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含解析)-2024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三轮冲刺复习(新高考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查补易混易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含解析)-2024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三轮冲刺复习(新高考专用)

资源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内容: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考查方向:
必备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 性;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能力:通过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分析近现代史实,提高辨识与判断、分 析与综合的能力。
学科素养: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能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伟大成就 与经验教训,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核心价值观: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 责任。
易错 1:混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对 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因此,这个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救中国的探索,之所以革命成果不同,最根本原因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3)1919 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956 年,生产资料 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易错 2: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 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易错 3:误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1956 年,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中国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易错 4:混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
“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 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易错 5:不能正确认识一化三改
(1)“一化”,即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的任务。
(2)“三改”即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任务。
(3)二者关系:“一化”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三改”,创设合适的生产关系;“三改”的完成有利于促进生产力 发展,实现“一化”的目标。
易错 6:混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已经没有了 对立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
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六 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易错点 7: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 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 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易错点 8:不能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方面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方面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同工人运动结 合在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方面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 的新社会。
判断: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 )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辛亥革命改变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
分析:√。
4.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分析:×。党的八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所以那个阶段的探 索实践是没有意义的。( )
分析:×。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 .(2023·天津·统考二模)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重重困难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中国独有的形式实现 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完成( )
A .有效地实现了对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 .真正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标志 D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 .(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当前,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深刻领悟胸 怀天下的视野和情怀。下列观点能够彰显我党“坚持胸怀天下”实践的是( )
①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自古以来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治理思想
④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 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 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理论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从一大到二十大, 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 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②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不动摇
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2023·河北邯郸·统考二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 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由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②表明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2023·湖北·模拟预测)中共八大召开后,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国内而言,1956 年国民收入中,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 92.9%;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骚动暴露了苏联体制的弊端,怎样冲破苏 联模式的束缚,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这表明当时( )
①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经济土壤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工作的主题
③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验
④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2023·辽宁·模拟预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转折,其历史贡献在于(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2023·天津·校联考模拟预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分为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
区别,但实现民族复兴的航向一如既往。由此可知( )
①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既紧密联系又根本对立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不变
③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④将两个历史时期贯通起来,才能回答好“我们从哪儿来”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2020·江苏宿迁·桃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中国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 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 能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这说明( )
A .无产阶级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
B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C .统一战线是实现相互妥协的有力武器
D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10 .(2023·山东潍坊·统考二模)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 一。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
★干革命,改天换地
自梦想起航的中国革命原点,到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从井冈山上红旗漫卷,到万里长征九死一生,再到抵 御外侮、解放全国.28 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搞建设,自力更生
1953 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这一时期,“为现代 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赶上时代
1978 年的浪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这一时期,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大踏步向前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十年,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 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知识予以阐释。
参考答案
1 .A
【详解】A: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 A 符合题意。B: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故 B 不符合题意。C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方向,故 CD 不选。故本题选 A。
2 .B
【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①符合题意。②: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现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故②不符合题意。③: 天下大同”“协和 万邦”的治理思想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的思想,并不是我党“坚持胸怀天下”实践,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有利于推动全球持续稳定发展,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B。
3 .D
【详解】
①:1956 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当时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①不 选。②: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故②不选。③: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故③ 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故④正确。故本题 选 D。
4 .D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①错误。②:从一大到二十大,
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出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的正确道路,不仅仅只体现改革开放, ②不符合题意。③: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体现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符合题意。④:中国取 得的非凡成就主要得益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④符合 题意。故本题选 D。
5 .B
【详解】①③: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①③正确。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则是贫富差距悬殊的现代化,可见,共同富裕并不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② 错误。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能 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错误。故本题选 B。
6 .B
【详解】①:根据材料“1956 年国民收入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92.9%”,可知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失 去了继续存在的经济土壤,①符合题意。②:1978 年后,我国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不选。
③:该选项中“全面总结”说法错误,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探索,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开始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验,排除③。④:根据材料“一些社会 主义国家发生的骚动暴露了苏联体制的弊端,怎样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等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可知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④符合题意。故 本题选 B。
7 .A
【详解】①③: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 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时,它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 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①③正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②。④: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 出了规定,排除④。故本题选 A。
8 .C
【详解】①: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 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①错误。
②④:这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区别,但实现民族复兴的航向一如 既往。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不变,将两个历史时期贯通起来, 才能回答好“我们从哪儿来”的问题,②④正确。③: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践探索,③错误。故本题选 C。
9 .B
【详解】B:材料中强调,要实现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 织革命的统一战线,说明了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B 正确。A:材料强调的是统一战 线的重要作用,没有涉及革命的彻底性,A 排除。C:本项中的“相互妥协”的说法不符合事实,C 错误。
D: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本项说法错误 D 错误。本题选 B 项。
10 . 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 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展现了自信自立的奋斗底色。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凸显了自信自立的理论品格。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 具有中国特色,展现自信自立的时代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