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监测(一)历史试题
2024.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良渚古城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有的墓葬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等,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良渚古城( )
A. 文明历史悠久 B. 出现早期国家
C. 阶级分化明显 D. 产生原始农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这些内容反映出良渚古城出现了贫富差距现象,说明社会阶级分化明显,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贫富分化与阶级分化,并没有体现时间上的久远,排除A项;仅从材料的信息不能看出当时有出现早期国家,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农耕出现的信息,不能体现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排除D项。故选C项。
2. 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由此可知,商朝时期( )
A. 文字开始出现 B. 社会长期动荡
C. 冶炼技术高超 D. 青铜文明灿烂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青铜器468件、礼器、武器、酒器”可知,商朝时期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可见青铜文明灿烂,D项正确;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A项;题干提到了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看不出社会长期动荡,排除B项;题干提到了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没有提到冶炼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3. 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这反映了当时( )
A. 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B. 石窟艺术,形态各异
C. 改革成功,习俗一统 D. 佛教盛行,题材单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反映了维摩诘的造像在云冈石窟中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但是洛阳龙门石窟中,其造像“头戴高帽,宽衣博带”即服饰带有汉族特征,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体现出文化交流,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两个石窟的创作题材相同,都是维摩诘像,排除B项;佛像的变化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但不能说习俗完全一统,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佛教题材单一,排除D项。故选A项。
4. 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这说明科举制( )
A.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消除了阶级差别
C.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 削弱了专制皇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可知,“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结合所学,科举制否定了以门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一条渠道,使广大平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员行列,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科举制对教育的影响,比如培养了更多的人才,提升了整体的文化水平,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冲击了旧贵族的统治,但不会完全消除阶级差别,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度增强了皇帝选人用人的权利,并没有削弱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表明宋代( )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止 B. 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C. 经济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D.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每五更燃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可知北宋都城汴京对夜市没有限制,表明有利的经济环境推动了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止,一直延续整个封建王朝,排除A项; 题干中为都城汴京的情况,并非商业市镇,排除B项; 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市集的限制,并非完全不再监管,排除D项。故选C项。
6. 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这说明商帮促进了( )
A 传统农业经济解体 B.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 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得出明清商人群体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C项正确;传统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商人社会地位并没有因为商帮的出现而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商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
A. 进一步传播了西学 B. 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 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D. 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丛报》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英文刊物,介绍了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而上述刊物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搜集了内陆地区的信息。 这些文章为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信息和参考,B项正确;介绍通商口岸的情况和传教士深入内地不会进一步传播了西学,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加剧了西方侵略,不会促进国人的觉醒,排除C项;中国融入世界包括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材料所述报刊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但没有到“促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国内主要电报线路(部分)设立的概况。据此推断洋务运动( )
年份 电报线路名称 经过主要城市 长度(公里)
1880年 天津上海线 天津—镇江—上海 1500
1886年 台湾陆线 基隆—淡水—台北—安平 400
1894年 新疆北路 乌鲁木齐—伊犁 650
A 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B. 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C. 改变了发展不平衡局面 D.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国内主要电线架设经过天津、上海、台北等城市,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洋务运动为社会发展培养了近代化的人才,比如创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其他地区的发展,不能看出是否改变了发展不平衡局面,排除C项;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比如外国商品的入侵等,排除D项。故选A项。
9. 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转身向东”的主要表现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转身向日本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1851年至1864年,在甲午战争之前,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运动,不涉及学习西方,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展开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武昌起义爆发11天后,英国《画报》增刊报道“辛亥革命”,预见革命的走势,然而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缺乏群众基础 B. 国际影响力大
C. 取得彻底胜利 D. 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武昌起义爆发11天后,英国《画报》增刊报道‘辛亥革命’,预见革命的走势,然而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可知,辛亥革命并不被中国人民所熟知,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对辛亥革命走势的判断,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国际影响力大,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彻底胜利,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未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学者们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目的是( )
A. 战胜封建礼教 B. 改变国民思想
C. 取代传统文化 D. 终结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学者们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反映出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目的是改变国民思想,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是用白话文的目的是传播新思想,并不是取代传统文化,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辛亥革命终结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毛泽东回忆说:“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来了个很好的工作,叫作走路搬家。”“走路搬家”指( )
A. 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三湾改编 D. 转战陕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来了个很好的工作,叫作走路搬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南方农村根据地基本丢失,革命的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陕北,B项正确;国共合作在1927年已经失败了,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后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项;三湾改编是在秋收起义之后,在材料中述事件之前,排除C项;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3. 1944年春节前后,上海沦陷区的爱国人士设计了一款开罗牌香烟烟标(如下图所示)。该烟标的设计理念是( )
