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情节梳理与考点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情节梳理与考点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情节梳理与考点解析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科幻小说,通过对海底世界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尼摩船长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既是天才的科学家和勇敢的探险家,又是充满仇恨的复仇者。他的命运和鹦鹉螺号的去向,成为了小说留给读者的永恒谜团。
情节梳理
上篇
第一章 飞驰的礁石
1.主要情节:
1866年,海上频繁出现神秘的“庞然大物”,引发全球恐慌。它体型巨大,远远超过已知的任何海洋生物,行动迅速,浑身散发着奇异的磷光。多艘船只遭到袭击,有的甚至被撞毁沉没,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海怪”展开各种猜测和调查,有人认为是漂浮的岛屿或暗礁,有人认为是沉船残骸,更有人将其与神话传说中的北海巨妖联系起来。然而,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和对受损船只的检查,主流观点认为“海怪”是一种力量强大的海洋生物,可能是巨型独角鲸。
各大报刊对“海怪”事件进行大量报道,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各种观点和猜测层出不穷,有人信以为真,有人嗤之以鼻,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
2.重要事物:
“海怪”: 本书的核心谜团,引发了人们对海洋未知生物的想象和恐惧。
3.情节解析:
本章开篇便以悬念的方式引出“海怪”事件,营造神秘气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作者通过对事件的详细描述和数据对比,体现出“海怪”的巨大和力量,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同时,本章也展现出19世纪人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从美国考察回国途中,被卷入“海怪”事件的讨论。他仔细研究了各种报告和观点,最终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分析各种可能性,排除所有不合理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 “海怪”是一种力量强大的海洋生物,可能是巨型独角鲸。
阿罗纳克斯教授认为,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知的生物,而“海怪”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它拥有坚硬的角质长牙,可以轻易刺穿船体钢板。
由于“海怪”事件对航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决定派出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追捕“海怪”。
2.人物形象:
阿罗纳克斯教授: 博学多识,冷静理性,在“海怪”问题上倾向于相信科学证据,但也保留对未知的敬畏之心。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阿罗纳克斯教授的视角,展现当时科学界对“海怪”的不同观点和争论,同时引出美国政府的行动,推动情节发展,并将阿罗纳克斯教授引向冒险之旅。
第三章 先生,悉听尊便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收到美国政府的邀请,参加追捕“海怪”的行动。他毫不犹豫地接受邀请,并带上忠实的仆人康塞尔,登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
驱逐舰装备精良,配备了各种捕鲸工具和武器,准备与“海怪”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驱逐舰离开纽约港口,驶向茫茫大西洋,开始了漫长的搜寻之旅。
2.人物形象:
康塞尔: 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为人忠诚、细致,精通生物分类学,对教授的话言听计从,体现出绝对的忠诚。
3.重要事物: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 美国海军舰艇,装备精良,配备了各种捕鲸工具和武器,体现当时人类征服海洋的科技水平。
4.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阿罗纳克斯教授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冒险精神,同时也为后续故事发展做铺垫,将故事舞台从陆地转移到海上。
第四章 尼德·兰
1.主要情节:
在追捕“海怪”的航行中,阿罗纳克斯教授结识了捕鲸高手尼德·兰。尼德·兰经验丰富,性格直爽,但对“海怪”的存在表示怀疑,认为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击破汽轮的钢板。
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尼德·兰就“海怪”的性质展开辩论,教授用科学数据证明海洋深处存在巨型生物的可能性,而尼德·兰则坚持自己的经验,认为“海怪”之说是无稽之谈。
2.人物形象:
尼德·兰: 加拿大人,捕鲸高手,性格暴躁,渴望自由,一心想要回到陆地生活,体现出普通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恐惧。
3.情节解析:
本章引出尼德·兰这个重要角色,并通过他和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对话,进一步探讨“海怪”之谜,同时暗示“海怪”可能并非普通的海洋生物。
第五章 瞎转悠
1.主要情节: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在海上航行了数月,却始终没有发现“海怪”的踪迹,船员们开始灰心丧气,怀疑“海怪”是否真的存在。
尼德·兰对搜寻行动的失败感到不满,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并多次表达想要离开的愿望。
阿罗纳克斯教授虽然也感到失望,但他仍然坚持继续搜寻,并相信“海怪”一定会再次出现。
2.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描写船员们的心理变化,展现长时间搜寻未果带来的失望和怀疑,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反转埋下伏笔。
第六章 全速前进
1.主要情节:
在即将放弃搜寻的时候,尼德·兰发现了“海怪”的踪迹。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全速追赶,却无法赶上它。“海怪”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并用电光将驱逐舰包围。
法拉格特舰长下令用舰炮攻击“海怪”,却发现炮弹对它毫无作用。
尼德·兰请求用鱼叉攻击,在靠近“海怪”时,他投出鱼叉,结果鱼叉被弹了回来,“海怪”随即撞击驱逐舰,导致阿罗纳克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落水。
2.情节解析:
本章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展现“海怪”的神秘和强大,同时也暗示它可能并非普通的海洋生物。
