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
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
A.重视农业 B.任用贤才 C.公平公开 D.以民为本
3.“历来盛世重谏臣,一面明镜照古今。大唐自从魏公去,朝上谏书轻三分。”诗中“魏公”一生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他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4.下列史料不能反映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是( )
A. B.
C. D.
5.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现象的小剧本,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外国人在唐朝经商、做官 B.在长安欣赏异域风情的舞蹈
C.妇女们骑马出游,打马球 D.人们在夜市购买外来的商品
6.历史学家认为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她( )
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朝政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统治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7.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唐代经济”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唐末一位农民领袖曾作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朋党之争 D.黄巢起义
9.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山西西安
10.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1.“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 材料中的太祖是( )
A.李渊 B.赵匡胤 C.赵构 D.忽必烈
12.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1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4.下图是小张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岳飞抗金 B.宋金对峙 C.崖山之战 D.靖康之难
15.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但是,司马光任宰相后,新法几乎全部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出现了严重的弊端
C.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D.遭到了百姓的反对
16.大约一千年前,当世界还处于金属铸币支付时代时,中国就开始使用纸币。“纸币”出现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1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对峙”“回族形成”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少数民族的汉化
18.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1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对应的展厅名字最合适的是(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20.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21.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22.某同学对某历史人物进行了档案整理:“姓名____,朝代:南宋,主要事迹:抗元,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完善姓名( )
A.戚继光 B.文天祥 C.岳飞 D.郑成功
23.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开始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见证,这个朝代和边疆地区分别是( )
A.元朝;西藏 B.唐朝;云南
C.西汉;新疆 D.元朝;台湾
2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B.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C.九世纪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
D.元朝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题
25.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士及第匾 ……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着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以上内容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 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依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合理性。
材料二:
(2)以上漫画反映的是宋朝推行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3)上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什么制度 其中,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26.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纺织业】
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棉毯 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棉花在中国的广泛播种开始于哪一朝代 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如何改善古代人们生活的
(2)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左右两则史料哪个最为可信 请阐述原因。
【陶瓷制造业】
骆驼载乐陶俑上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人物形象逼真。 宋代瓷器是古代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五大窑系——汝、官、哥、定、钧举世闻名。宋瓷产量很大,已走进千家万户,也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有专门机构管理出口事宜,远销海外,收入颇巨,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3)左图是唐朝时期哪种著名的陶瓷器
(4)上述五大名窑的作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说明理由。
(5)宋朝管理瓷器进出口的机构是什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瓷器在宋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27.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依据上图,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最南端的城市(序号和城市对应),分析大运河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唯物史观】
材料二: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如匈奴、突厥等)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的体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它们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2)在下表中补充“契丹、女真”建立的政权名称。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民族政权的特点。
民族 契丹 女真
政权名称 ③ ④
【家国情怀】
材料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
(3)任选杜甫或王安石的作品,概括作者在诗词中描述的见闻或思想状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杨坚灭掉了陈,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故B符合题意;605年开凿大运河;618年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589年”是解题的关键,589年杨坚灭掉了陈,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十分重视百姓,认为百姓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唐太宗统治时期,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重用贤才,与题干强调的以民为本思想不符,排除B项;公平公开是指科举制,与题干强调的以民为本思想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题干诗中“魏公”是魏征,C项正确;房玄龄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善于谋略,和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排除A项;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敢于决断,和房玄龄并称为“房谋杜断”,排除B项;姚崇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宰相,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日本招提寺内鉴真像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唐朝墓葬出土的东罗马金币,说明唐朝与欧洲的东罗马有交往,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现象的小剧本”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不属于唐朝的社会现象,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外国人在唐朝经商、做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因此,在长安欣赏异域风情的舞蹈,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沿用唐太宗时期的某些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此这是肯定她的主要依据,D项正确;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但不是这样评价她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朝政展现出的她的政治能力,但不是这样评价她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如图②③就是曲辕犁、筒车,B项正确;二牛抬杠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技术,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并在西汉得到推广,①不符合,排除AC项;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④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出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诗作。唐末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D项正确;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与题干强调的黄巢起义不符,排除A项;唐朝末年出现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与题干强调的黄巢起义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故选B;莫高窟与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和陕西西安不符,排除ACD。
10.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在对外交往上,也体现出了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中外交往频繁,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以及周边国家派遣遣唐使等,因而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文明初露曙光是夏朝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分裂奔向统一是秦朝的基本特征,排除B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是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采用先南后北战略,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B项正确;李渊是唐高祖,建立唐朝,排除A项;赵构是宋高宗,建立南宋,排除C项;忽必烈是元世祖,建立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
13.D