A. 支持埃及人民 B. 发展实业救国 C. 坚信胜利在望 D. 打倒国民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印有开罗字样,结合时间背景可知,反映的是开罗会议的召开所产生的影响,其是中、美、英召开的反攻日本的会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且宣布日本占领的一切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是中国以四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故而其设计蕴含坚信胜利在望的信念,C项正确;烟标是由上海沦陷区的爱国人士设计的,不涉及支持埃及人民,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思潮,排除B项;1944年尚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合作,打倒国民政府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包干到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已经解放出来,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且农民已经从地主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已经解放出来,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与1952年相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8.5%,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这说明我国( )
A.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8.5%,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可知,1953—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D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事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并不能体现合理的工业布局,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是指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已经完成,排除B项;一五计划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次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造纸厂效益的提高得益于( )
A.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B. 政企分开多种经营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器了一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承包制,这样就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多种经营,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排除D项。故选C项。
17. 1972年,毛泽东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能够佐证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是( )
A. 出席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苏关系破裂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影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体现出“钥匙效应”,D项正确;A项是在1955年,在1972年之前,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1972年之前,排除B项;中苏关系破裂是在50年代末,排除C项。故选D项。
18.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某种突破”是指( )
A.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核大国的垄断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才会有“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的说法,B项正确;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9月,排除A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排除C项;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下表为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体育思想,其目的是( )
代表人物 体育思想特点
苏格拉底 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终身体育
柏拉图 音乐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心灵主宰身体,体育美即心灵美
亚里士多德 身体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体育课注重人格教育
A. 推动民主政治 B. 适应商业发展
C. 服务对外扩张 D. 塑造公民品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高尚的灵魂、心灵美、人格教育”可知,古希腊哲学家的体育思想注重人格的培养,塑造公民的品格,D项正确;题干中体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体育思想,没有提到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中古希腊哲学家的体育思想注重人格的培养,没有提到与商业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对外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中世纪时国王为城市颁布“特许状”,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权利和义务。可见,城市开展斗争的主要意图是( )
A. 拥护国王统治 B. 推动大学发展
C. 削弱割据势力 D. 争取城市自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和工商特权,……”说明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目的是获得城市自治权,D项正确;“特许状”内容体现不出获得国王保护的目的,排除A项;大学的发展是其客观影响,并不是主观目的,排除B项;“削弱割据势力”是国王颁发“特许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1.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见拿破仑( )
A. 阻碍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B. 推翻了欧洲封建统治
C.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精神 D. 支持了德国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捍卫大革命成果,打击欧洲封建统治,传播资本主义的思想,C项正确;拿破仑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排除A项;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支持德国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无征税权;13世纪末基本确立议会制度;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可见英国( )
A. 政体选择受传统影响 B. 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
C. 君主与议会权力均衡 D. 君主立宪制符合世界潮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格兰早在1215年就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这说明了英国具有议会传统。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政体受政治传统影响,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政体受政治传统影响,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因此,题干材料无法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议会与君主制衡的信息,且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是国王权力受限,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涉及到了英国,无法说明君主立宪制符合世界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到35万之多。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人口的剧增 B. 加速城市化进程
C. 缓和了阶级矛盾 D. 避免了经济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阅读题干材料可知,从1760年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这反过来又促进城市化,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英国1760—1851年的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从中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矛盾得以缓和的信息,排除C项;工业革命并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4.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这里的“护理”是指( )
A.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C.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所谓的“护理”,是指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A项正确;根据“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可得出与真正的战争无关,排除B项;美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C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国家干预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25. 观察下面的《非洲独立进程图(截止到1990年)》,该图可用于说明(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非洲独立进程图、截止到199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持续发展,到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D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排除A项;题干示意图反映的是非洲国家的独立进程,看不出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题干示意图反映的是非洲国家的独立进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 中国古代史同时也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表现。
材料三 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面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
