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由是珍贵的。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是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同样,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自由和平等呢?新课导入7.1 自由平等的真谛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3.法治观念: 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核心素养目标1.自由的意义/作用? P99★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为什么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 P993.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P100★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P100★5.平等的含义? P1016.平等的意义? P101★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10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9--103页,思考以下问题,关键词语圈画勾点无法治不自由01结合材料,谈谈五一”假期的 “旅游自由”带来了什么?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无论是凭烧烤“出圈”的淄博,还是北京、成都等传统热门旅游地,甚至是小众旅游地,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人们早前由于新冠疫情而被长久压抑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与家人或朋友相约一同旅游,出门感受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实现了“旅游自由”的国人幸福感“爆棚”。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1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1480亿元,同比增长128.90%,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复苏注入了新动力。2.74亿的国家级项目,你参加了吗1.自由的意义/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对个人)而且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对社会)1.自由的意义/作用?轨道对火车的限制红绿灯对车辆的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校园规则 没有这些规则的后果 规则的意义关于着装的规则关于午餐的规则关于作息时间的规则关于手机的规则关于考场的规则禁止校园欺凌的规则奇装异服、个性迥异零食泛滥,垃圾满地,助长攀比,加重负担迟到盛行、秩序混乱沉迷手机、课堂沦陷颈椎病高发、视力下降抄袭成风、有失公平校园伤害、暴力、欺凌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假如规则不存在了,你真的“自由”了吗?★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2023年2月19日,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的杭州女孩郑灵华走了;2月14日,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网红“管管”遭遇黑粉的网暴、辱骂,最终受不了喝农药自尽;刘学州寻亲、河南教师直播间被“爆破”“糖水爷爷”等类似事件无一例外都在警醒着我们“按键伤人”。“按键伤人”频频发生,这引发你的哪些思考?★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探究与分享同学甲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同学乙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同学丙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①含义: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②体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3.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4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通报:近期,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并接到网民举报,有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发布一则“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公安机关依法开展调查。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自媒体博主“Thurman猫一杯”多平台账号已被封禁。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恶意炒作编造散播网络谣言或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希望广大网民朋友擦亮眼睛、理性思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建清朗网络家园。请根据事件处理结果,思考自由与法治有何关系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①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眼看平等02结合以下图片,分享你对平等的认识结合漫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平等?不是只有一模一样才叫平等?①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机会平等)②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结果平等)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5.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是不是存在矛盾呢?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平等,也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实质上的平等。从“三纲五常”到人人平等,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从民族歧视到民族平等,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人们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战国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把平等变为现实,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今夕女性地位对比清朝大臣面见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人们对平等的追求,说明平等有什么意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相关链接:圆桌会议指围绕圆桌举行的会议,圆桌并没有主席位置,亦没有随从位置人人平等。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圆桌会议体现出平等有什么意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6.平等的意义?《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材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表现??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监察机关监督执纪:2022年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0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4万件,谈话函询32.5万件次,立案59.6万件。在处分的59.2万人中,受到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省部级53人,厅局级2450人,县处级2.1万人,乡科级7.4万人,一般干部8.3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3万人。★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法眼看平等1.拥有自由的意义?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5.平等的意义?法律上的含义3.自由的内涵及表现?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限制?课堂小结1.2024年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最高人民法院收案21081件,结案17855件,同比分别增长54.6%、29.5%。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557.4万件,结案4526.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3.4%。你对这一报告内容的正确理解是(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惩治贪污腐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④权力至上,权力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随堂练习2.某服刑人员在谈感受时说:“自由和失去自由只是一墙之隔。高墙隔绝的不仅是空间联系,隔绝的更是无上的自由。”这说明( )A.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B.自由是相对的,很难得到保障C.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D.珍视自由,必须学会依法维权C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