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怀仁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
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B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在一些较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写成一个比较大的“1”,但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是诞生。从历史发明的角度看,此处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  )
A. 楔形文字——埃及人 B. 象形文字——印度人
C. 象形文字——希腊人 D.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美尔人发明了60 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创制的,因此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楔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故答案为D项;古代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排除A项;古代印度人发明0到9十个数字来计数,排除B项;古代希腊人使用字母文字,排除C项。
3. 桑给巴尔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国家,而是许多城邦的联合,15世纪,桑给巴尔帝国繁荣起来。这一时期的桑给巴尔
A. 禁止在劳动中使用奴隶 B. 以西瓜和棉花种植为主
C. 出口纺织品等手工业品 D. 与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桑给巴尔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与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以换取瓷器、纺织品等手工艺品,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D项正确;ABC项叙述有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
4. 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记载:“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了当时罗马帝国( )
A. 生产技术先进 B. 与东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区域内文明交融 D. 商业繁荣和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帝国)。据材料“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可以看出世界上各种货物在罗马帝国的集聚,说明其商业繁荣以及对外贸易的发达,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生产技术的先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仅仅是同东方,还有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罗马帝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并不是文明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西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 )
A. 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B. 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 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D. 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西河流域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明借鉴和吸收了其他地区文明,反映出阿拉伯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末涉及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阿拉伯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中“我”的身份是( )
A. 罗马主教 B. 封建贵族
C. 封建农奴 D. 城市市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封君赏赐土地给封臣,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臣要忠诚于封君,材料中的“我”的身份应为封臣,而封臣指的应是封建贵族,B项正确;罗马主教属于中世纪的教会组织中的成员,不属于封君封臣制,排除A项;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不是封臣,排除C项;市民阶层也不是封臣,排除D项。故选B项。
7. “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的伟人。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材料中的“伟人”是(   )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莎士比亚 D. 马丁·路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是马丁·路德,D选项正确;但丁、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ABC 三选项错误。
8.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A. 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 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兴土木”指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反封建专制制度,而且还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性王国”,故选D;AC项不符合材料中“大兴土木”之意,排除;B项属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
9. 卢梭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材料体现( )
A. 自由平等 B. 天赋人权 C. 主权在民 D. 民主法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据本题材料“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国家”、“人民”“主权者”和“政权”其实指的都是签订社会契约的人,共同体的主权就属于这些订立社会契约的人,而这些人正是“人民”,所以材料中卢梭主要在强调“主权在民”,C项正确;卢梭并未在材料中强调自由平等,排除A项;天赋人权指的是每个人来到世间都享有自然赋于的一些权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主法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体制( )
A. 保留着普鲁士的专制色彩 B. 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C.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据材料“‘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命令他们’退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意志国家主权在君,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体制保留了着普鲁士的专制色彩,A项正确;德意志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不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保留了封建专制色彩,不是军国主义色彩,排除C项;德国统一后,走上了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材料主旨是德意志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 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 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 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 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可以看出16世纪的新教地区,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排除A项;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 体现自由平等 B. 体现“君权神授”
C.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体现的是对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C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自由平等,A排除;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3.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度等级制度中的吠舍属于第三等级,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所以扮演吠舍等级的应该是丙同学,故选C;甲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婆罗门等级,乙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刹帝利等级,丁同学扮演的应该是首陀罗,要为前三等级服务,排除ABD。故选C。
14. 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能表现其“觉醒”的是( )
A. 王权的持续衰弱 B. 城市获得自治权
C. 基督教会的强化 D. 农奴制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的发展,有利于强化王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中世纪欧洲,王权是在逐渐强化的,排除A项;基督教会的强化和农奴制度的发展,都属于“黑暗”、“蒙昧”,并不是觉醒,排除CD项。故选B项。
15. 10世纪,日本一些大庄园主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进”的方式交给大庄园主。这一现象( )
A.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 加速了日本走向现代化
C. 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 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0世纪(日本)。据材料“10世纪,日本一些大庄园主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交给大庄园主”,可知,中小庄园主通过“寄进”的方式,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大庄园主,会更加壮大地方的势力,挑战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排除A项;材料现象并不利于日本的发展,反而会带来社会的动荡,排除B项;仅从将土地交给大庄园主,无法判定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6. 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这反映出( )
A. 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B. 玛雅文明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C. 古老非洲文明的光辉成就 D. 阿兹特克文明高超的建筑技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美洲)。据材料“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结合所学可知,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代表成就,从其城区建筑可以看出,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印加文明的成就,并不是玛雅文明,也不是非洲文明,排除BC项;马丘比丘古城是印加文明的成就,不是阿兹特克文明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7. 有学者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扩张,的确会对传统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材料表明( )