【答案】(1)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对待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反对民族歧视,主张一视同仁,在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上体现了民族自治的色彩
(3)清军留守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府、县机构,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放松海禁及两岸往来的限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可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小问2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很少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可知,对待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根据材料“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可知,反对民族歧视,主张一视同仁;根据材料“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可知,在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上体现了民族自治的色彩。
【小问3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作用”可知,清军留守台湾;根据材料“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和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府、县机构;根据材料“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可知,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根据材料“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可知,放松海禁及两岸往来的限制。
27. 广告、报刊是时代的印记,反映时代的特征,见证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上海等地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众多报纸杂志创刊,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型广告随之从西方移植而来。1861年《上海新报》在创刊号上宣称办报宗旨在于“观此新报,即可知某行现有某货,定于某日出售”。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广告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京青年学生于1919年1月创刊《新潮》杂志,介绍西洋思想,批评时弊,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影响。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并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建立分会。青年学生创建的这些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摘编自刘祥英《五四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某地区报刊行业发展概况表。
时间 概况
1989年 《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600余万元,较1983年的56万元增长了近11倍
1995年 《华西都市报》报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
2010—2015年 《成都商报》已拥有500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万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行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1)原因: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近代新式报刊的创办;西方商业广告的影响;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2)背景: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的创建;五四运动的影响;青年学生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的空前高涨;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认识: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行业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或注重经济效益)、关注民生(或注重市民新闻)、关注新闻质量、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的特点,这满足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需求,如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新媒体的出现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上海等地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可知,原因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众多报纸杂志创刊"可知,原因是近代新式报刊的创办;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型广告随之从西方移植而来”可知,原因是西方商业广告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多数洋货还被视为时尚物品和中高档用品,在城里人和乡镇中上流社会流行开来”可知,原因是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青年学生创建的这些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可知,“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有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的创建;根据材料二“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可知,该现象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所以“蒙运动"不断高然的原因有五四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有青年学生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的空前高张;根据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可知,“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有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小问3详解】
认识从特点和时代背景方面展开即可,如特点方面,根据材料三“1989年《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600余万元,较1983年的56万元增长了近11倍”可知,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1995年《华西都市报》报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可知,关注民生、关注新闻质量;根据材料三“2010—2015年《成都商报》已拥有500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万”可知,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时代背景方面,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报纸的变化可知,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是当下的时代需求。
28.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给欧洲国家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使在随后发生的非殖民化进程成为可能。1914-1918年战争加速了欧洲控制地区的民族主义的发生,为独立和民族自决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前强大。由于美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不同,双方逐渐脱离大国合作政策而转向对抗。于是,冷战就在双方的政策与行动的对立互动中爆发了。随着冷战的发展,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两极格局也逐渐定型。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 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致辞
(3)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发展的趋势。据材料三,概括应对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
【答案】(1)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因素:国家力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等;过程: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的破裂,冷战开始。1949年,东德西德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冷战格局的基本形成。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至此,美苏两国的对战发展成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3)趋势:多极化趋势;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一“给欧洲国家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发生在欧洲。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小问2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二“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前强大。由于美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不同,双方逐渐脱离大国合作政策而转向对抗”可知,美苏两国国家力量的变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不同都是影响国家格局演变的因素。
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的破裂,冷战开始。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1949 年 9 月, 在 美、 英、 法 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 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 称“ 民 主 德 国 ” 或“ 东 德 ”。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1955 年,苏联同 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小问3详解】
趋势: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也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方案:根据材料三“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认为应对世界问题的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监测(一)历史试题
