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产业结构的变化-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课件(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产业结构的变化-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课件(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市位置示意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是长江流域的门户,具有辐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地缘优势;背靠富庶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境而过,是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
结合资料,认识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
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
据图描述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业为主导
第三产业为主导
一、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资料1:上海市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变化
上海工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结构的升级:
轻纺工业
综合性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结合资料,分析轻纺工业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原因。
二、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消费市场广阔
接近原料产地
结合资料,分析轻纺工业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原因。
二、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结合资料,分析轻纺工业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原因。
二、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便利
消费市场广阔
接近原料产地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拥有技术、资金优势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生产状况
工业结构构成:
轻工业占比73.6%
重工业占比26.4%
1952年
人均钢产量2公斤
人均煤炭115公斤
人均原油0.8公斤
人均电13度
1949年产业结构构成:
第一产业占比68%
第二产业占比13%
第三产业占比19%
1.国家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 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例如矿业、钢铁工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 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2.上海响应国家政策,发展重工业
基于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上海发展了冶金、机电、仪表、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上世纪70年代我国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1983年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1987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建立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企业利益为纽带的共同体,逐渐突破了桑塔纳的国产化率。
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超过90%。
3.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上海知名工业品牌
回力胶鞋
永久自行车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冶金、
化工、
机械设备、纺织工业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国家实施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产业基础、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
十个第一
五个倒数第一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生产龙头地位
城市病
四、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
黄浦江两岸的差距不断拉大
国际:
经济中心
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
1990年,政府提出开发开放浦东政策。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
高新技术产业先行
金融贸易先行
以金融和航运中心为重点,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先行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
良好的工业基础
雄厚的科研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 科技企业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
浦东聚焦打造世界级庞大产业集群
资料
资料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1990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众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上海,促进上海金融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贸易先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
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上海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拥有国际航线80余条。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
上海洋山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
以第三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的引导、技术创新
上海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比较优势
工业化初期-
20世纪50年代
轻纺工业
原料、经验、交通、市场
劳动力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冶金
化工
机械设备
纺织工业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政策支持、工业基础更雄厚、资金更充足、科技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
政策引导、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创新
20世纪90年代
至今
高新技术产业
金融服务业
以第三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国际:全球合作
国内: 政策、科技水平、工业基础、高素质人才、 市场
政策引导、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创新
劳动力成本上升
土地价格上升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结构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图3.25)。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夏季气候凉爽,温差小,可自然降温;
而且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
地质结构稳定,自然灾害风险低;
2、读图,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随着贵阳市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在贵阳市集聚,促进贵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贵阳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会相应下降。 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也会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