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高一年级期中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学者王家范指出:农业(狭义的栽培农业)的发明是人类体质进化完成之后又一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攫食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始了孕育文明诞生的历程。据此可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源是( )
A.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文字的发明
C. 社会分工的形成 D. 生产力发展
2.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据此分析可知( )
A. 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B. 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出人类的早期文明
C. 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 文明最早诞生于西亚两河流域和非洲尼罗河流域
3. 以史诗的形式保存了两河流域上古时代历史的是
A. 《罗摩衍那》 B. 《摩诃婆罗多》 C. 《荷马史诗》 D. 《吉尔伽美什》
4.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如图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
A. 人口迁徙促进族群融合 B. 统一民族国家的创建
C. 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D. 种姓制度的形成过程
6.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针对公民大会对其修建大型公共建筑开销过大的指责,称愿意自掏腰包修建公共建筑,但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民众闻讯,立即表示他可以随意从国库中取钱修建公共建筑,不用吝啬钱财。这一现象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主义兴起 B. 经济实力强大
C 注重防止腐败 D. 城邦意识浓厚
7. 从埃及的图画里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们在埃及和克里特之间进行着相当可观的商业,克里特的宗教则与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教有着许多的相同点。由此可知( )
A. 古代埃及贸易发达 B. 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
C. 古代文明存在交流 D. 希腊宗教从属于亚洲
8. 非洲某国将石头城遗址放在国徽的图案当中。石头文化是指
A. 玛雅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阿克苏姆文明 D. 大津巴布韦文明
9. 751年,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该材料能佐证
A. 古代中国与非洲有交往 B. 郑和最先开辟中国通往非洲航路
C. 非洲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非洲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十分发达
10.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①大津巴布韦②阿克苏姆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 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 B. 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C. 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D. 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12. 18世纪后期,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工业革命 C. 太平洋贸易 D. 新航路开辟
13. 但丁《神曲》全诗分三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自由主义 B. 科学精神 C. 古典主义 D. 人文主义
14. 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 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 批判君主专制
C. 质疑世俗国王的权力 D. 主张社会契约
15.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波兰伟大天文学家。他18岁进入克拉科夫大学读书,掌握了大量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其后,他又到意大利的罗马大学任天文学教授。据此可知,当时( )
A. 科学精神已成文化主流 B. 教育发展影响科学革命
C. 启蒙运动产生广泛影响 D. 世界各地交通条件改善
16.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下列法律文件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17.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其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其什么也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君权神授
C. 掌控议会
D. 统而不治
18.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了共和制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美国和德国 C. 英国和美国 D. 美国和法国
19.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议会改革
20. “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 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 英国在18世纪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在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B. 人口增长过快 C. 工业城市环境恶化 D. 食物严重短缺
22.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主要的工人运动有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④巴黎公社建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3. 这部著作“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里“新的世界观”是指
A. 人文主义 B. 空想社会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24. 巴黎公社成立后,即颁布法令规定人们可免缴三个季度的房租;规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年薪最高不得超过6000法郎,废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公社还规定工厂主不得随意对工人罚款和克扣工资,教会与学校相分离。这些法令规定反映出巴黎公社( )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注重维护民众的利益
C. 加强对官员廉政建设 D. 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欧洲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黑暗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
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当领主自用地分割出租了之后,劳役剥削也随之不复存在了,庄园也就宣告解体。
——选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第四版】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哪些变化?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幅图(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主要因素。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3-2024高一年级期中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学者王家范指出:农业(狭义的栽培农业)的发明是人类体质进化完成之后又一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攫食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始了孕育文明诞生的历程。据此可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源是( )
A.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文字的发明
C. 社会分工的形成 D. 生产力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农业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攫食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始了孕育文明诞生的历程,而农业的发明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项正确;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排除AC项;文字是出于记事需要作出的一大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排除B项。故选D项。
2.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据此分析可知( )
A. 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B. 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出人类的早期文明
C. 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 文明最早诞生于西亚两河流域和非洲尼罗河流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主要是大河文明,这说明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A项正确;古希腊是海洋文明,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之间有交流,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不同文明产生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3. 以史诗的形式保存了两河流域上古时代历史的是
A. 《罗摩衍那》 B. 《摩诃婆罗多》 C. 《荷马史诗》 D. 《吉尔伽美什》
【答案】D
【解析】
【详解】《吉尔伽美什》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两河流域)苏美尔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克英雄吉尔伽美什的赞歌,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是印度地区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古希腊的,排除。
4.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襌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③,故C正确;①是北京地区,②是南京地区,④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
5. 如图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
A. 人口迁徙促进族群融合 B. 统一民族国家的创建
