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试题(一)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4分)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聚沙成塔 C.百炼成钢 D.铁杵成针2.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 D.糖类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C.分类回收垃圾 D.焚烧废弃塑料4.化肥被誉为粮食的“粮食”。下列物质能用作复合肥的是A.KNO3 B.K2SO4 C.NH4Cl D.Ca(H2PO4)25.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 B.干冰 C.金刚石 D.氢气6.有一瓶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下列物质在该瓶中燃烧后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木炭 B.硫 C.铁丝 D.红磷7.某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并用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2SO4固体。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溶解 B.稀释C.中和 D.蒸发8.化学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 B.水倒入时洒出烧杯外,质量分数变大C.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 D.实验中选用25mL规格的量筒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黄铜和黄金——稀盐酸 B.硬铝片和纯铝片——相互刻画C.氯化铵和硝酸铵——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水10.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触摸屏的制作离不开铟元素,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49 B.属于非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是In D.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1.将浓盐酸、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两种溶液变化的结果是A.质量都增大 B.质量都减小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12.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③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对准②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会燃烧C.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13.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金属可能是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14.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l0g,经测定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将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A.12g B.18g C.24g D.36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约占空气体积78%的气体的化学式______;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16.2023年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亚运会场馆的地面采用了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来增加防滑性,石墨烯是单层的石墨片,它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主火炬塔燃料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甲醇(CH3OH)中C、H的质量比为________。17.下图是利用Y型管探究CO2性质的实验。缓慢通入CO2后,燃着的木条b先熄灭,a后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为__________;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8.如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60℃时,将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g。19.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鉴别这五种溶液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则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D的名称是______;若加入的物质X为碳酸钠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0.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某化合物11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22gCO2和9gH2O,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2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1)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2)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压缩存储于高压罐中。22.(2分)用如图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经检验a管中产生H2,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什么 (2)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3.(3分)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的粗食盐水中可能含Na2SO4、MgCl2、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探究该粗食盐水中杂质的成分,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①取适量该粗食盐水,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③向步骤②的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适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请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3)由上述实验可知,此粗食盐水中含有什么杂质 24.(3分)下图1所示是一台简易“制氧机”,制氧原理是利用反应仓中的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产生O2。图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已知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1)请写出图1反应仓中H2O2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验证图1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O2 (3)实验室用过碳酸钠、MnO2和H2O制取O2,请从图2中选择发生、收集装置。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由青铜制成,青铜属于_____(填“合金”或“合成材料”)。(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在表面刷漆的措施,其原理是_______;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为验证Al(H)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是将铝条、铜条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实验二是将铝条放入CuSO4溶液中。有关这两个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只需做实验一就能得出结论;②实验二中有红色固体析出;③实验二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④实验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其中正确的描述有哪些 (4)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并检验反应的气体生成物。①请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中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不能达到,请说明原因。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5)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用“胆铜法”来制取铜,其原理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利用这种方法制取3.2g铜,至少需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是多少 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试题(一)化学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出其他合理答案,请参照评分标准给分。2.没有特别要求写化学式的,写化学式或名称均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D D A C D A B C B D D B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O N2 2KMnO4K2MnO4+MnO2+O2↑16.单质 3:117.密度比空气大 CO2+H2O=H2CO3CaCO3+2HCl=CaCl2+CO2↑+H2O18.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 3419.CuSO4 氯化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20.CH4+2O2CO2+2H2O C4H8O2三、简答题(共10分)21.(1)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分)(2)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分子的间隔变小(1分)22.(1)水中含氢元素 (1分)(2)2H2O2H2↑+O2↑ (1分)23.(1)2NaOH+MgCl2=Mg(OH)2↓+2NaCl(1分)(2)将②中的碳酸钠完全除去 (1分)(3)MgCl2和Na2SO4(1分)24.(1)2H2O22H2O+O2↑(1分)(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过滤仓的导管口,如果复燃,则是氧气(1分)(3)BC或BE(1分)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1)合金(1分)(2)隔绝空气、水(1分) Fe2O3+6HCl=2FeCl3+3H2O(1分)(3)①②④(1分)(4)①3CO+Fe2O32Fe+3CO2(1分)②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也能使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③取适量A中液体,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成分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未变红,则溶质成分为Na2CO3。(1分)(5)解:设需要铁粉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 (1分)56 64x 3.2g(1分)x=2.8g (1分)答:需要铁粉的质量为2.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