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后一次讲演》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3.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并领悟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方法指导
1.借助视频、音频资料,提前感受演讲的现场气氛。
2.找出能够强烈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词语。
3.模拟课文的演讲,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最后一次讲演”,是指 1946 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因此这次演讲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有删节。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为李公朴先生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特务捣乱,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这篇即兴演讲词,是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
文体常识
演讲词
演讲词,是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好的演讲词具备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整体性、口语性、临场性。按照用途、性质划分,主要有开幕词、闭幕词、会议报告、动员讲话、总结性讲话、指示性讲话、纪念性讲话等。
字音识记
1.重点字
晓得(de) 赋予(fù yǔ) 挑拨离间(jiàn) 诬蔑(wū)
恐怖(bù) 蛮横(mán hèng) 卑劣(liè) 无耻(chǐ)
捶击(chuí) 毁灭(huǐ) 卑鄙(bēi bǐ)
2.多音字
(jiàn)挑拨离间 (hèng)蛮横
(jiān)时间 (héng)横竖
字形辨识
(摸(mō)摸索 恰(qià)恰巧
(漠(mó)沙漠 洽(qià)融洽
(捶(chuí)捶击 赔(péi)赔付
锤(chuí)锤子 陪(péi)陪同
陲(chuí)边陲 培(péi)培养
词语积累
晓得:知道。
卑劣:卑鄙恶劣。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近义词辨析
悲愤一悲痛
相同点:都有“悲伤”的意思
不同点:“悲愤”侧重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悲痛”侧重指伤心,哀痛。
辨析:
1.敌人枪杀李公朴的罪行,令闻一多先生十分 。
2.她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内心非常 。
答案:1.悲愤 2.悲痛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演讲词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了烈士们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疑难突破
本文依据表达特定感情的需要,人称不断变换,试分析不同人称各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表明演讲者毫无畏惧,直面敌人,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其险恶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舞人民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显出演讲者情感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如:“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下去的!”
写作借鉴
1.运用对比,感情鲜明。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对比鲜明的位置,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其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对比鲜明。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崇敬与赞扬,
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2.剖析心理,增强战斗力。
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心理战术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战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如在第4段:“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他们“制造恐怖”,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在恐怖”,这一心理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证明敌人
不过是“纸老虎”,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山东东营期中)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点: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
对比论证。把国民党反动派搞暗杀的卑劣、无耻的行径与李公朴先生光荣牺牲的表现进行对比,进而突出国民党反动派卑劣至极的丑恶面目和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江苏连云港月考)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考点:句子含义)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个”和“千百万个”进行对比,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爱国人士站起来进行斗争,表达了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愤怒以及对强大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心。
【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问题,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瞻前顾后,审读语境。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语境中辨析,通过对前后句含义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就是原句,只需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中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词的含义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
横
间
痛斥——反动派
赞扬——李公朴
第一部分
爱憎分明
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最后一次讲演
剖析——反动本质
鼓舞——人民斗志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号召昆明人民争取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