C. 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D. 种姓制度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可知,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在古印度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等级结构,没有体现族群融合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当时的印度确立了统一民族国家,排除B项;佛教出现实在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
6.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针对公民大会对其修建大型公共建筑开销过大的指责,称愿意自掏腰包修建公共建筑,但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民众闻讯,立即表示他可以随意从国库中取钱修建公共建筑,不用吝啬钱财。这一现象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主义兴起 B. 经济实力强大
C. 注重防止腐败 D. 城邦意识浓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及逻辑推理意识。材料信息的逻辑如下:公共建筑开支大→公民大会指责→伯里克利:自己出钱但留名→民众:这样啊?那随便花。据此可知,相比于开支大,雅典民众更在意在城邦中个人的声望过大,不想突出个人的作用,故选D。其他选项与材料的逻辑不符合,都可以排除。
7. 从埃及的图画里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们在埃及和克里特之间进行着相当可观的商业,克里特的宗教则与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教有着许多的相同点。由此可知( )
A. 古代埃及贸易发达 B. 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
C. 古代文明存交流 D. 希腊宗教从属于亚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克里特和古埃及之间存在商贸往来,克里特的宗教与亚洲地区存在相同点,这都说明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古代埃及贸易发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并不能说明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排除B项;希腊的宗教从属于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
8. 非洲某国将石头城遗址放在国徽的图案当中。石头文化是指
A. 玛雅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阿克苏姆文明 D. 大津巴布韦文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著名的石头城遗址就位于津巴布韦境内,石头城遗址正是大津巴布韦文化的中心,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9. 751年,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该材料能佐证
A. 古代中国与非洲有交往 B. 郑和最先开辟中国通往非洲航路
C. 非洲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非洲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十分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和元朝时期都有中国人抵达非洲并记载了相关见闻,这说明古代中国与非洲之间存在交往,A项正确;郑和是明朝航海家,“最早”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非洲杯阿拉伯帝国统治,“非洲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十分发达”更是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10.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①大津巴布韦②阿克苏姆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均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①②均属于古非洲文明的代表,不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11.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 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 B. 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C. 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D. 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传统商路被阻断、传播天主教、《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及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材料“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是对新航路开辟背景的描述,A项正确;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非背景,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背景需要从政治前提、资金、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去分析,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 18世纪后期,欧洲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工业革命 C. 太平洋贸易 D. 新航路开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三角贸易航程的描述,所以这段话描述的是三角贸易,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主要是工业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与贩运奴隶不符,排除B项;太平洋贸易航程主要在太平洋,材料描述的贸易航程主要是在大西洋,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始于15世纪末,是在三角贸易出现之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但丁《神曲》全诗分三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自由主义 B. 科学精神 C. 古典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但丁《神曲》全诗分三部”,“人类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可以看出但丁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人文主义思想,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 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 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 批判君主专制
C. 质疑世俗国王的权力 D. 主张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马丁·路德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这就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A项正确;宗教改革并不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加强世俗王权,而非质疑,排除C项;启蒙运动主张社会契约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他18岁进入克拉科夫大学读书,掌握了大量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其后,他又到意大利的罗马大学任天文学教授。据此可知,当时( )
A. 科学精神已成文化主流 B. 教育发展影响科学革命
C. 启蒙运动产生广泛影响 D. 世界各地交通条件改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他18岁进入克拉科夫大学读书,掌握了大量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可知,大学教育使哥白尼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说明当时大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B项正确;科学精神已成文化主流过于绝对,排除A项;启蒙运动17世纪时才产生,排除C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下列法律文件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项;《独立宣言》的颁布,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其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其什么也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君权神授
C. 掌控议会
D. 统而不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出访对外代表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国王无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因此ABC项均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 “享有盛誉”,故D项正确。
18.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了共和制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美国和德国 C. 英国和美国 D. 美国和法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两种形式,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美国和法国属于民主共和制,D项正确;英国和德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议会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推动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进入了“蒸汽时代”,C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排除A项;殖民扩张涉及的是对殖民地半殖民的掠夺和侵略,材料涉及的是内部的变革,排除B项;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有更多的席位,促使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 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1831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人民普遍开始穿着袜子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人们普遍穿着袜子并不能说明生活质量提升,排除B项。C错在“更懂得生活享受”,仅从穿袜子普及了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不对,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作用。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详解】
21. 英国在18世纪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在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B. 人口增长过快 C. 工业城市环境恶化 D. 食物严重短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前半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从而使得民众死亡率上升,C项正确;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排除A项;人口增长过快不是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带来的是食物的不断丰富,排除D项。故选C项。
