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信德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信德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形成
五年级语文 期中(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说明:
1.本练习分A、B、C、D四个等级。
2.本练习仅供课堂巩固使用,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3.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一、倾听思考
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1-5题。
1.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 )。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2.在古代,牛是( )的象征。
A.地位 B.财富 C.学问
3.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孺子牛”指( )。
A.力气大,饭量多的人 B.甘愿为大众服务的人 C.对子女非常疼爱的父母
4.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牛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
A.任劳任怨 B.勤勤恳恳 C.百折不挠
5.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牛之所以“牛”是因为它体格硕大、难以放养,是耕作当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B.“牵”“牧”“特”“物”“犁”等字,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
C.牛与铁犁的结合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二、知识积累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吓(xià) 山涧(jiàn) 镌刻(juàn) 私自(sī)
B. 顽劣(liè) 擂鼓(léi) 都督(dū) 迸裂(bìng)
C. 似的(shì) 诸侯(hóu) 推辞(cí) 耕耘(yún)
D. 诡计(wěi) 包袱(fu) 楷书(kǎi) 挠腮(náo)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能力。
A.威吓(xià)——(hè),镌刻(juàn)——juān;
B.都督(dū)——du, 迸裂(bìng)——bèng;
D.诡计(wěi)——(guǐ)。
故选C。
2.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书写,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谋划 预计 水寨 蚂蚱
B. 胸堂 下坠 审视 纳喊
C. 萎托 由衷 布置 妒忌
D. 调渡 紧急 瞎闹 熟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的辨析。
B.胸堂——胸膛,纳喊——呐喊。
C.萎托——委托。
D.调渡——调度,熟炼——熟练。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几时:几点,询问时间)
B. 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榜文:官府的告示)
C.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安排分工)
D.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绩麻:在织布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D.有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该诗句出自宋代范大成所作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绩麻”指搓麻。
4. 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向身体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两个人代表全班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 这道作业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把方法教给了我,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C. 奶奶的医术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 姥姥第一次来我家,做饭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你怎么就看不到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
D.使用有误。咸莱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言:谐“盐”。已经有话在头里。比喻事前打过招呼。应改为“秃子头上的子——明摆着”。
故选D。
5. 对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
B.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心理描写)
C.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语言描写)
D.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动作描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A.由句中“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是神态描写。
B.由句中“毛主席想”可知前面的内容是心理描写。
C.由句中“吸着烟”可知是不是语言描写,而是动作描写。
D.由句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可知是动作描写。
故选C。
(二)填空题。
6. 按要求补充诗句。
(1)想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我想用孟郊的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有浓浓的家国情怀,“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的伤痛;“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听闻捷报后的喜极而泣。
(3)读古诗,品童趣。童年有无数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体会到了幼童取冰玩耍的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让我们看到了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悠闲自在。
(4)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优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读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答案】 ①. 报得三春晖 ②. 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 童孙未解供耕织 ⑤. 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 稚子金盆脱晓冰 ⑦. 彩丝穿取当银钲 ⑧. 牧童归去横牛背 ⑨. 短笛无腔信口吹 ⑩.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书写时注意“晖”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望”“涕”的正确写法。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可爱。原文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诗句使我们体会到了幼童取冰玩耍的自得其乐。原文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诗句让我们看到了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悠闲自在。原文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三、阅读理解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7. 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悲痛——( ) 眷恋——( ) 意愿——( )
8. “他很快就打消了这种念头”中的“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_____________。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课文最后的点睛之笔,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 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 “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 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答案】7. ①. 悲伤 ②. 留念 ③. 心愿 8. 想见见儿子的遗骨
9. ①. 神态 ②. 动作 ③. 无限思念 10. AB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
悲痛:(形)伤心。故近义词可以是:悲伤、哀痛等;
眷恋:(动)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故近义词可以是:依念、留念等;
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就是心意、心的方向。故近义词可以是:心愿、愿望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语段中“‘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可知,“这种念头”指的是:想见见毛岸英的遗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站起来”“仰起头”“望着”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结合“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为神态描写。通过些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无限思念和失去爱子无比悲痛的心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关键句的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故叙述有误。
