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农业的发展状况 B.都城长安规模宏伟
C.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D.民族交融发展
2.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买牛契约
A.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B.对外交往频繁
C.体现民族政权的并立 D.民族战争的延续
3.下图空缺处应该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A.西夏灭亡 B.北宋灭亡 C.金灭亡 D.元朝统一全国
4.忽必烈曾感叹,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而御史台就是用来医治左右手的。由此可见御史台的作用是
A.负责监察事务 B.负责军政事务
C.管理行政事务 D.负责起草政令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B.
C. D.
6.“北通涿(zhuō)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大运河的开凿
A.巩固了封建统治
B.促进了经济交流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结束了分裂局面
7.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唐朝时,要实现“金榜题名”,主要参加的考试科目有( )
A.进士和易经 B.明经和进士
C.明经和易经 D.进士和贴经
8.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重要民族政策。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 B.
C. D.
9.唐朝是一个魅力无穷的时代,它创造出一个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下组图片反映出唐朝( )
A.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B.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C.音乐艺术享誉中外 D.骑马成为贵族生活风尚
10.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了日本,而且把唐朝的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由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材料说明鉴真( )
A.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B.艺术造诣十分突出
C.大大缓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 D.建筑才能享誉中外
11.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行政和军事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这反映出宋代( )
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 B.注重提升武将待遇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军事长官数量众多
12.后人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重新统一天下 B.开通了大运河 C.创立了科举制 D.开创文景之治
13.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4.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下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汉朝 B.西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武则天的统治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A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B
材料二:开元初,唐玄宗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重用宦官高力士,提拔奸臣杨国忠。……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A、B分别代表什么?
(2)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唐太宗和唐玄宗、武则天时期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
(3)材料二中唐玄宗个人的转变给唐朝国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治理国家有哪些启发?
16.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评价的是北宋的开国皇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二 (太祖)召赵普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与知州争权。
——摘编自《宋史》
材料四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如下图)
宋朝科举考试图
——《文献通考》
(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的“太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用材料中的语言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
(4)有人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列举题
17.同学们一定喜欢看科幻小说吧!假设你是一名记者,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采访古代著名的皇帝……
(1)首先你来到隋朝,采访隋炀帝。
记者问:尊敬的皇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①隋炀帝答: 。
记者问:据我了解,大运河主要分成四段,除了永济渠,通济渠外,还有两段?
②隋炀帝答: 。
记者问:尊敬的皇帝,你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③隋炀帝答: 。
(2)然后你来到唐朝,采访唐太宗。
记者问:尊敬的皇帝,您将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为国效力?
①唐太宗答: 。
记者问:陛下,您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
②唐太宗答: 。
记者问:陛下,您一直主张民族团结,您会通过哪些做法来加强汉藏两族的友谊呢?
③唐太宗答: 。
(3)采访结束后,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贞观之治”。
四、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主席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2013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观点和唐朝哪位皇帝提出的观点相似?该皇帝治国措施中有关民生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中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该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中的两个人是谁?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怎样的?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我国古代的这项考试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该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但该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用一把尺子衡量天下士子,截长弃短,湮没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考试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目的设立?历史上首次采用皇帝面试——殿试的是谁?
(2)依据材料二,谈谈该制度的建立有何积极意义。
20.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展开了相关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唐朝帝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人物统治时期,曾经出现过“贞观之治”,该人物是谁?图二人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她的统治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盛世繁荣】
材料二:盛唐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时被称为“诗圣”的是谁?他的诗被誉为?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存万家室。”
——《忆昔》
(3)材料三反映了哪位君主统治时期的什么盛世局面?
【技术创新】
材料四: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写出材料四中图A、图B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式农具分别是?
