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二子目是“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第三子目是“两极格局的瓦解”。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顺序,围绕冷战发生、发展、终结。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明确指出教学重难点是美苏冷战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并结合国际格局在冷战进程中的演变,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强化历史思维,给学生以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宏观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历史充满新鲜与好奇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历史的理解不足;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史料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以及讲授法,通过补充相关史料,开展交流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浅层次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加入拓展思考内容,引发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宏观认识与思考理解。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冷战拉开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这一阶段的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唯物史观: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
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变化的基本时间脉络,区分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
3.史料实证: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形成产生的原因;了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
4.历史解释:借助历史图片等相关史料,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5.家国情怀: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格局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引导学生树立调整、改革、创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展示: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教师提问:请问同学这幅图片反映的国家分裂状况有怎么样的历史背景 教师讲述:德国作为二战中的战败国,遭到了美英法苏四国的划分占领,美英法三国占区合并为西占区,单独推行了币制改革。苏联遭到了鼓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就发生了第一次柏林危机。那么, 我们可以看到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与以苏联为代表的一方产生了冲突对峙,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冷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入本课。从这张示意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的空间地理位置,便于学生理解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危险性,这场危机的解决方式,以及两个德国形成的地缘政治情况。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教学步骤2 冷战与两极格局 14分钟 教学步骤3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0分钟 第一目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生看文字,明晰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了解这些名词的基本概念。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和竞争状态。国际格局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设计意图:明确基本概念,更好理解时代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时间轴,了解一下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同时思考一下,冷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当时美国外交的大战略是什么 其本质是什么 战略:凭借强大综合国力领导世界;本质: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目的:维护美国利益 材料二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摘自《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地图和材料说说波兰对于苏联的重要性。 波兰是苏联的西部屏障,关乎苏联国家安全 该讲话反映了苏联的国家大战略是什么 战略:保障国家安全 教师讲述:通过对比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冷战的第一点原因1:美苏双方的战略互相对立 材料三 “冷战”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和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冷战的宣传工具。此外,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也是促成冷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马建元《冷战爆发原因剖析》 教师讲述:阅读这段材料针对“冷战的起源”,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冷战的原因的观点。原因2.国家利益不同 3.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不同 4.领导人认识的差异 设计意图:呈现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讲解: 冷战就在上述及各种原因综合下,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PPT展示:美国与苏联采取政策措施对比表格。 领域美国苏联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1949年,建立“经互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 年4 月,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材料四个方面分析一下冷战的特点 教师补充讲解:冷战不仅具有传统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2.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10页,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约”的建立。 两极格局的特点为: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 ④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第二目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时间轴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到上面的时间轴,让我们了解冷战的发展过程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展时间顺序 (2)冷战的发展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111页和112页。冷战的发展特点在111页第二段: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具体的表现为①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②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同时带来的影响就是核战争的风险空前严重。 (3)多极力量的成长 PPT展示史料阅读,提问材料体现了当时怎样的背景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这五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 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编者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英文版 教师分析讲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到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经济力量强大,美国不再独占经济支配地位,世界上出现了更多方的力量。 设计意图:呈现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Ppt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图总结一下多极力量的成长 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 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③美国受1973经济危机,长期侵越战争影响,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2.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④ 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 ⑤ 中苏关系的破裂。 ⑥苏联经济长期比例失调,军事竞赛削弱力量 3.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⑦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万隆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⑧ 中国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结合课本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全球局势 学生看ppt了解概念。 组织学生看时间轴图片,了解事件发展顺序,进行思考 学生根据材料思考作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后回答。(预设:以军事竞赛为内容 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体现地缘政治特点 呈现自我控制机制) 学生阅读课本,勾画课本知识点,补充笔记 学生看ppt时间轴,了解时间顺序。 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后回答。(预设:世界上多种力量兴起,多极化发展) 学生看图片结合课本内容,总结知识点。
教学步骤4 两极格局的瓦解 10分钟 第三目 两极格局的瓦解 教师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113页,完成ppt上的表格 PPT展示材料: 设计目的:运用表格让学生更明晰事件的发展 教师讲解: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为苏联解体。解体的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给苏联带来了巨大打击。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课本上补充的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外部因素。苏联解体带来的影响是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而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进行尝试回答。
教学步骤 5 总结本课 2分钟 第四目 总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冷战与两极格局到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到最后两极格局的瓦解。 总结 探究与拓展: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了怎么样的启示? 1、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应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2、国家主权不容干涉,强行插手他国内政的行为不可取; 3、战争不应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手段 4、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加强对话与沟通 5、站在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学生进行思考回答。(进行发散性思维,可以有多种答案。例如,与热战相比,冷战是历史的进步;冷战双方对处理危机的自我控制机制,应该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的重要选择;克服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零和思维与冷战思维,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与合作共赢,应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