱了小调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了拖腔的艺术魅力,了解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小调民歌中常用的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以及拖腔结束音2165的音乐结构特点,体会了山东民歌的豪放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沂蒙山小调》.pptx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