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同名小说,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编排在“成长”专题中,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课文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书,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写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本课插图自然清新,在美丽的还乡河边,妈妈正拿着笤帚追雨来,雨来从水面上露出脑袋,正对着妈妈笑。插图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更显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为下文雨来的机智逃脱埋下了伏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四年级上册“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教材中的“泡泡”提示和课后习题体现了导学、助学的功能与价值,借助这些资料,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路径。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关键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多元感悟、交流反馈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实现“长文短教”的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将“慌”“膊”两个易错字写正确。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会概括小标题。3.通过研读鬼子的利诱和威逼,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4.感知课文结构安排的逻辑性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学习列小标题,把握长文章各部分的内容。难点:通过提供选择性的快读、默读、前后联系地读、列小标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提问题:问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很特别——特别特别长。这么长的课文要想快速读完,有方法吗?其实有一个方法——带着问题读。2.看着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3.下面请大家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雨来宁愿自己被鬼子打,也不告诉鬼子李大叔的藏身之处。——面对鬼子的引诱,雨来还是告诉鬼子自己什么也没看见。(二)研读“利诱”“威逼”利诱1.鬼子为了找到李大叔,鬼子对雨来又是用糖果引诱,又是打,可是雨来都无动于衷。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鬼子“利诱”和“威逼”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我们先来研读“利诱”部分的句段,请你们自由发言。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从“做了个鬼脸”“温和地”“松绑”可以看出皇军的态度非常好,在用温和的态度来引诱雨来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一鬼子用“爱护的”来引诱雨来放松警惕,拉近和雨来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小孩子最喜欢吃糖了,用糖果来哄孩子,成功率比较高。然而,雨来是英雄,虽然年龄小,但不被这些糖果吸引。——鬼子不仅用糖果来吸引雨来,还用手上的金戒指来贿赂他。金子很值钱,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一定是昂贵的物品。鬼子想了很多办法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威逼3.我们再来研读“威逼”部分的句段,你从哪里看出鬼子手段的恐怖?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从“目光”“弓着身子”“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等能看出鬼子凶神恶煞,小小的雨来一定很疼,很害怕。——鬼子的“双手就像鹰的爪子”,这样更能突出鬼子的凶残威逼。——鬼子打了两巴掌还不够,还要将雨来脸上的肉揪起来,然后“咬着牙拧”,可想而知,鬼子很愤怒,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从三个“立刻”也能看出鬼子的手段很恐怖。刚被打完,雨来的脸上就青一块紫一块,可想而知,鬼子的巴掌有多重。——从“趣想”“后退”“碰在柜板上”“撞在炕沿上”可以看出,小小的雨来就这样被鬼子打过来推过去,小小的身躯被鬼子打得遍体鳞伤,鬼子实在太残忍了。4.为了写出敌人的威逼,作者很有办法。你们发现了吗?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掀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趙超,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喻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既从正面直接描写敌人的做法,又从侧面描写雨来的反应,突出了雨来的坚强勇敢,也衬托了敌人的可恶至极。这样更加鲜明地突出了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三)列小标题:理解布局1.刚才我们在分析雨来为什么是小英雄的时候,主要涉及哪几个部分?——主要涉及第三、四部分。2.如果要给这两部分拟小标题,你会用什么样的小标题来概括呢?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住了躲藏的李大叔第四部分:勇敢的雨来可恶的敌人勇斗鬼子——第三部分我选择“掩护李大叔”。——第四部分我选择“勇斗鬼子”。3.总结:在拟小标题的时候要学会聚焦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4.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给剩下的部分拟小标题吗?一上夜校。一怀念雨来。一雨来没有死(或机智脱险)。5.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分析雨来为什么是小英雄,都是从第三、四部分里找依据的,第一、二、五、六部分似乎没什么用啊,是否可以去掉?——第一部分主要是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下文雨来的逃跑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读书,黑板上的字成为雨来的信念,为下文雨来保护李大叔的英雄行为作铺垫。——第五部分主要是写乡亲们以为雨来被敌人杀害了,大家都很伤心,借乡亲们之口赞美雨来是个好孩子,这也突出了雨来的英雄形象。——第六部分主要是写雨来机智脱险,与前面他的游泳本领高形成呼应。这样写也凸显了雨来的英雄形象。6.总结:所以,一篇长课文,每个部分都是有用的,前面埋下伏笔,前后呼应。(四)环境描写:环境作用1、这篇长课文,情节前后关联,每一部分都是有用的。环境描写也是如此。你们看看,下面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作者开头写环境,是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作铺垫。正是因为身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雨来才会学游泳,鬼子才没能用枪把他打死,乡亲们也才会一下子找不到他。2.下面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么美的景色还在,可是雨来不在了,是为了营造悲伤的氛围。——这么美的景色还在,雨来会回来的,为下文雨来活着作铺垫。(五)关于生字:易错字这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里“慌”“膊”容易写错,我们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慌”“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慌”右边中间是“亡”。——“膊”右上部分的“甫”横折钩变为横折。小结: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雨来也成了一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推荐阅读:像这样的故事,在管桦爷爷的原著中还有许多,六年级的“快乐读书吧”也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今天学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