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安西都护府设立
C.金城公主入藏 D.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 B.
C. D.
3.下图文丞相祠的石碑上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文丞相”指的是
A.司马光 B.寇准 C.辛弃疾 D.文天祥
4.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体现的是他的
A.广开言路 B.重农政策 C.军事政策 D.整顿吏治
5.《贞观长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见下图),深刻褒扬了华夏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宽容良善、敦睦仁厚的传统和广阔胸怀。你觉得它所叙述的是唐朝哪一位皇帝的统治盛况(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南宋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7.读下图,你认为这本书中一定包括的内容有( )

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指南针④火药⑤地动仪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杜甫的诗句以精炼细腻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被称为( )
A.“诗史” B.“诗仙” C.“诗圣” D.“遣唐使”
9.“中华文化这一长河水永不枯竭的原因之一在于有新水注入,其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且‘从印度来的水’注入中华文明的顶峰时期是唐代”。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创立殿试 B.“澶渊之盟” C.新罗仿唐 D.玄奘西行
10.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九个政权,还有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材料反映出( )
A.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B.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安定和谐 D.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11.1069年,宋神宗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广泛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这场改革的目的是( )
A.实现富国强兵 B.推动科举发展 C.摆脱宦官专权 D.镇压农民起义
12.请问下图中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
B.西游天竺,研习佛法
C.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D.航海西行,发展海上交通
13.下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4.“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北宋统治的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加强中央集权
C.在地方派遣转运使 D.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唐朝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观察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指出唐朝的都城____(填序号),玄奘到佛教发源地____(填序号)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____(填序号)
(2)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中 “使节往来”这一观点。(举出1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答出两点即可)
(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南方经济注入新的力量。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在材料一图中的A和B两处对应填出宋代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答出两点)
(3)综上所述,谈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1)上述词句是谁的作品?
(2)这位作者创作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3)两宋时期还有那几位著名词人?他们的词作的特点是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女真人)住的地方……房屋的门窗都向东或南开。室内垒有土炕,炕下烧火。至今,北方一些地区还用火炕。
材料二 由于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比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鱼多……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用驴车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提到的“互市”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宋朝缺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赋税南、北所占比例表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材料二: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五:宋朝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广州、泉州等地,都设置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材料反映了宋朝时期什么经济现象?这种现象从何时开始?何时完成?
(2)根据材料二到材料五,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3)宋代经济发展,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派禄东赞来唐求亲,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A项正确;安西都护府设立是在640年,排除B项;710年,金城公主入藏,排除C项;8世纪中期,回纥的首领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窑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定窑孩儿枕是河北定窑的产品,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选项D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A排除;铜冰鉴,战国时期青铜酒器,B排除;骑驼乐舞三彩俑,是唐朝的陶器,C排除。故选D。
3.D
【详解】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D项正确;司马光是北宋时期史学家,排除A项;寇准是北宋时期丞相,排除B项;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知元世祖对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视的,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元世祖重视广开言路,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元世祖对军事的重视,排除C项 ;材料并未反映元世祖对吏治的整顿,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贞观长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可知与唐太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为“贞观”,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与题干信息“《贞观长歌》”没有联系,排除A项;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与题干信息“《贞观长歌》”没有联系,排除C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题干信息“《贞观长歌》”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对海外贸易加以管理,所以外国商人来华时,市舶司为他们办理手续,A项正确;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台湾、澎湖列岛的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管理西藏军政事务的机构,排除C项;广州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①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发明的测量地震的仪器,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排除A、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杜甫的诗句以精炼细腻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A项正确;李白被誉为“诗仙”,排除B项;杜甫被誉为“诗圣”,排除C项;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从‘印度来的水’注入中华文明的顶峰时期是唐代。”可知,事件是玄奘西行。印度在唐朝时期称为天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和辽之间的条约,排除B项;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不符合“从印度来的水”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依据题干的“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九个政权,还有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可知,五代十国出现于唐朝灭亡后,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项正确;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社会比较动荡,排除C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A项正确;推动科举发展只能体现教育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不全,且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解决的问题不是宦官专权问题,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镇压农民起义只能体现军事领域措施,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这个历史人物是鉴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4年,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排除A项;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排除B项;郑和航海西行,发展海上交通,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黄巢,878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项正确;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B项;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材料中谚语说明军人地位的低下,北宋时期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故A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排除B;在地方派遣转运使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排除C;禁军好似拱卫京师的部队,与材料中不重视军人的信息不符合,排除D。故选A。
15.(1)②;①;③(写序号和地名给分,不写序号只写地名不给分)
(2)使节来往史实: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或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或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或新罗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开明的对外政策(答出两点即可)
(4)倡导开放、交流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此题为开放性答案,意思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都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都城是长安,因此第一个空应当是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的,因此第二个空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多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到达,在日本传播了佛教,因此③是日本。
(2)列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做强大的国家,因而吸引了周遭国家来华进行学习,例如日本和新罗前后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可知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根据材料三“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可知政治制度先进;根据材料三“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可知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根据材料三“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可知开明的对外政策。
(4)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力强盛,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促进了唐王朝和周边各国的往来,因此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和交流合作。
16.(1)A:广州B:泉州
(2)优越的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回答其中四点即可)
(3)启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等。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中A处是广州;B处是泉州。
(2)根据“ 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时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得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优越的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等。
17.(1)苏轼。
(2)豪迈飘逸。
(3)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北宋的苏轼。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的词的特点是常常借助瑰丽雄壮的意象和恢宏阔大的意境来抒发慷慨豪情。他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恢宏雄壮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感染读者,读来音调激越奔放,铿锵有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李清照和辛弃疾,李清照善于用白描的手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词人的多愁善感。在塑造形象,开创意境,运用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情真意切,含蓄而丰富,细腻而委婉,清新而自然,被不少评论家推为婉约词牌的正宗。辛弃疾词的特点是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8.(1)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开展的边境贸易。
(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时有战争和冲突,马多用于军事需要;此外宋疆域内养马地区较前统一王朝大大减少,因此导致市场缺马。
(3)影响因素: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如:南方多雨,所建瓦屋一般屋顶坡度大;社会政治因素:北宋时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逐渐传开;经济因素:大力发展畜牧业,使人们肉食丰富。
【详解】(1)本题考查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互市指的是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开展的边境贸易。
(2)本题考查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知识,本题通过材料中宋朝缺马这一史实,考查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频繁,结合所学,宋朝缺马的原因是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时有战争和冲突,马多用于军事需要;此外宋疆域内养马地区较前统一王朝大大减少,因此导致市场缺马。
(3)本题考查通过学习材料总结历史信息的能力,对两则材料中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行正确的总结,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具体可从几方面回答: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如:南方多雨,所建瓦屋一般屋顶坡度大;社会政治因素:北宋时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逐渐传开;经济因素:大力发展畜牧业,使人们肉食丰富。
19.(1)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人民的辛勤劳动;重视海外贸易等。
(3)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两宋赋税南、北所占比例表”可见,北宋时期,南方赋税所占比例小,到南宋时期,南方赋税数量大大增加,所占比例已超8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因此,材料一反映了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这种现象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2)依据材料二“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可知,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依据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可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依据材料四南方人口数量增加,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北方可知,南迁的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人民的辛勤劳动;依据材料五“宋朝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可见,宋朝重视海外贸易等。
(3)本题为开放试题,结合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从社会安定、地理环境、劳动力的利用,人才的引进,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