第七章 种类不明的鲸鱼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落水后,被尼德·兰救起。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金属物体上,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海怪”。
他们试图寻找进入“海怪”内部的方法,却发现它表面光滑坚硬,没有入口。
他们猜测“海怪”内部可能存在某种动力装置和船员,并期待能够与他们取得联系。
2.情节解析:
本章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揭示了“海怪”的真实身份,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第八章 动中之动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被“海怪”内部的人带走,并被囚禁在一个房间里。他们试图与船上的人沟通,却因为语言不通而失败。
教授等人发现这个“海怪”的内部构造非常精良,充满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令人叹为观止。
船长出现,他自称尼摩,并表示教授等人可以自由活动,但不得离开潜艇。
2.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 神秘莫测,知识渊博,对人类社会充满仇恨,却又同情受压迫的人民。
3.重要事物:
鹦鹉螺号: 一艘构造精密的潜艇,由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体现出超越时代的科技水平。
4.情节解析:
本章进一步揭示“海怪”内部的情况,并通过尼摩船长的出场,展现他的神秘和矛盾的性格,引发读者对他的身份和目的的好奇。
第九章 尼德·兰的怒气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被囚禁在鹦鹉螺号上,尼德·兰因为无法逃脱而愤怒,想要夺取潜艇。教授劝说他耐心等待机会。
教授分析了他们所处的困境,认为尼摩船长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因此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逃脱。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尼德·兰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囚禁的反抗,也体现出阿罗纳克斯教授的理性思考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第十章 海洋人
1.主要情节:
尼摩船长再次出现,并向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解释了他的身份和目的。他因为对人类社会失望而选择与世隔绝,在海底生活。
尼摩船长向教授等人展示了鹦鹉螺号的构造和各种先进设备,并介绍了潜艇的动力来源——电力,以及他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获取能源。
尼摩船长邀请教授等人参观鹦鹉螺号,并承诺会带他们领略海底的奇妙景象。
2.情节解析:
本章揭示了尼摩船长的部分身世和动机,展现他复杂矛盾的性格。他既痛恨人类社会,却又对科学和自然充满热情,愿意与教授分享海底的奥秘。同时,本章也为后续的海底探险之旅做铺垫。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1.主要情节:
尼摩船长带领阿罗纳克斯教授参观鹦鹉螺号,包括图书室、客厅、船员房间、厨房、浴室、轮机舱等。教授对潜艇的构造和设备赞叹不已,也对船长的博学和品味感到惊讶。
船长向教授介绍了他的藏书,包括各种语言的科学、文学和艺术书籍,但没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
客厅里陈列着各种珍贵的艺术品和自然奇观,包括油画、雕塑、贝壳、珊瑚、珍珠等,体现出船长的收藏品味和对自然的热爱。
2.重要事物:
图书室: 藏书丰富,展现了尼摩船长的知识渊博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
客厅: 陈列着各种珍奇收藏,体现出尼摩船长的艺术品味和对自然的热爱。
鹦鹉螺号内部结构: 体现出潜艇的先进和精密,以及尼摩船长在设计建造方面的才能。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鹦鹉螺号内部的详细描写,展现出潜艇的神奇和先进,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神秘和复杂性格。
第十二章 电的世界
1.主要情节:
尼摩船长向阿罗纳克斯教授解释了鹦鹉螺号的动力来源——电力,以及他是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获取能源的。
船长介绍了潜艇上的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压力表、温度计、气压计、罗盘、六分仪等,以及他是如何利用电能来驱动这些设备的。
船长解释了他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钠,并利用钠来发电,以及潜艇如何利用电力来进行照明、供暖和驱动。
2.情节解析:
本章进一步揭示了鹦鹉螺号的科技水平和尼摩船长的科学才能,也体现出他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第十三章 几组数据
1.主要情节:
尼摩船长向阿罗纳克斯教授介绍了鹦鹉螺号的构造和原理,包括潜艇的尺寸、重量、结构、材料、动力系统、操纵方式等。
船长解释了潜艇如何通过控制储水舱来实现下潜和上浮,以及如何利用倾斜的尾翼来改变航行方向。
教授对潜艇的性能和船长的设计才能赞叹不已。
2.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鹦鹉螺号的详细介绍,展现出尼摩船长在科技方面的才能,也体现出潜艇的强大和安全性。
第十四章 黑流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开始海底探险之旅,沿着黑潮暖流航行。教授等人透过客厅的舷窗,观赏到海底的奇妙景象,包括各种鱼类、珊瑚、贝壳等。
2.重要事物:
黑潮暖流: 太平洋上的一股重要洋流,水温较高,生物种类丰富。
海底景观: 本章开始展现海底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和地质现象。
3.情节解析:
本章标志着海底探险之旅的正式开始,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也体现出教授等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第十五章 一份邀请信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太平洋上继续航行,教授等人每天都期待着新的发现。
教授收到尼摩船长的邀请,参加在克雷斯波岛森林的狩猎活动。
教授等人对这次狩猎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逃离潜艇。
2.情节解析:
本章预示着新的冒险即将开始,也暗示着教授等人想要逃脱的愿望。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川
1.主要情节:
阿罗纳克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穿上潜水服,跟随尼摩船长在海底森林漫步。
教授等人看到海底森林奇异的景象,包括各种垂直生长的植物、五彩缤纷的珊瑚、以及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
他们体验到在海底行走的奇妙感觉,并对海底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赞叹不已。
2.重要事物:
海底森林: 本书中展现的第一个奇幻的海底景观,充满生机和多样性,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美丽。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海底森林的详细描写,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也体现出尼摩船长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技的掌控能力。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1.主要情节:
教授等人继续在海底森林中探险,他们看到高大的树木、茂密的灌木丛、以及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
他们遇到了危险的海底生物,如巨型蜘蛛和角鲨,但都被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制服。
他们跟随船长来到克雷斯波岛礁岩的边缘,并发现这里是一个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
2.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海底森林和海底火山的描写,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多样性和地质运动的强大力量。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继续在太平洋中航行,教授等人通过舷窗观赏到更多海底的奇观,包括各种鱼类、贝壳、珊瑚等。
他们了解到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并意识到他们已经远离了陆地,逃脱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重要事物:
太平洋海底景观: 本章继续展现海底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和地质现象。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海底景观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也体现出教授等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第十九章 瓦尼科罗岛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瓦尼科罗岛,这里是法国探险家拉佩鲁兹遇难的地方。
尼摩船长向教授讲述了拉佩鲁兹的探险故事和悲惨结局,并带领教授等人参观了海底沉船的残骸。
教授等人对拉佩鲁兹的遭遇感到惋惜,也对尼摩船长的神秘身份和目的更加好奇。
2.重要事物:
瓦尼科罗岛: 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是拉佩鲁兹(法国探险家,在太平洋探险中不幸遇难)遇难的地方,也是本书中展现的人类探索海洋的悲剧之一。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拉佩鲁兹遇难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海洋探险的风险和挑战,也暗示了尼摩船长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穿过危险的托雷斯海峡,并在途中触礁搁浅。
教授等人担心无法脱险,但尼摩船长表示不用担心,并承诺等到涨潮时就能离开。
教授等人获准上岸,在岛上进行探险和采集食物。
2.重要事物:
托雷斯海峡: 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以暗礁密布和土著人出没而闻名,是航海的危险区域。
格波罗尔岛: 托雷斯海峡中的一个岛屿,是教授等人上岸探险的地方。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托雷斯海峡的危险和尼摩船长驾驶潜艇的技巧,也为教授等人提供了短暂的自由时光,并引发了他们想要逃脱的念头。
第二十一章 陆地上度过的几天
1.主要情节:
教授等人继续在格波罗尔岛上探险,他们采集了各种水果、蔬菜和面包果,并猎杀了一些野猪和袋鼠。
他们遭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被迫返回鹦鹉螺号。
尼摩船长对土著人的袭击毫不在意,并表示潜艇可以抵御任何攻击。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格波罗尔岛上的自然环境和土著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出尼摩船长对人类社会的厌恶和对科技的自信。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闪电
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仍然搁浅在珊瑚礁上,土著人驾驶着独木舟前来围攻。
教授等人担心土著人会攻入潜艇,但尼摩船长表示不用担心,因为他已经做好了防御措施。
当土著人试图攀登潜艇时,被艇长设置的电流击退。
涨潮时,鹦鹉螺号顺利脱险,离开了托雷斯海峡。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尼摩船长的智慧和科技手段,也体现出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第二十三章 强制睡眠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印度洋上航行,教授等人透过舷窗观赏到美丽的海洋生物和奇特的自然现象,如“乳海”。
教授等人发现一艘沉船,船上还有遇难者的尸体,他们对海难的悲剧感到震惊和悲伤。
尼摩船长突然将教授等人囚禁起来,并让他们陷入昏睡状态。
2.重要事物:
“乳海”: 印度洋上的一种奇特现象,海水呈现乳白色,是由大量发光的微生物造成的。
3.情节解析:
本章继续展现海底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也暗示了尼摩船长的神秘和危险。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1.主要情节:
教授等人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恢复了自由,并被邀请参加海底森林的探险。
他们来到一个珊瑚王国,看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珊瑚,以及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
他们目睹了尼摩船长为一位死去的船员举行葬礼,并得知船员的墓地位于海底的珊瑚丛中。
2.重要事物:
珊瑚王国: 本书中展现的另一个奇幻的海底景观,充满生机和多样性,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美丽。
海底墓地: 体现了尼摩船长对同伴的深厚感情,也暗示了他的孤独和悲伤。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珊瑚王国和海底墓地的描写,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神秘,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人性和情感。
下篇
第一章 印度洋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进入印度洋,阿罗纳克斯教授回想起在珊瑚墓地所见到的景象,对尼摩船长复杂的性格和目的进行思考。教授认为船长并非仅仅为了逃避人类社会而生活在海底,他可能还怀有某种仇恨或复仇的目的。
鹦鹉螺号在印度洋上航行,教授等人观赏到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飞鱼、海龟、儒艮等。尼德·兰想要捕猎儒艮,但尼摩船长只允许他为了获取食物而捕猎。
教授与尼摩船长进行交谈,船长表达了对海洋的热爱和对陆地生活的厌恶,并透露自己拥有巨大的财富。
2.重要事物:
儒艮: 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外形像海牛,但上颌两侧各长着一根尖长的獠牙。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印度洋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进一步揭示了尼摩船长复杂矛盾的性格。他既痛恨人类社会,却又对自然充满热爱,并拥有一定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锡兰岛附近,尼摩船长邀请教授等人参观采珠场。
船长向教授介绍了采珠的过程和珍珠的形成原理,并表达了对采珠人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授等人对采珠过程和珍珠的价值感到惊讶,尼德·兰渴望能够找到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2.重要事物:
锡兰岛采珠场: 以盛产珍珠而闻名,采珠过程危险且艰苦,采珠人生活贫困。
珍珠: 由某些双壳软体动物分泌的产物,价值昂贵,被视为珍宝。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锡兰岛的采珠业和采珠人的艰辛生活,也体现出尼摩船长对弱者的同情和对财富的轻视。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1.主要情节:
教授等人跟随尼摩船长来到海底的采珠场,亲眼目睹了采珠的过程。
他们遇到了一位遭遇鲨鱼袭击的采珠人,尼摩船长勇敢地与鲨鱼搏斗,救下了采珠人,并将一袋珍珠送给了他。
教授等人对尼摩船长的勇敢和慷慨表示钦佩,但也对他的神秘身份和目的更加好奇。
2.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尼摩船长救助采珠人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善良,也体现出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四章 红海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进入红海,尼德·兰认为这是个死胡同,无法通往欧洲,想要逃离潜艇。教授劝说他耐心等待机会。
尼摩船长向教授介绍了红海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红海名称的由来。
教授等人观赏到红海的海底景观,包括各种珊瑚、海绵、鱼类等。
2.重要事物:
红海: 位于非洲和亚洲之间,海水盐度较高,生物种类丰富,历史上是重要的贸易通道。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红海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也体现出尼摩船长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苏伊士地峡,尼摩船长透露他发现了一条海底隧道,可以穿过地峡,进入地中海。
教授等人对这条隧道的存在感到惊讶,并跟随船长穿越了隧道。
鹦鹉螺号进入地中海,尼德·兰再次燃起逃脱的希望。
2.重要事物:
阿拉伯隧道: 尼摩船长发现的一条海底隧道,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尼摩船长的探索精神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体现出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隔绝和独立。
第六章 希腊群岛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地中海中航行,教授等人观赏到各种地中海的鱼类和海洋生物。
尼德·兰想要逃离潜艇,教授劝说他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教授等人目睹了尼摩船长将一箱金条送给一位希腊潜水员,并猜测他可能与陆地上的人保持着某种联系。
2.重要事物:
地中海: 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地中海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暗示了尼摩船长的神秘身份和目的。
第七章 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快速穿越地中海,教授等人只能匆匆一瞥地中海的景色。
尼德·兰因为无法逃脱而感到沮丧,教授安慰他并承诺会帮助他寻找机会。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地中海的广阔和美丽,也体现出教授等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八章 维哥湾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西班牙的维哥湾,这里是1702年西班牙舰队沉没的地方。
尼摩船长带领教授等人参观了海底沉船的残骸,并打捞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教授了解到尼摩船长利用这些财宝来帮助受压迫的人民,对他的人性和正义感有了新的认识。
2.重要事物:
维哥湾: 西班牙的一个海湾,是1702年西班牙舰队沉没的地方,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宝藏。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维哥湾沉船事件的描述和尼摩船长打捞财宝的行动,展现了他的财富和慷慨,也揭示了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九章 消失的大陆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亚特兰蒂斯大陆的遗址,教授等人看到海底火山喷发的景象,以及古代城市的残骸。
尼摩船长向教授介绍了亚特兰蒂斯的历史和传说,并表达了对这个消失文明的惋惜。
2.重要事物:
亚特兰蒂斯: 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的一个古老文明,本书中被描绘成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海底城市。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亚特兰蒂斯遗址的描写,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也体现了尼摩船长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十章 海底煤矿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一座海底火山中,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尼摩船长解释了他是如何利用海底的煤炭资源来发电的,并带领教授等人参观了这座海底火山。
2.重要事物:
海底煤矿: 体现了地球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展现了尼摩船长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海底煤矿的描写,展现了海底世界的丰富资源和地质运动的强大力量,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科技才能和对自然的掌控能力。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进入马尾藻海,这是一个充满海藻的独特海域。教授向龚赛伊解释了马尾藻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指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
教授等人观赏到马尾藻海的奇特景观,包括各种海藻、海洋生物,以及漂浮在海面上的沉船残骸。
教授等人意识到他们已经远离陆地,逃脱的希望更加渺茫,尼德·兰再次提出想要逃离的想法。
2.重要事物:
马尾藻海: 大西洋中一个独特的海域,以大量漂浮的海藻而闻名,是由湾流环绕形成的。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马尾藻海的奇特景观和生态环境,也体现出教授等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南大西洋航行,遇到一群长须鲸和前来袭击它们的抹香鲸。
尼摩船长为了保护长须鲸,驾驶鹦鹉螺号与抹香鲸展开战斗,并利用潜艇的冲角将它们一一击毙。
教授等人对尼摩船长的勇敢和力量感到敬佩,但也对他的冷酷和暴力感到不安。
2.重要事物:
抹香鲸和长须鲸: 两种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抹香鲸性情凶猛,以捕食其他鲸鱼为生。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抹香鲸和长须鲸之间战斗的描写,展现了海洋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和自然法则的残酷,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力量和冷酷。
第十三章 大浮冰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继续向南航行,进入南极海域,并遇到大浮冰的阻挡。
尼摩船长决定驾驶鹦鹉螺号潜入冰层之下,寻找通往南极的道路。
教授等人对船长的冒险精神感到担忧,但也被他的决心和勇气所感染。
2.重要事物:
大浮冰: 南极海域的巨大冰层,是航海的危险障碍。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南极海域的严酷环境和尼摩船长的冒险精神,也为后续的南极探险之旅做铺垫。
第十四章 南极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成功穿越大浮冰,抵达南极。
教授等人登陆南极大陆,并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成功测量了南极的经纬度。
尼摩船长宣布占有这片土地,并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南极的土地上。
2.重要事物:
南极大陆: 地球上最南端的陆地,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南极大陆的壮丽景色和恶劣环境,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征服欲望。
第十五章 意外事故还是小插曲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返回途中遭遇冰山倾覆,被困在冰层之下。
教授等人面临缺氧和被压扁的危险,尼摩船长冷静指挥,带领船员们凿冰自救。
在经历了数天的艰苦努力后,鹦鹉螺号终于成功脱险。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南极海域的危险和尼摩船长的冷静和智慧,也体现出教授等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团结。
第十六章 缺氧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冰层下继续航行,但由于无法上浮更换空气,教授等人面临缺氧的危险。
尼摩船长下令加大马力,试图冲破冰层,但失败了。
教授等人陷入昏迷,尼德·兰和康塞尔将最后的氧气留给教授,自己却面临死亡的威胁。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鹦鹉螺号的困境和教授等人面临的生死考验,也体现出尼德·兰和康塞尔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教授的忠诚。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最终成功冲破冰层,教授等人获救。
尼德·兰再次提出想要逃离的想法,教授表示理解,并承诺会帮助他寻找机会。
鹦鹉螺号沿着美洲海岸北上,教授等人观赏到各种海洋生物,包括海牛、海龟、电鳐等。
龚赛伊被电鳐电伤,尼德·兰对尼摩船长的不满情绪严重。
2.重要事物:
海牛: 一种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性情温和,以海草为食。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教授等人死里逃生的经历,也体现出尼德·兰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尼摩船长的不满。
第十八章 章鱼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在安的列斯海域航行,教授等人观赏到各种海洋生物,包括章鱼、飞鱼、海豚等。
鹦鹉螺号的螺旋桨被巨型章鱼的触手缠住,无法航行。
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与章鱼展开搏斗,一名船员不幸被章鱼拖入海中丧生。
尼德·兰在战斗中救了尼摩船长一命,但对他的仇恨也更加强烈。
2.重要事物:
巨型章鱼: 本书中最可怕的海底生物之一,拥有巨大的体型和强大的力量。
3.情节解析:
本章通过对巨型章鱼的描写和与之搏斗的场景,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危险和残酷,也体现出尼摩船长的勇敢和冷酷,以及尼德·兰的愤怒和反抗。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流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沿着墨西哥湾流航行,教授等人为死去的同伴感到悲伤,也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感到不安。
尼摩船长向教授介绍了墨西哥湾流的特点和作用,并解释了它是如何影响地球气候的。
尼德·兰再次提出想要逃离的想法,并要求教授与尼摩船长进行谈判。
教授认为与船长谈判不会有结果,但答应会寻找机会帮助尼德·兰逃脱。
2.重要事物:
墨西哥湾流: 大西洋上的一股重要洋流,水温较高,流速较快,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3.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墨西哥湾流的壮丽景色和重要作用,也体现出教授等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尼摩船长复杂情感的思考。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来到北大西洋,尼德·兰决定在晚上逃离潜艇。教授和康塞尔同意与他一起行动。
尼摩船长突然邀请教授进行海底探险,并带领他来到亚特兰蒂斯大陆的遗址。
教授等人观赏到海底火山喷发的景象,以及古代城市的残骸,对亚特兰蒂斯的历史和文化感到震惊和好奇。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亚特兰蒂斯遗址的壮丽景色和神秘历史,也暗示了尼摩船长与这个消失文明之间的某种联系。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回到海面,遇到一艘战舰。尼摩船长下令攻击战舰,并将其击沉。
教授等人目睹了这场可怕的屠杀,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
教授在尼摩船长的房间里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两个孩子,猜测这可能是船长的家人。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尼摩船长的仇恨和复仇心理,也暗示了他悲惨的过去和失去家人的痛苦。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一句话
1.主要情节:
鹦鹉螺号快速向北航行,教授等人决定逃离潜艇。
教授在离开前想要最后看一眼客厅,却意外地遇到了尼摩船长。
船长没有阻止教授,只是喃喃自语:“万能的上帝!够了,够了!”
