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内容: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 本矛盾的运动。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 发展的趋势。考查方向:必备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历史进程的统 一性和多样性。关键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认识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条件,阐明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历程。学科素养: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参与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科学精神)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树立共产主义必定能实现的信念。易错 1:混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 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1)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2)阶级产的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有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3)奴隶制国家: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 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 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建立了军队、法庭、 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易错 2: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易错 3:混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 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易错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易错 5:混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是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易错 6:混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和由理论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变为现实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易错 7: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无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论证了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易错 8: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取代资本主义很快就会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科技发展、经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 的过程。易错 9: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 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 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 说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 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 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 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 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重要性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 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 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 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判断:1.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 )分析: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 )分析: ×。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 )分析: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4.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 )分析: √。5.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 )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 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2022 · 山东青岛 ·校考模拟预测)“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 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毛泽东在《贺新郎 读史》中用 115 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 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 5000 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 下列解读正确 的有( )①“小儿时节 ”,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②“人猿相揖别 ”,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铜铁炉中翻火焰 ”,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④“不过几千寒热 ”,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 ·广东广州 ·统考一模)2022 年 11 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殷墟外围聚落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 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陶器生产区和居址区,出土铸铜工具、玉器和陶器。在邵家棚遗址,出土多件带 有“册 ”字铭文的青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晚商时期史官“册 ”族居住地。这些考古新发现印证了( )①当时的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②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③生产力的进步取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健全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摆脱蒙昧野蛮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 ·天津 ·二模)唐宋时期有很多“悯农诗 ”,这些诗歌描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 分贫困的现象,如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下 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不同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都需要用来缴纳地租③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 ·河北秦皇岛 ·校联考二模)“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 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 币资本 ’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马克思的这段话被认为是对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 ”的预判马克思 的这个预判告诉我们( )①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的重要性已超过实体经济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虚拟经济”无节制性膨胀的根源③每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都比上一次要大得多④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就无法克服经济危机这一自身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 ·河北 ·模拟预测)1848 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 ”,并按照工人阶级的要求建 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代表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设立“国家工场 ”收容失业工人,声称那就是社会主义, 并借口供养“国家工场 ”而向农民增税。6 月,临时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场 ”并镇压了工人们反抗的“六 月革命 ”。对于此次工人运动的失败,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①工人阶级还没有掌握革命的科学的思想武器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不能给工人运动指示方向③资产阶级主导了革命进程,镇压了工人运动④当时还不具备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 · 内蒙古通辽 ·一模)世界社会主义 500 多年的曲折历史可以划分为六个“时间段 ”,见下图:了解这一发展历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 )A.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理论自信B.体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坚持人民至上C.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D.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坚持唯物史观7.(2023 ·广东 ·模拟预测)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 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 为了改变人 民受剥削,受压追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这表现 在他( )①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②参与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③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④一生饱尝颜沛流离的艰辛和贫病交加的童整,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 ·浙江 ·统考二模) 自 2008 年以来,英国银行家薪酬增长速度是护士的 3 倍多。人们愤怒地说: “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 ’来度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这在道德上是不 正确的。”这种观点( )①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没有认清造成英国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④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指明斗争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 ·湖北 ·二模)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 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 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 给它们的社会性以充分发展的自由。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该观点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④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 ·河北 ·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艰辛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的革命实践,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在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发展阶段的时候,就以敏锐的目光和大无畏 的英勇气概,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本矛盾也在不断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斗争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革命的阶级,担负着埋葬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请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③:“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 热。…… ”,其中,“小儿时节 ”,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铜铁炉中翻火焰 ”,体现社 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①③正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 字的发明和应用等,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而“人猿相揖别 ”,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②与题 意不符。④: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④错误。故本题选 A。2.C【详解】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由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而晚商时期处于奴隶社会,①错误。②: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陶器生产区和居址区, 说明当时的奴隶主能够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 ②正确。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健全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③错误。④: 出土多件带有“册 ” 字铭文的青铜器,说明这一时期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处于文明时代,进一步摆脱蒙昧野蛮状态,④正确。故本题选 C。3.D【详解】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土地私有制才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①错误。②:农民的劳 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规自己支配,②错误。③:封建地主凭借着对土地的占有,使农 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导致出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也就是剥削者不劳而获, 劳动者无衣无食的现象,③正确。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在初期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发展, 但在后期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阳碍了生产发展,从“归来泪满巾”中可以看出社会底层劳动者对这 种生产关系的不满,④正确。故本题选 D。4.C【详解】②④:马克思的论断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虚拟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同时也 说明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可避免,②④符合题意。①:虚拟经济扩张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已经 超过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①说法错误。③:经济危 机的破坏性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的破坏性都比上一次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5.B【详解】①③:二月革命虽然按工人阶级的要求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但是成立的临时政府代表的是资产 阶级利益,说明资产阶级控制了革命的领导权,主导了革命进程;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利用、愚弄和镇压, 说明工人运动还没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①③分析正确。②:材料不涉及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②排除。④:工人“六月革命”的爆发说明当时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④错误。故本题选 B。6.C【详解】ABD:题干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故 ABD 不符合题意。C: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 6 个阶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坚持道路自信,故 C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7.B【详解】①③: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 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强调马克思投身工 人运动并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的表现。参与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属于理论发现,②与题意不符。④: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和贫病交加的煎熬,这 反映的是他的个人经历,不反映投身工人运动并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④不符合题。故本题选 B。8.A【详解】①②:英国银行家与护士的薪酬差距大,人们说“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来度 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 义的弊端,但没有认清造成英国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①②符合题意。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材料没 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不符合题意④:剩余价值学说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指明斗争方向, 但材料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9.C【详解】②③: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 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 ”,该观点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③正 确。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与题意不符。④:根 据“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 ”;“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等,可知题干观点揭示人 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不是特殊规律,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10. (1)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 和冲突的总根源, 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④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但这种趋势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