A. 历史的真相因为久远难以查明 B. 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C. 新航路开辟与奥斯曼帝国无关 D. 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葡和奥斯曼帝国)。据材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的确会对传统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鉴于立场或是角度的不同,对于奥斯曼帝国是否威胁商路,存在争议,体现出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D项正确;历史真相有时是可以通过文物和文献,进行查明的,排除A项;历史结论不一定得经过考古证实,排除B项;从两位学者对奥斯曼帝国的评价,说明新航路开辟与奥斯曼帝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下图为16——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价格指数越高表明市场价格越高)。这可以用来说明此时欧洲( )
A. 贵金属流入致使物价上涨 B. 殖民掠夺使大量粮食涌入
C. 新航路开辟改变饮食结构 D. 农业技术获得革命性突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大量金银的不断流入,在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使商品价格上涨,A项正确;殖民掠夺使大量贵金属涌入,而非粮食,且若是粮食涌入,物价将会下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价格的上涨,没有体现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的革命性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
19. 18世纪末,西班牙首相弗洛里达布兰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通过加强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著作的涌入。在遥远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感染”而赶走了所有已在俄国定居的法国国民。这反映出( )
A. 黑死病在欧洲传播迅速 B. 拿破仑打击了封建势力
C. 启蒙思想冲击保守势力 D. 欧洲国家政治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欧洲)。据材料“以防止法国著作的涌入……赶走了所有已在法国定居的俄国国民”,可知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追求自由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因此封建国王纷纷抵制启蒙思想的传入,启蒙思想冲击了保守势力,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黑死病的传播情况展开论述,排除A项;料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势力对先进思想的抵制与恐惧,而不是拿破仑打击了封建势力,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欧洲国家政治矛盾是否尖锐,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材料表明(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 英国议会有限制王权传统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而爆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5年(英国)。根据材料“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评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的权力不是无限大的,受到制约,反映出英国议会有限制王权传统,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国王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 以下有关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阶段性事件,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分工出现 ②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③阶级和国家产生 ④私有制产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故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都严重匮乏
B. 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 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并结合南北战争的原因来看,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D正确;材料体现北方缺乏劳动力,不涉及南方,A排除;此时英国的殖民统治已经结束了,B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美国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C排除。故选D。
23. 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 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 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 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影响,说明希腊文化对罗马具有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各城邦文化的优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看出罗马法具有包容性,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4.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 以欧洲为中心
B. 以地中海为中心
C. 寻求海外财富
D. 进行殖民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所述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A符合题意;B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排除;D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
25. 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B. 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 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历史史料的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并趋于客观,A项正确;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只是人们对文字记载的解读方式才具有主观性,才会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样性,选项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促进了族群的身份认同,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6. 公元前6世纪,它迅速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这一帝国是指( )
A. 赫梯帝国 B. 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6世纪(西亚地区)。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帝国,B项正确;公元前14世纪建立在西亚地区的赫梯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4世纪晚期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排除C项;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27. 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
A. 资本主义的产生 B. 资本主义的扩展 C. 资本主义的危机 D. 资本主义的衰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逐步确立,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展,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而非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的衰落,排除A、C、D项。故选B项。
28.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 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可得出这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之下,封建残余较重,专制色彩浓厚,C正确;日本天皇是权力的中心,排除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并不是虚的,排除B;法国的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权力较大,是权力的中心,排除D。
29.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9世纪西欧的这一誓词反映的制度是( )
A. 种姓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教会等级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以土地关系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方式,形成封君封臣制,B项正确;种姓制度与印度有关,排除A项正确;教会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0.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
A. 雇佣劳动 B. 商贸活跃 C. 自给自足 D. 村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在西欧封建庄园内,有用于庄园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手工作坊,以及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等,体现的是庄园的自给自足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庄园的各种经济形态,没有描述雇佣劳动的信息,排除A项;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不以商贸为目的,排除B项;西欧封建庄园是由封建领主进行治理,而非村民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
31. 有一个古代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继承和保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帝国法律体系完整,影响深远,其文化也极大影响了俄罗斯文化。这一帝国是( )
A. 亚述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俄罗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从395年建立到1453年灭亡,存在千年之久,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著作,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也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化,B项正确;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排除A项;俄罗斯帝国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从13世纪建立到1923年灭亡,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 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 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 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 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 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亚洲。根据材料,日本、高丽王朝、越南实行的制度都是借鉴中国的,可知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非洲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亚洲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经济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3. 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把西方天文学的宇宙中心从地球移到太阳,这是对古希腊托勒密学说的一场革命。哥白尼的天文理论是
A. “日心说” B. 经典力学 C. 惯性定律 D. 地心学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故选A;经典力学是牛顿的科技成果,惯性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的一部分,排除B、C;地心学说一直是天主教教会公认的世界观,排除D。
34. 15世纪,欧洲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其中属于目的的是( )