2.情节解析:
本章展现了尼摩船长的孤独和悔恨,也暗示了他的内心冲突和对复仇行为的反思。
第二十三章 尾声
1.主要情节:
教授等人成功逃离鹦鹉螺号,并在挪威海岸获救。
教授回顾了这段海底探险之旅,并表示自己将把这段经历写成书,与世人分享。
教授对尼摩船长的命运和鹦鹉螺号的去向充满疑问,也希望船长能够放下仇恨,继续探索海洋的奥秘。
2.情节解析:
本章是故事的结局,展现了教授等人重获自由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展望,也留下了对尼摩船长命运的悬念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主要人物及重要事物梳理
主要人物
1.阿罗纳克斯教授
(1)人物形象: 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博物学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他博学多识,对海洋充满好奇,富有探险精神,但也坚持理性思考。
(2)性格特征: 冷静、理性、好奇、富有探险精神、尊重科学、富有同情心。
(3)相关情节:
在“海怪”事件中,发表文章,认为“海怪”是一种力量强大的海洋生物。(体现出理性、科学的态度)
接受美国政府邀请,登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追捕“海怪”。(体现出好奇心和探险精神)
与尼摩船长辩论“海怪”的性质,并对海洋深处的生物表示好奇。(体现出科学精神和求知欲)
参观鹦鹉螺号,并对潜艇的构造和设备赞叹不已。(体现出对科技的欣赏和赞叹)
与尼摩船长进行多次交谈,试图了解他的身世和目的。(体现出好奇心和对尼摩船长的复杂情感)
参与海底探险,目睹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感到不安,并试图劝说他放弃仇恨。(体现出同情心和正义感)
帮助尼德·兰逃离鹦鹉螺号。(体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同伴的帮助)
重获自由后,决定将这段经历写成书,与世人分享。(体现出对知识的传播和分享精神)
2.康塞尔
(1)人物形象: 阿罗纳克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为人冷静、细致,精通生物分类学。
(2)性格特征: 忠诚、细致、冷静、顺从、热爱科学、乐于助人。
(3)相关情节:
始终陪伴在教授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体现出忠诚和细致)
利用自己的分类学知识,帮助教授识别各种海洋生物。(体现出热爱科学和乐于助人)
在教授遇到危险时,总是挺身而出,保护他的安全。(体现出勇敢和忠诚)
对尼摩船长充满好奇,但始终保持着理智和谨慎。(体现出理性思考和对未知的敬畏)
帮助教授和尼德·兰逃离鹦鹉螺号。(体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同伴的帮助)
3.尼德·兰
(1)人物形象: 加拿大人,捕鲸高手,性格暴躁,渴望自由。
(2)性格特征: 勇敢、鲁莽、直率、渴望自由、厌恶束缚、热爱冒险、富有正义感。
(3)相关情节:
对“海怪”的存在表示怀疑,认为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击破汽轮的钢板。(体现出经验主义和对未知的怀疑)
多次表达想要逃离鹦鹉螺号的愿望。(体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囚禁的反抗)
在追捕“海怪”时,用鱼叉攻击“海怪”,并意外落水。(体现出勇敢和冒险精神)
在海底探险中,表现出对捕猎的热爱和对食物的渴望。(体现出捕鲸高手的本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感到愤怒,并试图反抗他。(体现出正义感和对暴力的反对)
策划并实施逃离鹦鹉螺号的计划,最终成功获得自由。(体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尼摩船长
(1)人物形象: 鹦鹉螺号的船长,神秘莫测,知识渊博,对人类社会充满仇恨,却又同情受压迫的人民。
(2)性格特征: 智慧、神秘、博学、冷酷、富有同情心、热爱自然、渴望自由、痛恨压迫。
(3)相关情节:
驾驶鹦鹉螺号袭击船只,引起“海怪”事件。(体现出对人类社会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将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囚禁在潜艇上,并带领他们进行海底探险。(体现出对自身秘密的保护和对知识的分享)
向教授等人展示鹦鹉螺号的构造和各种先进设备,并介绍潜艇的动力来源——电力。(体现出科技才能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讲述自己与人类社会决裂的原因,并表达对压迫者的仇恨。(体现出对压迫和不公的痛恨)
利用海底的宝藏,帮助受压迫的人民。(体现出同情心和正义感)
驾驶鹦鹉螺号与战舰战斗,并将其击沉。(体现出复仇心理和暴力倾向)
在击沉战舰后,流露出悔恨和痛苦的情绪。(体现出人性和情感的复杂性)
在大旋涡中,与鹦鹉螺号一起消失。(体现出神秘和悲剧的命运)
4.法拉格特舰长
(1)人物形象: 美国海军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的舰长,负责追捕“海怪”。
(2)性格特征: 勇敢、果断、尽职尽责、充满自信。
(3)相关情节:
接受美国政府的命令,带领驱逐舰追捕“海怪”。
展现出优秀的航海技术和指挥能力。
在与“海怪”的战斗中,表现出勇敢和果断。
可能在与“海怪”的碰撞中,发现了它的真实身份。
5.鹦鹉螺号大副:
(1)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的助手,负责协助船长驾驶潜艇。
(2)性格特征: 忠诚、服从、沉默寡言、工作认真。
(3)相关情节:
协助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
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在平台上,说出一些神秘的话语。
在与巨型章鱼的战斗中,表现出勇敢和果断。
6.鹦鹉螺号船员:
(1)人物形象: 来自不同国家,性格沉默寡言,对尼摩船长忠心耿耿。
(2)性格特征: 忠诚、服从、沉默寡言、团结协作。
(3)相关情节:
负责潜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
在海底探险和战斗中,展现出优秀的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对尼摩船长的命令绝对服从,并愿意为他献出生命。
(二)重要事物
1.鹦鹉螺号
(1)象征意义: 自由、独立、科技进步、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
(2)特点:
先进的科技: 鹦鹉螺号由尼摩船长设计建造,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例如电力驱动、潜水技术、导航设备等,体现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科技进步的力量。
舒适的生活环境: 潜艇内部拥有各种设施,包括图书室、客厅、餐厅、厨房、浴室等,为船员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展现了尼摩船长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强大的防御能力: 鹦鹉螺号配备了强大的武器系统,例如冲角和鱼雷,可以抵御任何攻击,体现出尼摩船长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3)作用:
故事的主要舞台: 鹦鹉螺号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教授等人在这里生活、探险、思考,并与尼摩船长进行交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象征尼摩船长的理想: 鹦鹉螺号象征着尼摩船长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他对人类社会的反抗。他利用潜艇摆脱了陆地世界的束缚,在海洋中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展现海底世界的奇妙: 鹦鹉螺号带领教授等人进行海底探险,让他们亲眼目睹了海底的各种奇观,展现了海洋的美丽和多样性,也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4)相关剧情:
尼摩船长带领教授参观鹦鹉螺号,介绍潜艇的构造和设备。(体现出潜艇的先进科技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鹦鹉螺号利用冲角攻击抹香鲸,保护长须鲸。(体现出潜艇的强大防御能力)
鹦鹉螺号被困在南极冰层下,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们凿冰自救。(体现出潜艇的坚固和船员们的团结)
鹦鹉螺号在大旋涡中消失,尼摩船长的命运成谜。(体现出潜艇的神秘和尼摩船长悲剧的命运)
2.海底世界:
(1)象征意义: 未知、神秘、美丽、多样性、自然力量。
(2)特点:
广阔无垠: 海底世界广阔无垠,蕴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奇观,是人类尚未完全探索的领域。
美丽多样: 海底世界拥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和生物,包括珊瑚礁、海底森林、火山、深渊、鱼类、贝类、软体动物、海洋哺乳动物等,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
危险莫测: 海底世界也充满着危险,例如巨型章鱼、鲨鱼、海啸、旋涡等,体现出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
(3)作用:
故事的主要背景: 海底世界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激发探索精神: 海底世界的未知和神秘激发了教授等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不断地深入海底,发现新的事物,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体现尼摩船长的理想: 海底世界是尼摩船长理想的栖息地,他在这里找到了自由和独立,也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4)相关剧情:
教授等人乘坐鹦鹉螺号进行海底探险,观赏到各种奇妙的景观,如海底森林、珊瑚王国、亚特兰蒂斯遗址等。(体现海底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鹦鹉螺号遭遇巨型章鱼的袭击,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危险。(体现海底世界的危险和莫测)
尼摩船长带领教授参观海底火山,并介绍了他是如何利用海底的煤炭资源来发电的。(体现海底世界的丰富资源)
3.海洋生物:
(1)象征意义: 自然的多样性、生命的奇妙、生存竞争的残酷。
(2)特点:
种类繁多: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应有尽有,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妙。
生存竞争: 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例如抹香鲸捕食长须鲸,鲨鱼袭击人类等,体现出自然法则的残酷。
与人类的关系: 海洋生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人类捕杀鲸鱼和海豹,导致这些物种数量减少,也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3)作用:
丰富故事内容: 海洋生物的描写丰富了故事内容,展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美丽,也为故事增添了生机和趣味。
推动情节发展: 一些海洋生物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巨型章鱼袭击鹦鹉螺号,导致船员丧生,加剧了尼德·兰想要逃离的决心。
引发人物思考: 海洋生物的生存状态和与人类的关系引发了人物的思考,例如尼摩船长对抹香鲸捕杀长须鲸的看法,体现出他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
(4)相关剧情:
教授等人观赏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飞鱼、海龟、儒艮、抹香鲸、长须鲸、电鳐、章鱼、海豹、海象等。(体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妙)
尼摩船长带领教授等人进行海底狩猎,体验捕猎的乐趣。(体现人类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尼摩船长讲述海牛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过度捕杀导致的后果。(体现海洋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5.科技:
(1)象征意义: 人类智慧、进步、力量、潜在的危险。
(2)特点:
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例如鹦鹉螺号的先进科技,让人类能够探索海底世界。
改变生活方式: 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例如鹦鹉螺号的电力系统,为船员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潜在的危险: 科技也可能被用于破坏和战争,例如尼摩船长利用鹦鹉螺号进行复仇,体现出科技的双面性。
(3)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科技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鹦鹉螺号依靠电力驱动,才能进行海底探险,尼摩船长利用科技手段击退土著人的袭击,以及他驾驶潜艇与战舰战斗等。
展现人物性格: 科技的运用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例如尼摩船长的科技才能体现出他的智慧和力量,而他利用科技进行复仇则体现出他的仇恨和冷酷。
(4)相关剧情:
尼摩船长向教授介绍了鹦鹉螺号的动力来源——电力,以及他是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获取能源的。(体现科技进步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尼摩船长利用潜艇上的设备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例如测量海水密度和温度。(体现科技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尼摩船长利用潜艇的冲角攻击战舰,展现了科技的破坏力。(体现科技的潜在危险)
6.其他重要事物:
“海怪”: 故事的起因,引发了人们对海洋未知生物的想象和恐惧,也推动了阿罗纳克斯教授加入探险之旅。
亚特兰蒂斯: 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的古老大 陆,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和自然力量的强大。
大浮冰: 南极海域的巨大冰层,象征着自然的挑战和人类的探索精神。
海底煤矿: 体现了地球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展现了尼摩船长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小说主题
(一)科学与技术:
1.探索未知:
小说以“海怪”事件为开端,引出了对海洋深处未知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人类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第一章)
