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这表明他( )
A.具有强烈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B.用理性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
C.对科学知识系统形成有重大影响 D.开创了撰写欧洲历史的先例
2.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大道已有372条之多,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景象;罗马帝国也留下了众多宏大壮观的建筑遗产,其中,壮丽的万神殿、宏伟的大竞技场是典型代表。据此理解此时古罗马帝国( )
①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②基督教信仰是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③联系加强促进经济贸易繁荣 ④发达交通直接沟通与中国汉朝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代埃及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西亚北非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文明成果与古埃及相关的有( )
①莎草纸 ②《吉尔伽美什》 ③象形文字 ④羽蛇神金字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古代世界第一个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俄罗斯帝国
5.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
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
6.“罗马获取了大量的战得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应用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或者运到奴隶市场出售:从而使奴隶制经济繁荣”。由此可见,早期罗马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农业的进步 B.区域市场的扩大 C.对外扩张 D.奴隶制的完善
7.收录于古罗马时代的公寓墙上的一则广告:“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的奴隶普利姆斯商约。”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 )
A.有复合式公寓建筑形态 B.有买卖房屋的一定程序
C.城市管道系统比较完备 D.限制了贵族的权力滥用
8.据统计,埃及境内的金字塔,大部分是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国王和王后的陵寝。主要建造者是普通农民。工期通常安排在泛滥季,每期调动数万人,修建一座陵墓总工期约为20年。这些信息说明,金字塔的修建( )
A.推动了埃及国家的形成 B.严重扰乱农业生产秩序
C.体现了国家的工程组织能力 D.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
9.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16世纪)开始直接地发展起来了”。材料主要认为罗马法
A.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B.对资产阶级的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C.促进了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发展
D.激发国民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10.柏拉图认为学园“作为统治者的一个训练基地,不仅仅是维护一种特殊的政治理论,而且还对学园的那些已经获得政权的成员们,提供实际的指导”,因此“学园”积极承担政治咨询和法律的修改、制定等工作。据此可知,这种“学园”( )
A.注重发挥教育的社会影响 B.关注公民的个性解放
C.一定程度为城邦政治服务 D.致力于维护公民权利
11.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他将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高声宣读:“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下列哪一社会群体可能不在“欢声四起”的范围内
A.贵族
B.农民
C.手工业者
D.新兴的工商业主
12.《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 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 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13.“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的正式契约。但是罗马法禁止赌博,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的价值观
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关注社会精神文明
14.公元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适用于
A.帝国境内的一切公民 B.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C.帝国境内的一切居民 D.帝国统治范围之外的很多居民
15.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马其顿人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这主要反映了( )
A.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B.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C.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D.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16.《摩奴法典》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对于故意杀死武士种姓道德高尚的人,苦行应该是对于杀害婆罗门所要求的四分之一;对于操行可嘉的吠舍,苦行只要八分之一;对准确执行义务的首陀罗,只要十六分之一”。这一条款规定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
A.佛教宽容慈悲的理念 B.法律的至上权威
C.婆罗门教的统治地位 D.森严的社会等级
17.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笈多帝国
18.罗马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孕育它生长的社会。它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它不只是罗马人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材料论述了罗马法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9.酒神节是雅典最重要的节庆之一、经常在城邦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举办。节日来临时,雅典公民几乎全部出动,十将军们会在戏剧开演前行祭酒礼,城邦要员集体也须出席酒神节戏剧公演活动。酒神节的举办( )
A.旨在强化城邦的共同体意识 B.助长了雅典城邦奢侈享乐之风
C.得益于雅典人文精神的觉醒 D.提高了雅典城邦的地位和名望
20.据记载,波斯一带的年轻人从小就阅读《荷马史诗》“唱颂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诗”;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就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而《埃涅阿斯纪》中可以看出很深的印度文学的烙印。由此可见,
A.文化传统将影响统治策略 B.希腊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源头
C.征服者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D.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材料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站在欧洲文明的视角上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四个王国来表达,分别为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分别代表古代欧洲文明的“幼年时期”“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之所以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主要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文明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的大国修建驿站的原因并简析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的理由。
22.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雅典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雅典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材料二: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又称“各族人民的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在法的渊源上,主要采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在内容上,更多的涉及财产关系和商业关系。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更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具有某种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性质,现代国际法的语源就直接来自万民法,产生于公元前242年。
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以及民主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罗马《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C
7.A
8.C
9.B
10.C
11.A
12.B
13.D
14.B
15.B
16.D
17.A
18.D
19.A
20.D
21.(1)共同点:驿站分布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注重对驿站的管理和维护;驿站使用受统治者管控。
(2)原因:帝国疆域的辽阔;维护统治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帝国社会组织力的强大。意义: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帝国统治);加强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文明的扩展。
(3)依据:罗马创立的共和制度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影响西方政治的发展;罗马的法律成为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
22.(1)历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特征: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疆域辽阔;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烈;帝国境内政治经济活动联系的加强;罗马皇帝对法律建设的重视,组织法学家们对法律的编创;公民法自身存在缺陷。
(3)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23.(1)差异:汉帝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罗马帝国对外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汉帝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于中央;罗马帝国的行省具有较大的自治权。汉帝国民众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罗马居民的个体意识强烈,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原因: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内部严重的阶级矛盾;地方分裂割据,威胁中央;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导致政局动荡;瘟疫动摇了民众的传统社会观念,道德体系崩塌。
(3)影响:同样面对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军队蛮族化程度加深,导致政局动荡;而汉帝国采取了有效措施维护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传播了汉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