【民族交融】
材料五:唐朝的民族政策表现在任用大批少数民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5)根据材料五指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中外交往】
材料六: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6)根据材料六,写出唐朝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杰出高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唐三彩既有汉族文化又有其他民族的文化,这说明在唐王朝的开放包容的社会中,各个民族文化交融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长安城的规模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的唐三彩只是乐俑,不能体现出唐人的尚武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阿保机仿制汉族文字创造自己的文字,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图片中两个少数民族仿制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说明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契丹和西夏属于少数民族,排除B项;图片体现出的是民族交融,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元朝的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A
【详解】据题干“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A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5.C
【详解】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C项正确;松赞干布是吐蕃的,排除A项;元昊建立西夏,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北通涿(zhuō)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经济交流,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融合、结束了分裂局面,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要实现“金榜题名”,主要参加的考试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内容,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B项正确;易经不属于唐朝考试科目,帖经在唐朝后期出现,主要考查儒经或道经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昭寺会盟碑,是唐与吐蕃交流,藏汉骨肉相连,血脉相依的重要历史见证,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B项正确;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秦兵马俑遗址,与题干信息“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没有联系,排除A项;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与题干信息“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不符,排除C项;敦煌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与题干信息“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伎壁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B项正确;尚武之风盛行一时只能体现“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概括不全,排除A项;音乐艺术只能体现“吹排箫乐伎壁画”,概括不全,且没有涉及外国,无法看出其是否享誉中外,排除C项;骑马成为贵族生活风尚只能体现“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了日本,而且把唐朝的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由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艺术价值如何,无法得出艺术造诣十分突出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日矛盾的信息,无法得出缓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建筑,还涉及其他方面,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文臣成为行政和军事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崇文抑武,重用文臣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重文轻武政策,为不是崇武抑文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提升文臣待遇,抑制武将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臣在军事长官中的比例高,无法得出军事长官数量众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这符合“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的主旨,故A项正确;开通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是隋炀帝,排除BC项;文景之治是汉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B.杜甫被称为诗圣;C.白居易,D.王维没有称号。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代存在的时间自公元907年至960年,只有53年。十国先后存在的时间自公元891至979共88年。史学界一般把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周这一段历史称作五代十国时期。故907—960年是指五代十国时期,D项正确;汉朝时间是前202年—220年,排除A项;西晋时间是265年—316年,排除B项;南北朝时间是420年—58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5.(1)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
(2)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任写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3)影响: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或者导致了安史之乱或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4)统治者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重视生产,轻徭薄赋;重视经济发展;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可以从民本、用人及改革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A:根据材料一“唐太宗”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B:根据材料一“唐玄宗”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唐玄宗的统治时期承接前人的成果,任用贤才,唐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材料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贤能”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位帝王在位时期都任用贤能,这为安定社会局面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发展经济”可知三位帝王都注重发展经济;根据材料一“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大力发展科举制”可知三位帝王都注重科举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开元初,唐玄宗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的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由此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到了他统治的后期,他逐渐骄奢淫逸,放弃了前期励精图治的做法导致后期各种矛盾尖锐,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4)根据材料一“减轻人民负担”可知统治者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根据材料一“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用贤能”可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根据材料一“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可知重视生产,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一“发展经济”可知重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改革税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可知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
16.(1)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或陈桥驿兵变或陈桥兵变或赵匡胤夺权,建立北宋)
(2)赵匡胤(或宋太祖赵匡胤 只答宋太祖不给分,有错别字不给分)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目的:分知州权力;官职:设置转运使。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符合题意就行,如:我认同“宋朝是文人的天堂”这一说法。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人社会地位高。(要点:答出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或文人地位高即可)
【详解】(1)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 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材料二中是太祖就是宋太祖,是指赵匡胤;依据材料二“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得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依据材料“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得出宋太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依据材料三“与知州争权”可得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是分知州权力;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比如认同“宋朝是文人的天堂”这一说法,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人社会地位高。
17.(1) 洛阳。 邗沟、江南河。 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或贯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促进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2) ①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为国效力。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 答应藏族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描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详解】(1)填空:根据材料“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根据材料“大运河主要分成四段,除了永济渠,通济渠外,还有两段”,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根据材料“大运河开凿的最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即大运河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或贯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促进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因此答案依次是洛阳;邗沟、江南河;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或贯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促进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2)填空:根据材料“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唐太宗”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为国效力,完善了科举制。根据材料“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根据材料“加强汉藏两族的友谊”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采取的是和亲的方式,答应藏族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描述: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的表现进行描述,即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18.(1)唐太宗。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利多的弊政,以民为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实行惠民政策等
(2)藏族。文成公主。开明的民族政策
(3)鉴真、玄奘。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修建唐招提寺;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写出《大唐西域记》。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4)繁荣与开发
【详解】(1)皇帝:根据材料“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因此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的观点与唐太宗观念相似。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唐太宗在位期间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唐太宗重视贤能的人才,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同时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利多的弊政,以民为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实行惠民政策。
(2)少数民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因此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公主”: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因此材料中的“公主”是指文成公主。
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太宗对吐蕃采取和亲、怀柔的政策,即体现了唐太宗推行的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人物及主要事迹: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中左图为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修建唐招提寺,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右图为玄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天竺国,促进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学习佛法,写出《大唐西域记》。
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玄奘西行促进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因此体现了唐朝时期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
(4)时代特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各民族及周边国家之间交流交往,这体现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19.(1)科举制;进士科的设立;武则天。
(2)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详解】(1)根据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为科举制度在积极层面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20.(1)唐太宗;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杜甫;“诗史”。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曲辕犁、筒车。
(5)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6)玄奘、鉴真。
【详解】(1)根据题干“贞观之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根据材料一图二武则天,结合题干及所学,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题干唐朝时被称为“诗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3)根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存万家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指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
(4)根据材料四“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结合图片,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曲辕犁、筒车。图A、图B分别是曲辕犁、筒车。
(5)根据材料五“唐朝的民族政策表现在任用大批少数民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可列举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
(6)根据所学知识,可列举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