通过阿罗纳克斯教授的视角,读者得以了解各种海洋生物、地质现象和生态系统,感受海洋的奇妙和美丽。(例如:第十四章黑潮、第十六章漫步海底平川、第十七章海底森林、第十九章瓦尼科罗岛)
2.科技进步:
鹦鹉螺号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产物,展现了19世纪人们对未来科技的想象。(例如:第十一章鹦鹉螺号、第十二章电的世界)
电力驱动、潜水技术、导航设备等,都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科技进步的力量。(例如:第十三章几组数据)
小说也探讨了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尼摩船长利用科技进行复仇,引发了对科技伦理的思考。(例如:第二十一章大屠杀)
(二)自然与环境:
1.海洋生态系统:
小说对海底世界的描写细致入微,展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第二十四章珊瑚王国)
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从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到幽深的海底峡谷,读者得以领略海洋的壮丽景色和生命的奇妙。(例如:第十二章抹香鲸和长须鲸、第十五章意外事故还是小插曲)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尼摩船长选择与人类社会决裂,在海洋中寻找自由和独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例如:第十章海洋人)
然而,小说也展现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例如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例如:第十七章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三)人文与社会:
1.自由与囚禁:
尼德·兰渴望自由,想要逃离鹦鹉螺号,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本能追求。(例如:第九章尼德·兰的怒气)
尼摩船长虽然选择在海底生活,但他也被自身的仇恨所囚禁,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例如:第二十一章大屠杀、第二十二章尼摩船长的最后一句话)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探讨了自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例如:第三章先生,悉听尊便)
2.理想与现实:
尼摩船长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却因为现实的残酷而选择与世隔绝,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例如:第十章海洋人、第二十一章大屠杀)
小说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中追求理想,以及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例如:第三章先生,悉听尊便)
3.战争与和平:
尼摩船长对人类社会的仇恨和复仇行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例如:第二十一章大屠杀)
小说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并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例如:第二十二章尼摩船长的最后一句话)
(四)其他社会问题:
1.殖民主义和奴隶制:
小说中,尼摩船长提到了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对被压迫民族的伤害,并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支持。(例如:第十九章瓦尼科罗岛)
这引发了读者对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反思,以及对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例如:第八章维哥湾)
2.社会不公:
小说中,尼摩船长对人类社会的不公感到失望,例如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强者对弱者的压迫等。(例如:第三章价值千万的珍珠)
这些问题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探讨。(例如:第八章维哥湾)
写作特色
(一)科学性与想象力:
凡尔纳是一位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作家,他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科学元素,例如海洋生物学、地质学、物理学等,使小说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例如:第十二章电的世界、第十三章几组数据)
同时,他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鹦鹉螺号这样一艘充满未来感的潜艇,以及各种奇异的海底生物和景观,使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例如:第十一章鹦鹉螺号、第十四章黑潮、第十六章漫步海底平川、第二十章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二)悬念与伏笔:
小说开篇以“海怪”事件为悬念,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第一章)
并通过一系列的伏笔,逐渐揭示“海怪”的真实身份和尼摩船长的目的。(例如:第五章瞎转悠、第六章全速前进、第七章种类不明的鲸鱼)
这种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三)细节描写与场景渲染:
凡尔纳擅长细节描写,他通过对人物、场景、物品的细致描写,使小说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例如:第十一章鹦鹉螺号、第十四章黑潮)
例如,他对鹦鹉螺号内部构造的描写,以及对各种海洋生物和海底景观的描写,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例如:第十六章漫步海底平川、第二十章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四)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例如博学多识的阿罗纳克斯教授、忠诚细心的康塞尔、勇敢鲁莽的尼德·兰,以及神秘复杂的尼摩船长。(例如:第二章赞成与反对、第四章尼德·兰、第八章动中之动、第九章尼德·兰的怒气)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说更具吸引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五)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小说既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例如对海底世界的奇幻描写和对尼摩船长理想的追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元素,例如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例如:第二十一章大屠杀、第二十三章尾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