【详解】题干信息“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的意思是边境地区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知道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出现材料中“牛羊被野(遍地)”“不识干戈(战争)”的局面,D项正确;“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题干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澶渊之盟规定,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并非“平等友好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辽边境”,并非南方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由“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A项正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崖山之战,即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靖康之难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未继续实行,不能说明其能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出现的弊端、遭到百姓的反对”都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项正确;唐代没有出现纸币,排除A项;南宋广泛使用纸币,排除C项;元代不是出现纸币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对峙”“回族形成”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发展,探究的主题是民族关系的发展,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史前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的汉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其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苏湖熟,天下足”,故答案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繁华景象,“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是南宋发行纸币便于商业流通、“南宋海船”是反映了海外贸易的发达,海外贸易也属于宋朝商业方面,A项正确;民族政权并立,即2个以上的民族政权共同存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代是一个政权并立的时代,国家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宋代民族融合,比如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使其生活习性趋于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大字是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文字相似不能反映政治对立、经济往来、军事冲突,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根据“公元13世纪上半叶”和“草原游牧帝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帝国指的是蒙古帝国,缔造者是成吉思汗,A项正确;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因此,卡片中的人物是文天祥,B项正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郑成功于清初收复台湾,均与题干“南宋”不符,排除AD项;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与题干“抗元”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23.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宣政院印章”结合所学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A项正确;唐朝时期,西藏是吐蕃政权,排除B项;元朝管理新疆的机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评价元朝统一的意义和影响,是史论,D项正确;ABC项均是对史实的客观陈述,是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1)制度:科举制。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合理性:机会均等的机制(或竞争的公平性);塑造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或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
(2)措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共同作用: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
(3)朝代、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进士及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可得出反映的是科举制。
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合理性:根据材料一“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可得出合理性是机会均等的机制(或竞争的公平性);根据材料一“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可得出合理性是塑造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根据材料一“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得出合理性是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或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
(2)措施:根据材料二“万一以后他们想造反怎么办?”可得出措施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根据材料二“地方财政”“赋税都上缴了,下个月的开支怎么办”可得出措施是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和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有利于北宋的统治。
(3)首创和制度:根据材料三“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中书省直辖地、行中书省”并结合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该制度是元朝时期首创的行省制度。
最高行政机构:结合所学元朝中央政权机构进行分析可得知,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
26.(1)朝代:宋朝。
改善:棉布御寒保暖效果好,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产量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左侧材料最为可信,因为作为出土的实物,真实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右侧为文字史料,记载过程中可能有作者的主观倾向,两者相比较,实物最为可信。
(3)陶瓷器:唐三彩。
(4)最喜欢: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理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釉面温润,从不同角度观看,都有不同的形状和感知,如冰花结晶的冰裂纹,展现自然的美学气质。
(5)机构:市舶司。
地位:瓷器逐渐成为日用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用: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
【详解】(1)朝代:根据材料“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可得出在中国的广泛播种开始于宋朝。
改善:根据材料“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得出棉布御寒保暖效果好,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根据材料“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可得出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产量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根据材料“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棉毯”可得出作为出土的实物,左侧材料最为可信,真实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材料“(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知识右侧为文字史料,记载过程中可能有作者的主观倾向,两者相比较,实物最为可信。
(3)陶瓷器:根据材料“骆驼载乐陶俑上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并结合所学唐代手工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可知,左图是唐三彩。
(4)最喜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最喜欢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理由:结合所学哥窑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哥窑的冰裂纹瓷器,釉面温润,从不同角度观看,都有不同的形状和感知,如冰花结晶的冰裂纹,展现自然的美学气质。
(5)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因此宋朝管理瓷器进出口的机构是市舶司。
地位:根据材料“宋瓷产量很大,已走进千家万户”可得出瓷器逐渐成为日用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用:根据材料“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有专门机构管理出口事宜,远销海外,收入颇巨,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可得出作用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
27.(1)中心:①洛阳。
南端:②余杭。
作用:促进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③辽;④金。
政权特点:统治区域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程度较高,与中原王朝差距不大;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动区域,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
(3)杜甫的诗:逃离家园,听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产生背景: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王安石的词:描述秋景,表达愁情;产生背景: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贬官。(任选一个即可)
【详解】(1)中心:结合所学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知识进行分析可知,①处是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
南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最南端是②余杭,今杭州。
作用:结合所学大运河的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③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④金。
政权特点:根据材料二“一方面,他们的体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可得出特点是统治区域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程度较高,与中原王朝差距不大;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它们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可得出特点是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动区域,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
(3)杜甫的诗:根据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得出反映的是杜甫逃离家园,听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产生背景:结合所学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进行分析可得出,背景是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王安石的词:根据材料三“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可得出描述的是秋景,表达愁情;产生背景:结合所学王安石的政治遭遇进行分析,可得出背景是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贬官。(任选一个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