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重要概念】
1.民族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2.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
3.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知识点一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民族独立运动
【问题一】 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因:
【问题二】 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拉美独立运动的历程。
序幕:1804年, 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
扩展:①在 和 等人领导下, 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 。
②1822年, 摆脱 的统治获得了 。
二、民族民主革命
【问题三】 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拉美独立运动后存在的问题及民族革命的概况。
内忧: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建立了 ,普遍实行 统治 , 发展停滞不前。
外患:大国干涉
等国在“ ”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 和 。
美国:1823年,“门罗主义”(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 经济侵略)和“ ”(武力干涉)。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 革命的艰巨任务。
概况:
巴西共和国:1889年,废除 ,建立 。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①1910年,爆发。在 的支持下,赶走了 。
②1917年,颁布了 。
③意义: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成果,体现了 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 和 奠定了 。
【概念阐释】
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防止已经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再次遭到欧洲列强侵略和沦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认知深化】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的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③领导者是土著(土生白人)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④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仍是主要经济形式并有所发展,政治上军事独裁盛行。
2.影响
①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日后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这是拉美地区的一次民族大解放运动,给予欧洲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③拉美地区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激励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④拉美地区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为日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问题四】 观察右面的图画,分析“大棒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五】 阅读教材第一目和“史料阅读”,概括墨西哥1917年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随堂练习】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拉开这一运动序幕的是(  )
A.阿根廷的独立 B.巴西的独立 C.墨西哥的独立 D.海地的独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经济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又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据此推断,此时拉美人民的迫切任务是(  )
A.启蒙民族意识 B.捍卫独立和争取民主
C.铲除资本主义 D.学习美国建立共和制
3.拉丁美洲各国在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后不久,其政权又落到了土生土长的白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缺乏保护民族利益的宪法 D.种族歧视观念的根深蒂固
知识点二 亚洲的觉醒
【问题一】 阅读教材第二目,概括亚洲觉醒的时间、历史背景、性质及代表的国家。
时间:
背景: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性质: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 的 。
代表: 的 、 的 和 的 。
【问题二】 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①成立政党: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 ”,积极要求 和 ②确立目标:以 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 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政治总罢工: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 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 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伊朗的立宪革命 ①时间: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 革命 ②成果: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 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 国家 ③意义: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 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 革命思想
中国的辛亥革命 ①爆发: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②成果:推翻了 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③意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 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思维点拨】 亚洲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
【问题三】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亚洲觉醒的特点
材料 在亚洲觉醒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两面战斗的旗帜,第一次赋予亚洲的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目标并为之浴血奋战……各国的民主主义者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权利……在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革命斗争,这两股以往互无联系的潮流开始汇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摘编自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随堂练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运动的新高潮,有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据此可知(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B.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C.列宁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5.1906年伊朗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三个部门:①立法权,其专责为制定和修改法律;②司法权,其责任为断明法律;③执行权属于国王:即指法律和命令应由大臣及国家官吏以国王陛下的名义依法定程序付诸执行。从中可以看出伊朗(  )
A.明显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虽然颁布了宪法,但是君主的权力依然很大
C.宪法规定伊朗实行民主共和制 D.伊朗宪法并未受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影响
6.1908年6月23日,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悍然逮捕了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领袖提拉克,而且不顾全国人民的抗议,判处他六年监禁。殖民者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遂引发了十多万人参加的孟买工人政治大罢工。这一事件说明了(  )
A.国大党纲领深入人心 B.英国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C.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D.印度民族意识已觉醒
知识点三 非洲的抗争
1.背景: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2.斗争形式: 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3.突出事件:埃及的 斗争、苏丹 起义和埃塞俄比亚 战争。
4.概况
国家 时间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
埃及 1882年 英国 组织 斗争 抵抗失败, 占领埃及
苏丹 1881年 英国 宣传 沉重打击了侵略者,英国控制
埃塞俄比亚 1894年 意大利 号召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
影响: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 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 势力,推动了 和 的发展。
【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绘画作品)”图片及文字说明,说明阿杜瓦战役的性质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性质:
结果:
意义:
◎思维升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主要任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②斗争形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于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③新的力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④结果: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2.影响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西方列强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
②削弱了本国的反动势力。
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④激发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随堂练习】
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非洲人民不断抗争。其中,埃及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事件。这些事件(  )
A.矛头直指封建势力 B.采取不同的方式动员民众
C.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D.形式上暴力与非暴力并存
8.1896年3月,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亲自指挥了阿杜瓦战役,意大利军队损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伤亡1.1万人,被迫求和,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赔款1 000万里拉。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B.树立了非洲反帝斗争的榜样
C.促进了亚洲人民的觉醒 D.扭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局势
9.19世纪初,“解放者”玻利瓦尔强调自由仰仗于科学,而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之而战。在他看来,只有科学家才能真正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知识确实是一个产生力量的源泉。据此可知,他强调( )
A. 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 B. 民族独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C. 知识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D. 科学是破解考迪罗制良方
10.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美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他意在说明( )
A. 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 B. 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
C. 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D. 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
11.墨西哥在 1821 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 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 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 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 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12.将下列国家与其采取的运动斗争形式连线。
印度 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伊朗 暴力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
中国 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发动总罢工
13.将下面非洲国家与反抗的帝国主义国家连线。
埃及 英国
苏丹 德国
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
【本课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