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传播基督教
③获取金银财富和开拓市场 ④人文主义的推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其目的包括获取金银财富和开拓市场、传播基督教等,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而非目的,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5.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而它一且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材料表明
A. 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不可信
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C.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而它一且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西方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进行对外探寻新的航线,D项正确;他们的史实可信,排除A项;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作用很大,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
36.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A.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 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
C. 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D. 打破了原本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7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A项正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排除C项;打破了原本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37.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当时“马尼拉大帆船”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棉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黑奴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到美洲,菲律宾是亚洲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8.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 非洲 B. 亚洲 C. 美洲 D. 欧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之后,部分欧洲人迁往美洲,同时由于三角贸易,大量黑人被贩运至美洲,因此美洲是当时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C正确;15-16世纪非洲大量人口流失,因此其并不是移民集中地区,排除A;15至16世纪的亚洲,以中国为例,当时正处于明后期,实行海禁政策,移民数量较少,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部分欧洲人去往其它大洲,尤其是美洲,因此欧洲并不是移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排除D。
39.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三角贸易 D. 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A项正确;价格革命与价格有关,以及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瓦解有关,排除B项;三角贸易与贩卖黑奴有关,排除C项;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0.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观察下面“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主要运销商品来自①处 B. 运载产品到②处换白银
C. 帆船因③国城市而得名 D. ④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是西班牙在征服了美洲殖民地之后,又在亚洲的菲律宾建立起殖民地,把他们梦寐以求的中国的丝绸等商品,从马尼拉运往阿卡普尔科,开辟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谱写了绵延两个半世纪的中国与美洲贸易的辉煌篇章,①处是中国,A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产品,所以运载产品到③处换白银,②处是菲律宾的马尼拉,排除B项;马尼拉帆船因②国城市而得名,③处是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排除C项;④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1. 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 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 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 ( )
A. 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 B. 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
C. 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 D. 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650年,......一磅(0.45千克)茶叶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可知,与1650年相比,18世纪中叶后,茶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普通饮料,主要得益于茶叶的大量进口,反映了当时国际间贸易的发达和繁荣,A项正确;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2. “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该书研究的主题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提倡世俗社会的幸福,反对教会的来世观,具有世俗化倾向,故A正确;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古典文化”无关,排除BC;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设想,与“古典文化”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特点分析解答。
43. 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文中“理性”的含义是( )
A. 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上帝的意志和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理性”是启蒙思想,即主张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A项正确;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权威,因此材料中的“理性”不可能是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和上帝意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启蒙主张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因此文中“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而不是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
44. 14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出现了装有16个计时纽的有的用于冬天长夜计时的闹钟,它使得人们不再根据昼或夜的自然长度来判断时间。16世纪时,英国清教徒不但强调“用好你的时间”,而且更重视“用好每一分钟”;英国公共场合悬挂的钟,常以分针最为醒目。由此可知,近代西欧( )
A. 时间观念的更新促进人类的解放 B. 科技发展助推人们观念的革新
C. 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 宗教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出现了装有16个计时纽的有的用于冬天长夜计时的闹钟,它使得人们不再根据昼或夜的自然长度来判断时间。16世纪时,......英国公共场合悬挂的钟,常以分针最为醒目。”可知,近代欧洲,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守时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科技发展推动人们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时间观念的更新促进人类的解放信息,排除A项;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影响,而非钟表的发明,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科技发展推动人们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宗教改革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5. 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 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 B. 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 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 D.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使德语版的《圣经》得以传播,推动了统一德语的形成,有利于德国语言文化认同的形成,为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B项正确;题干未提到政治统一,排除A项;题干与信仰自主权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6.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这部法律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议会于1689年签订《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BD均是美国颁布的,排除BD项;《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47. 法国大革命及《法国民法典》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 B.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C. 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D. 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执政时期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编纂《民法典》,通过与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们的战争,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C项正确;法国工业革命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进行的,排除A项;《民法典》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弱化集权意识,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并没有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48.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纸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美国由此确立了( )