22.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主要的工人运动有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④巴黎公社建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题目设问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主要的工人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主要包括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等,①②③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与题目要求的时间不符,故④排除。本题选C项,排除ABD。
23. 这部著作“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里“新的世界观”是指
A. 人文主义 B. 空想社会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新的世界观”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故答案为D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不主张阶级斗争,排除B项;现实主义是指批判揭露社会现实的文艺潮流,排除C项。
24. 巴黎公社成立后,即颁布法令规定人们可免缴三个季度的房租;规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年薪最高不得超过6000法郎,废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公社还规定工厂主不得随意对工人罚款和克扣工资,教会与学校相分离。这些法令规定反映出巴黎公社( )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注重维护民众的利益
C. 加强对官员廉政建设 D. 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法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委员和公职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社会的公仆,规定人们可免缴房租,规定公职人员的最高薪资和不得随意克扣工人工资等说明巴黎公社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社还要求教会与学校分离,有利于清除学校中的教会人士、宗教遗迹,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都是坚持人民主体的体现,B项正确;巴黎公社并没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排除A项;“加强廉政建设”只是材料部分信息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的举措,如废除旧军队、旧警察等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欧洲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黑暗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
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当领主自用地分割出租了之后,劳役剥削也随之不复存在了,庄园也就宣告解体。
——选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第四版】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哪些变化?
【答案】(1)①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森严;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难以形成;
②经济上:实行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自给自足;
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兴办大学,发展新教育;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及所学可得出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森严;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难以形成;由材料“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及所学可得出实行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自给自足;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由材料“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及所学可得出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由材料“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可得出兴办大学,发展新教育;结合所学可得出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幅图(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
【答案】(1)结论:玉米在16世纪中期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玉米在17世纪初已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玉米由观赏性植物逐渐转变为农作物;由个别地区传播转变为欧洲广泛传播。
(2)影响:增加了粮食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改变了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于王权的强化和国家的扩张;过度开垦破坏生态环境;客观上为奴隶贸易创造条件。
(3)因素:交通条件;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统治者政策;物种自身的适应性;科技发展水平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之物种的交换。
结论:根据材料“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可知,玉米在16世纪中期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根据材料“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可知,玉米在17世纪初已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根据材料“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可知,玉米由观赏性植物逐渐转变为农作物;根据材料“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可知,由个别地区传播转变为欧洲广泛传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之物种的交换。
影响:根据材料“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可知,增加了粮食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改变了饮食结构,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根据材料“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可知,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可知,有利于王权的强化和国家的扩张;根据材料“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可知,客观上为奴隶贸易创造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度开垦破坏生态环境。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之物种的交换。
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影响物种交流的因素可以从交通条件、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统治者政策、物种自身的适应性、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回答。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或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阐述:古埃及位于尼罗河中下游,定期泛滥的河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为埃及文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不仅形成了统一的王朝,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官僚系统,并诞生了金字塔、太阳历等文明成果。而同为大河文明的印度则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催生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则因多山少平原,陆路交通不便,导致城邦林立,加之发达的海外商贸经济,使希腊出现了如雅典这样的小国寡民的民主城邦,公民不仅可以担任公职,而且可以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这一民主政治的氛围也孕育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如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哲学等。
总而言之,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等多种原因,古代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多元化的特点。
示例二
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欧美诸国纷纷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上却各不相同。英国鉴于宪政传统和强大的封建势力,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并以立法的方式将权力中心逐步转移至议会,国王最终沦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美国则从殖民地社会跨越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早期领导人多受启蒙思想影响,建国后选择了总统共和制,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行政、立法、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德国则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议会和首相均受制于君主,该制度虽有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
总而言之,欧美诸国虽然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在组织架构和内在实际上仍有众多差异性,这也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多样性特点的体现。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围绕主题“文明多样性”,根据材料“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论题是文明是多样的,每种文明因其面对的时代背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西方国家的近代化道路亦是如此。然后结合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的情况进行阐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各国在走上现代化道路和推动现代化进程中都依据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这正是文明多样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