故选ABD。
请认真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西游记(节选)
①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面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②不觉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①,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②,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③,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注释】①尪羸:指瘦弱或(身体)虚弱。②解数:技能、本领。③仙箓:即仙人箓,指神仙秘籍或道教经典。
1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
(2)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突出了美猴王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拓展延伸:同学们在阅读了《西游记》后,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应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①. 大为震惊,以至于脸色都变了。形容非常惊恐。 ②. 轻视、看不起。
12. 桀骜不驯、叛逆无畏
13. 我方认为,猪八戒性格纯朴,无害人之心,对师傅忠心耿耿,对师兄弟尊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直腰杆,表现出正能量。猪八戒的性格中包含了可爱之处,他的贪吃、好色、懒惰、善良等特质赋予了他一种凡人色彩,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真实而引人入胜的角色。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结合文章语段第①自然段句子“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可知仙卿闷大为震惊,以至于脸色都变了。因此大惊失色的意思是:大为震惊,以至于脸色都变了。形容非常惊恐。
(2)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这般藐视老孙!”可知这般看不起老孙,因此藐视:轻视、看不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语段第②自然段句子“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结合关键词“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可以看出孙悟空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根据“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可知他的性格为:桀骜不驯、勇于反抗、无所畏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所给语境,想想猪八戒的优点,从正方的角度组织语言进行辩论,如: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这是我第一支钢笔、母亲买的。
②那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某些作业必须用钢笔完成。我回家哭着让母亲立刻买一支钢笔。母亲告诉我家里生活困难,只能等爸爸寄钱回来再买,我却赌气跑出了家门……
③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时又觉得自己实在太对不起母亲,决定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于是我冒雨朝火车站走去,想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把货推上大桥的陡坡,讨得五分或一角。我走到坡下,等待许久,终于来了一辆手推车,车上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拉车人拉得非常吃力,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
④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硬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具体说的什么,但知道他答应了。就赶快绕到车后,用尽全力推起来。车上不知道拉的什么,非常沉重,还来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于是我就稍稍松懈了一点力气,立刻就觉得车轮顺坡倒料。不行,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致力气,一步接一步艰难地迈动步子。
⑤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才知道车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身子悬起来。幸运的是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等车到了坡底停下,我便想向拉车人要钱。我还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⑥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⑦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那支笔,也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14. 根据短文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填序号)
( )→( )→( )→( )→( )
①冒雨前往火车站挣钱买钢笔 ②“我”因母亲没钱给“我”买钢笔离家出走 ③在雨中帮助拉车人推车挣钱 ④得到钢笔 ③发现拉车人竟然是母亲
15. “我”刚开始为什么没有发现拉车人是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
17.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加点的三个“永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说:“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是不会因家里买不起钢笔而哭闹了。”的碗,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物质条件是优越的。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你对“苦难”或“贫穷”的认识,语言力求流畅而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⑤ ⑤. ④
15. 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上身领会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
16. 母亲的狼狈和辛苦以及挣钱的不易
17. 从这三个“永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这支钢笔的珍视和对母亲的感激与爱。
18. 我觉得“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它能教会人如何坚强地面对生活,如何珍惜别人的爱。我的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母亲也常常鼓励我不要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富有,而要追求精神的富有。一个人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我回家哭着让母亲立刻买一支钢笔。母亲告诉我家里生活困难,只能等爸爸寄钱回来再买,我却赌气跑出了家门”可知,短文先写了“我”因母亲没钱给“我”买钢笔离家出走;结合第③自然段中“于是我冒雨朝火车站走去,想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把货推上大桥的陡坡,讨得五分或一角”可知,短文接着写了:“我”冒雨前往火车站挣钱买钢笔;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就赶快绕到车后,用尽全力推起来。车上不知道拉的什么,非常沉重,还来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可知,接下来写了:“我”在雨中帮助拉车人推车挣钱;结合第⑤自然段中“我还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可知,描写的情节是:“我”发现拉车人竟然是母亲;结合第⑥自然段中“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可知,故事的结果是:“我”得到了钢笔。故正确的序号分别是:②①③⑤④。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终于来了一辆手推车,车上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拉车人拉得非常吃力,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可知,我没发现她的理由是: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湿漉漉地贴在身上”属外貌描写,“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属神态描写,这些人物描写把母亲雨中拉车的艰辛与不易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母亲为操持一家人的生计所受的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痛,同时也非常感激母亲的情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的描写方法的赏析。