A. 三权分立原则 B. 民主共和制 C. 总统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材料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同时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D项正确;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权组织形式,而材料描述的是联邦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联邦制,而非总统制,也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落等作物开始在欧亚大陆传播,而小麦、水稻、甘蔗等欧亚作物也在美洲推广。西欧殖民宗主国强迫殖民地人民只生产一种或几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的产品。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中,约四分之三从事制造蔗糖。对此,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做过形象的描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材料二 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当时遭到迫害的天主教徒移民到尼德兰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先进技术;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是第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在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邱妍《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材料三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资本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学者所说“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推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英荷两国崛起原因和方式的相同点。
【答案】(1)“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赐福”是指哥伦布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欧亚的物种资源,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他西行所带的甘蔗是诅咒”是指原产于欧亚的甘蔗等传入美洲后,殖民者建立单一种植园经济和使用奴隶劳动,产生了消极影响,阻碍了美洲农业的正常发展,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
(2)开放的民族性格,先进的手工技术,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勇于制度创新,拥有商船和海军。
(3)主要意义: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相同点: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殖民扩张。
【解析】
【详解】(1)根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概括得出“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赐福”是指哥伦布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欧亚的物种资源,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再从消极方面概括得出“他西行所带的甘蔗是诅咒”是指原产于欧亚的甘蔗等传入美洲后,殖民者建立单一种植园经济和使用奴隶劳动,产生了消极影响,阻碍了美洲农业的正常发展,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
(2)根据“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得出开放的民族性格;根据“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得出先进的手工技术,宗教信仰自由;根据“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得出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勇于制度创新;根据“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得出拥有商船和海军。
(3)主要意义:根据“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得出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殖民扩张。
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
论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阐述: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兰、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首先,选择关键词,根据题意,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都是相互关联的关键词。其次,确定论题,根据选择的关键词,可以提炼出论题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再次, 围绕论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论证,如: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兰、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最后,总结升华,再次明确选择论题的准确性,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51.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 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的变化。
【答案】(1)特点:以人文关怀为主题;描写“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反抗和嘲弄教会与君主。
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主张:信仰得救;人人可以阅读《圣经》;人人可以与上帝对话。
办法:三权分立。 (3)变化:从人性(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特点:由材料一中“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可知,描写“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由“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可知,反抗和嘲弄教会与君主;由“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可知,以人文关怀为主题。根源:结合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可知,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西方。主张:由材料二中“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可知,信仰得救;由“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可知,人人可以阅读《圣经》及人人可以与上帝对话。办法:由材料三中“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及所学可知,该办法为三权分立。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4—18世纪的欧洲。变化:由材料一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和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及所学可知,从人性到理性;由材料二中“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及材料三中“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可知,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怀仁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
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2. 在一些较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写成一个比较大的“1”,但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是诞生。从历史发明的角度看,此处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  )
A. 楔形文字——埃及人 B. 象形文字——印度人
C. 象形文字——希腊人 D.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3. 桑给巴尔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国家,而是许多城邦的联合,15世纪,桑给巴尔帝国繁荣起来。这一时期的桑给巴尔
A. 禁止在劳动中使用奴隶 B. 以西瓜和棉花种植为主
C. 出口纺织品等手工业品 D. 与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
4. 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记载:“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了当时罗马帝国( )
A. 生产技术的先进 B. 与东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区域内文明交融 D. 商业繁荣和对外贸易发达
5.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西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 )
A. 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B. 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 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D. 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6.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中“我”的身份是( )
A 罗马主教 B. 封建贵族
C. 封建农奴 D. 城市市民
7. “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伟人。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材料中的“伟人”是(   )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莎士比亚 D. 马丁·路德
8.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A. 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 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
9. 卢梭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材料体现( )
A. 自由平等 B. 天赋人权 C. 主权在民 D. 民主法治
10.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体制( )
A. 保留着普鲁士的专制色彩 B. 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C.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 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 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 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 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 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12.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 体现自由平等 B. 体现“君权神授”
C.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3.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14. 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能表现其“觉醒”的是( )
A. 王权的持续衰弱 B. 城市获得自治权
C. 基督教会的强化 D. 农奴制度的发展
15. 10世纪,日本一些大庄园主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进”的方式交给大庄园主。这一现象( )
A. 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 加速了日本走向现代化
C. 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 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16. 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这反映出( )
A. 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B. 玛雅文明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C. 古老非洲文明的光辉成就 D. 阿兹特克文明高超的建筑技艺
17. 有学者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扩张,的确会对传统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材料表明( )
