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下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同名小说,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编排在“成长”专题中,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课文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四年级上册“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教材中的“泡泡”提示和课后习题体现了导学、助学的功能与价值,借助这些资料,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路径。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关键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多元感悟、交流反馈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实现“长文短教”的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读准并理解“劫难”等词语,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
2.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能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聚焦重点段落,多角度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4.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并能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聚焦重点段落,多角度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速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六个部分拟了小标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重点句段,继续学习雨来身上的那种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
二、深入研读,感悟英雄
1.上节课我们给课文的各个部分都列了一个小标题,大家还记得我们列的小标题是什么吗?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机智脱险。(课件出示6个小标题,生齐读。)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和第四部分(和鬼子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3.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用横线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语句,再和同学交流。
(1)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出示课件)
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明确: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2)雨来与鬼子作斗争。(出示课件)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4.再次品读第四部分,想想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在旁边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鬼子假装很温和,叫人给雨来松绑,还摸雨来的头。”面对鬼子的哄骗,雨来没有上当,嘟嘟囔囔地说话,降低敌人的防备。也说得含混小声,麻痹鬼子。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机智)
第二次:“扁鼻子军官掏出糖块和金戒指给雨来。”鬼子用糖块、金戒指利诱雨来,雨来没有理睬他。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第三次:“鬼子的诡计落空,显露出凶恶的本质。他们凶狠地毒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鬼子撕破伪装,毒打、威胁雨来,雨来两眼冒金花,鼻子流着血,可是他还是不屈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雨来?(勇敢)
教师总结:你们看,“没看见”三个字是多么简单,但又是多么的有力量啊,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机智勇敢、立场坚定、沉着冷静的小英雄。
5.是什么力量,让年少的雨来在敌人的毒打之下依然态度坚决、绝不屈服?
预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6.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想一想,每次出现各有什么用意?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读总结:三次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课件43)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上夜校时,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当雨来被敌人哄骗、利诱、威胁时,雨来的耳畔萦绕着那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雨来毫不动摇,坚贞不屈的原因。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当老师在夜校领着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为雨来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这颗种子一点点萌发、生长、成熟,最终变成了雨来勇敢面对强敌的强大力量。
这三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使主题更加鲜明,反映了雨来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我们放开声音,再读这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让我们牢牢的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7.人们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知道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了吗?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的品质?
预设: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具有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英雄品质,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三、探究景色,挖掘作用
1.课文其他几个部分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预设: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为后文雨来跳河逃生埋下伏笔。
预设: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书,表现了雨来爱学习爱祖国,为后文作了铺垫。
预设:第五、六部分是故事的后续和结局,进一步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2.对于雨来来说,爱祖国就是要保护好身边的亲人;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美丽的家乡,热爱家乡奔腾不息的还乡河。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
预设:(1)课文第一部分“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这一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一段环境描写,描写了小英雄生长的优美的环境,也为下文雨来跳河逃生作了铺垫。
(2)课文第五部分“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一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段描写以景衬情,给人以压抑、沉痛的感受,还乡河景色如此美丽,而生活在的雨来却没有出现,表达了人们误以为雨来已经牺牲的惋惜与不舍。
(3)课文第六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河水呜咽,虫子低鸣,人们深深地怀念雨来。暗示雨来没有死。
3.小结:这三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表达的人们的心情也不同,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以景衬情”。
四、拓展延伸,学有所获
1.推荐阅读:阅读经典,与英雄同行。
《小英雄雨来》是一部中篇小说。书中还描写了小雨来的许多故事,如把鬼子带进了地雷阵,赶着羊群掩护八路军,半夜送鸡毛信等,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原著《小英雄雨来》,还可以观看同名的电影。
2.搜集抗日战争中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阅读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