钢笔串联起文章的主要情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开头第③自然段“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时又觉得自己实在太对不起母亲,决定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即由钢笔交代了“我”冒雨等在路边帮人推车的目的,由此引出在雨中巧遇母亲的主要情节,故事结束部分第⑥自然段“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即使再辛苦,也要尽量满足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句中“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更是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小小的一只钢笔,却凝聚着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文章结束部分,再次提及钢笔,第⑦自然段中“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连用三个“永远”,表明“我”对母亲良苦用心的理解,对母爱的珍视。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是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即可。
如:苦难是什么?失败是一种苦难,挫折也是一种苦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方夺得胜利果实,东山再起;贝多芬每日与病魔冷战,最终在音乐方面留下了光辉与灿烂;还有孙膑双腿残废,装疯扮傻,才能逃出庞涓的手掌心,才有后来流传至今的《孙膑兵法》。人类历史上如此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人需要经历苦难给予的磨练,才有成功的果实。生活在温暖的家庭固然是好,如果我们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他们都缺少苦难与挫折的打磨,也就少了与苦难斗争的毅力和战胜挫折重新立起的信心。现在社会上不是出现有些尖子生经不起学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斗志,甚至轻生吗?他们就是缺少苦难与挫折这笔财富,经不起现实的各种考验。
四、表达创作(二选一)
19. 表达创作(二选一)。
题目一:书本中许许多多的人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惊喜,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失望,刘伯承一直在数医生的刀数的坚毅……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品质、性格、思想。请选择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写一写,注意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题目自拟。
题目二:请以“想起这件事,我就 ”为题,撰写属于你的童年篇章。
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后悔、忧伤、兴奋、气愤……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答案】例文一: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在我脑海中有许许多多印象深刻的人。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一个非常平凡的环卫工人。
一天清晨,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不禁想起了课后诵读的一句话“没事,这春雨要淋着才舒服。”于是我立刻拿起雨伞,穿好鞋子,准备去看看这春雨到底有多神奇。
我来到花园,一会儿到这看看,一会儿到那瞧瞧。忽然,一个东西在那边闪了一下。好奇心驱使我走到那边去一探究竟。只见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人,他穿着雨衣来挡雨,但是雨衣也不能把全部的雨挡住。
我仔细打量了他一下,便问道:“叔叔,您这是在干嘛呀?”他慢慢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当然是扫地呀!”他胸前那几条闪闪发光的橙色条纹格外显眼。我才反应过来,他是一名环卫工人。我又问:“您每天都要这样扫地吗?”“这是当然,只要一天不扫,街道都不知道会脏成什么样子呢。”他丢下这句话就转身忙活起来。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心中也有了主意。我慢慢走回家,拿起扫把来到楼下,学着那位叔叔的样子,慢慢扫起地来。心中感慨:“叔叔虽然是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干着不平凡的事情。”
这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例文二: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如果考不好,会面对老师、家长的责骂。
还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考试,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觉得这次考得很好。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我呆住了。我把刺眼的八十五分挡住,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 我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下,要怎么向父母交差 欺骗 坦白 我非常纠结。坦白,怕父母责骂。欺骗,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哭不出来,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我勉强冲她们苦笑,又耸了耸肩,就埋头检查试卷错误的地方。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向来都考得不错,这次怎么考砸了呢 要争气啊,孩子。”“是,是,是,我会注意的。”我说道。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但每一句话都紧紧地扣住我的心,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回到家,我把 考卷交给父母,妈妈瞪大了眼睛!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你看看,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都因为粗心而错的,去把错的题抄十遍,知道了吗……”妈妈下了最后通牒。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大概抄了两个小时左右,才开始写作业,当我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这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那么粗心了,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解析】
【详解】题目一: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结合题目要求可知,本题要求写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在选材分析上,这个人可以是在你生病时衣不解带地贴心照顾你的家人,也可以是在你成绩退步时牺牲业余时间帮你补课的老师,还可以是旅途中遇到困难时对你施以援手的好心人,等等。在表达上要注意适当地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和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篇点题或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
中间:中间详细记叙事情的经过,通过记叙“印象深刻的人”的行为,表现了“印象深刻的人”的品质,以及我对其的感情。
结尾:首尾呼应,点明文章中心,表达自己对“印象深刻的人”的难忘之情。
题目二: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审清楚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题目要求以“想起这件事,我就 ”为题写一篇作文。生活中,有许多事让我们难忘或有着深刻的体验,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后悔,有的让我们高兴……选择一件你难忘的事去写。写时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感动、高兴等内心体验,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设疑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例重要的部分详细写。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科素养形成
五年级语文 期中(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说明:
1.本练习分A、B、C、D四个等级。
2.本练习仅供课堂巩固使用,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3.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一、倾听思考
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1-5题。
1.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 )。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2.在古代,牛是( )的象征。
A.地位 B.财富 C.学问
3.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孺子牛”指( )。
A.力气大,饭量多的人 B.甘愿为大众服务的人 C.对子女非常疼爱的父母
4.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牛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
A.任劳任怨 B.勤勤恳恳 C.百折不挠
5.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牛之所以“牛”是因为它体格硕大、难以放养,是耕作当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B.“牵”“牧”“特”“物”“犁”等字,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
C.牛与铁犁的结合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二、知识积累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吓(xià) 山涧(jiàn) 镌刻(juàn) 私自(sī)