2024.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良渚古城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有的墓葬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等,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良渚古城( )
A. 文明历史悠久 B. 出现早期国家
C. 阶级分化明显 D. 产生原始农耕
2. 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由此可知,商朝时期( )
A. 文字开始出现 B. 社会长期动荡
C. 冶炼技术高超 D. 青铜文明灿烂
3. 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这反映了当时( )
A. 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B. 石窟艺术,形态各异
C. 改革成功,习俗一统 D. 佛教盛行,题材单一
4. 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这说明科举制( )
A.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消除了阶级差别
C.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 削弱了专制皇权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表明宋代( )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止 B. 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C. 经济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D.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6. 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这说明商帮促进了( )
A. 传统农业经济解体 B.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 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7.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
A. 进一步传播了西学 B. 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 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D. 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8. 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国内主要电报线路(部分)设立的概况。据此推断洋务运动( )
年份 电报线路名称 经过主要城市 长度(公里)
1880年 天津上海线 天津—镇江—上海 1500
1886年 台湾陆线 基隆—淡水—台北—安平 400
1894年 新疆北路 乌鲁木齐—伊犁 650
A. 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B. 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C. 改变了发展不平衡局面 D.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9. 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转身向东”的主要表现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10. 武昌起义爆发11天后,英国《画报》增刊报道“辛亥革命”,预见革命的走势,然而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缺乏群众基础 B. 国际影响力大
C. 取得彻底胜利 D. 实现民族独立
11.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学者们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目的是( )
A. 战胜封建礼教 B. 改变国民思想
C. 取代传统文化 D. 终结专制统治
12. 毛泽东回忆说:“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来了个很好的工作,叫作走路搬家。”“走路搬家”指( )
A. 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三湾改编 D. 转战陕北
13. 1944年春节前后,上海沦陷区的爱国人士设计了一款开罗牌香烟烟标(如下图所示)。该烟标的设计理念是( )
A. 支持埃及人民 B. 发展实业救国 C. 坚信胜利在望 D. 打倒国民政府
14. “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包干到户”
15. 与1952年相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8.5%,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这说明我国( )
A.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
16.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次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造纸厂效益的提高得益于( )
A.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B. 政企分开多种经营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7. 1972年,毛泽东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能够佐证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是( )
A 出席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苏关系破裂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某种突破”是指( )
A.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 下表为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体育思想,其目的是( )
代表人物 体育思想的特点
苏格拉底 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终身体育
柏拉图 音乐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心灵主宰身体,体育美即心灵美
亚里士多德 身体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体育课注重人格教育
A. 推动民主政治 B. 适应商业发展
C. 服务对外扩张 D. 塑造公民品格
20. 中世纪时国王为城市颁布“特许状”,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权利和义务。可见,城市开展斗争的主要意图是( )
A. 拥护国王统治 B. 推动大学发展
C. 削弱割据势力 D. 争取城市自治
21.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见拿破仑( )
A. 阻碍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B. 推翻了欧洲封建统治
C.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精神 D. 支持了德国民族独立
22.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无征税权;13世纪末基本确立议会制度;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可见英国( )
A. 政体选择受传统影响 B. 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
C. 君主与议会权力均衡 D. 君主立宪制符合世界潮流
23. 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到35万之多。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人口的剧增 B. 加速城市化进程
C. 缓和了阶级矛盾 D. 避免了经济危机
24.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这里的“护理”是指( )
A.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C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5. 观察下面的《非洲独立进程图(截止到1990年)》,该图可用于说明(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 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 中国古代史同时也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表现。
材料三 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面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
27. 广告、报刊是时代的印记,反映时代的特征,见证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上海等地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众多报纸杂志创刊,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型广告随之从西方移植而来。1861年《上海新报》在创刊号上宣称办报宗旨在于“观此新报,即可知某行现有某货,定于某日出售”。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广告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京青年学生于1919年1月创刊《新潮》杂志,介绍西洋思想,批评时弊,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影响。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并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建立分会。青年学生创建的这些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摘编自刘祥英《五四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某地区报刊行业发展概况表。
时间 概况
1989年 《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600余万元,较1983年的56万元增长了近11倍
1995年 《华西都市报》报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
2010—2015年 《成都商报》已拥有500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万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行业发展的认识。
28.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给欧洲国家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使在随后发生的非殖民化进程成为可能。1914-1918年战争加速了欧洲控制地区的民族主义的发生,为独立和民族自决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前强大。由于美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不同,双方逐渐脱离大国合作政策而转向对抗。于是,冷战就在双方的政策与行动的对立互动中爆发了。随着冷战的发展,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两极格局也逐渐定型。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 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致辞
(3)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发展趋势。据材料三,概括应对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