A. 历史的真相因为久远难以查明 B. 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C. 新航路开辟与奥斯曼帝国无关 D. 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
18. 下图为16——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价格指数越高表明市场价格越高)。这可以用来说明此时欧洲( )
A. 贵金属流入致使物价上涨 B. 殖民掠夺使大量粮食涌入
C. 新航路开辟改变饮食结构 D. 农业技术获得革命性突破
19. 18世纪末,西班牙首相弗洛里达布兰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通过加强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著作的涌入。在遥远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感染”而赶走了所有已在俄国定居的法国国民。这反映出( )
A. 黑死病在欧洲传播迅速 B. 拿破仑打击了封建势力
C. 启蒙思想冲击保守势力 D. 欧洲国家政治矛盾尖锐
20.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材料表明(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 英国议会有限制王权传统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而爆发
21. 以下有关人类文明产生重大阶段性事件,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分工出现 ②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③阶级和国家产生 ④私有制产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22.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都严重匮乏
B. 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 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23. 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 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 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 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24.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 以欧洲为中心
B. 以地中海为中心
C. 寻求海外财富
D. 进行殖民战争
25. 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B. 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 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26. 公元前6世纪,它迅速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这一帝国是指( )
A. 赫梯帝国 B. 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27. 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
A. 资本主义的产生 B. 资本主义的扩展 C. 资本主义的危机 D. 资本主义的衰落
28.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 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A. A B. B C. C D. D
29.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9世纪西欧的这一誓词反映的制度是( )
A. 种姓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教会等级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0.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
A. 雇佣劳动 B. 商贸活跃 C. 自给自足 D. 村民自治
31. 有一个古代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继承和保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帝国法律体系完整,影响深远,其文化也极大影响了俄罗斯文化。这一帝国是( )
A. 亚述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俄罗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32. 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 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 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 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 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33. 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把西方天文学的宇宙中心从地球移到太阳,这是对古希腊托勒密学说的一场革命。哥白尼的天文理论是
A. “日心说” B. 经典力学 C. 惯性定律 D. 地心学说
34. 15世纪,欧洲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其中属于目的的是( )
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传播基督教
③获取金银财富和开拓市场 ④人文主义的推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5.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而它一且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材料表明
A. 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不可信
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C.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6.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A.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 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
C. 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D. 打破了原本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37.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当时“马尼拉大帆船”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棉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8.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 非洲 B. 亚洲 C. 美洲 D. 欧洲
39.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三角贸易 D. 世界市场形成
40.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观察下面“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主要运销商品来自①处 B. 运载产品到②处换白银
C. 帆船因③国城市而得名 D. ④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
41. 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 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 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 ( )
A. 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 B. 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
C. 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 D. 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
42. “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该书研究的主题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空想社会主义
43. 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文中“理性”的含义是( )
A. 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上帝的意志和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44. 14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出现了装有16个计时纽的有的用于冬天长夜计时的闹钟,它使得人们不再根据昼或夜的自然长度来判断时间。16世纪时,英国清教徒不但强调“用好你的时间”,而且更重视“用好每一分钟”;英国公共场合悬挂的钟,常以分针最为醒目。由此可知,近代西欧( )
A. 时间观念的更新促进人类的解放 B. 科技发展助推人们观念的革新
C. 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 宗教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45. 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 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 B. 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 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 D.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46.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这部法律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7. 法国大革命及《法国民法典》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 B.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C. 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D. 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48.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纸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美国由此确立了( )
A. 三权分立原则 B. 民主共和制 C. 总统制 D. 联邦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落等作物开始在欧亚大陆传播,而小麦、水稻、甘蔗等欧亚作物也在美洲推广。西欧殖民宗主国强迫殖民地人民只生产一种或几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的产品。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中,约四分之三从事制造蔗糖。对此,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做过形象的描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材料二 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当时遭到迫害的天主教徒移民到尼德兰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先进技术;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是第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在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邱妍《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材料三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资本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学者所说“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推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英荷两国崛起原因和方式的相同点。
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51.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 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