B. 顽劣(liè) 擂鼓(léi) 都督(dū) 迸裂(bìng)
C. 似的(shì) 诸侯(hóu) 推辞(cí) 耕耘(yún)
D. 诡计(wěi) 包袱(fu) 楷书(kǎi) 挠腮(náo)
2.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书写,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谋划 预计 水寨 蚂蚱
B. 胸堂 下坠 审视 纳喊
C. 萎托 由衷 布置 妒忌
D. 调渡 紧急 瞎闹 熟炼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几时:几点,询问时间)
B. 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榜文:官府的告示)
C.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安排分工)
D.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绩麻:在织布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4. 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向身体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两个人代表全班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 这道作业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把方法教给了我,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C. 奶奶的医术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 姥姥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你怎么就看不到呢?”
5. 对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
B.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心理描写)
C.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语言描写)
D.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动作描写)
(二)填空题。
6. 按要求补充诗句。
(1)想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我想用孟郊的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有浓浓的家国情怀,“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的伤痛;“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听闻捷报后的喜极而泣。
(3)读古诗,品童趣。童年有无数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体会到了幼童取冰玩耍的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让我们看到了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悠闲自在。
(4)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优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读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三、阅读理解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7.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痛——( ) 眷恋——( ) 意愿——( )
8. “他很快就打消了这种念头”中的“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_____________。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课文最后点睛之笔,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 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 “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 这两句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请认真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西游记(节选)
①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面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②不觉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①,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②,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③,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注释】①尪羸:指瘦弱或(身体)虚弱。②解数:技能、本领。③仙箓:即仙人箓,指神仙秘籍或道教经典。
1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
(2)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突出了美猴王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拓展延伸:同学们在阅读了《西游记》后,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应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这是我第一支钢笔、母亲买的。
②那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某些作业必须用钢笔完成。我回家哭着让母亲立刻买一支钢笔。母亲告诉我家里生活困难,只能等爸爸寄钱回来再买,我却赌气跑出了家门……
③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时又觉得自己实在太对不起母亲,决定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于是我冒雨朝火车站走去,想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把货推上大桥的陡坡,讨得五分或一角。我走到坡下,等待许久,终于来了一辆手推车,车上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拉车人拉得非常吃力,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
④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硬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具体说的什么,但知道他答应了。就赶快绕到车后,用尽全力推起来。车上不知道拉的什么,非常沉重,还来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于是我就稍稍松懈了一点力气,立刻就觉得车轮顺坡倒料。不行,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致力气,一步接一步艰难地迈动步子。
⑤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才知道车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身子悬起来。幸运的是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等车到了坡底停下,我便想向拉车人要钱。我还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⑥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⑦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那支笔,也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14. 根据短文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填序号)
( )→( )→( )→( )→( )
①冒雨前往火车站挣钱买钢笔 ②“我”因母亲没钱给“我”买钢笔离家出走 ③在雨中帮助拉车人推车挣钱 ④得到钢笔 ③发现拉车人竟然是母亲
15. “我”刚开始为什么没有发现拉车人是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
17.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加点的三个“永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说:“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是不会因家里买不起钢笔而哭闹了。”的碗,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物质条件是优越的。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你对“苦难”或“贫穷”的认识,语言力求流畅而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表达创作(二选一)
19. 表达创作(二选一)。
题目一:书本中许许多多人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惊喜,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失望,刘伯承一直在数医生的刀数的坚毅……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品质、性格、思想。请选择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写一写,注意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题目自拟。
题目二:请以“想起这件事,我就 ”为题,撰写属于你童年篇章。
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后悔、忧伤、兴奋、气愤……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