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经典题型检测卷(综合练习)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单元经典题型检测卷(综合练习)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单元经典题型检测卷(综合练习)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要想了解不同年级同学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先( )。
A.组织采访活动 B.开一次交流会 C.设计调查表调查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1 B.2 C.3
3.下列算式中,商是6的算式是( )。
A.2×3 B.18÷3 C.6÷3
4.72里面有( )个9。
A.6 B.7 C.8
5.下面算式,得数和“9×6-6”相等的是( )。
A.8×6 B.9×5 C.8×7
二、填空题
6.开关推拉门的运动是( )现象,自行车的踏脚运动是( )现象。(填“旋转”或“平移”)
7.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8.( )的7倍是28;9的( )倍是27。
9.赵老师给班级里的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劳动,每组6人,可以分成6组。如果每组9人,可以分成( )组。共有( )人参加劳动。
10.把6×4=24,24+3=27,合并成综合算式是( )。
11.小明折8只纸鸽子用了2张纸,7张这样的纸可以折( )只纸鸽子。
三、判断题
12.用“正”收集数据,一个“正”代表数量1。( )
13.24÷6的商比20÷5的商要大。( )
14.把3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列式:32÷4。( )
15.这三个图形分别沿一条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
16.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四、计算题
17.直接写得数。
3×6= 56÷8= 9×9= 14÷2= 72-20=
9×4= 54÷9= 35÷7= 1×8= 26+74=
18.脱式计算。
80-12-28 3×8÷4 21÷7+29
19.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五、作图题
20.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六、解答题
21.锅里有25条鱼,全部分给5只小猫,如果每只小猫分的一样多,每只小猫分了多少条鱼?
22.妈妈买了6瓶消毒液,每瓶6元。如果用这些钱买4元一瓶的消毒液,能买几瓶?
23.教室里原来有64张椅子,已经搬走了36张。如果把剩下的椅子摆成4排,平均每排摆几张?
24.李明同学从小喜欢打乒乓球,他的理想是当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他要买1个乒乓球和一副球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5.下面是二(1)班学生暑假期间在读经典名著活动中的读书情况。
书目 《千家诗》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增广贤文》
人数 3 6 2 5 12 4
(1)全班一共有( )人。
(2)阅读( )的人数最多,阅读( )的人数最少。
(3)阅读《千字文》的人数比阅读《弟子规》的人数少( )人。
(4)二(1)班要在图书角增添一些经典名著,你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要想知道“不同年级同学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先设计调查表调查,收集数据,即把不同年级同学课外阅读习惯收集起来,再汇总统计结果,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要想了解不同年级同学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先设计调查表调查。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调查步骤的掌握情况。
2.A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由此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作图如下:
轴对称图形有1个。
故答案为:A
3.B
【分析】根据表内乘法和除法运算,算出各个选项的得数,再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2×3=6,乘数×乘数=积,所以2×3的积是6,不符合题意。
B.18÷3=6,被除数÷除数=商,所以18÷3的商是6,符合题意。
C.6÷3=2,所以6÷3的商是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求72里面有几个9,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计算。
【详解】72÷9=8
72里面有8个9。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表内除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与对应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
5.A
【分析】分别计算出题干及选项中四个算式的值,看哪个选项中算式的值与题干中算式的值相等即可。
【详解】9×6-6
=54-6
=48
A.8×6=48
B.9×5=45
C.8×7=56
得数和“9×6-6”相等的是8×6。
故答案为:A
6. 平移 旋转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那么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依此填空。
【详解】开关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自行车的踏脚运动是旋转现象。
【点睛】熟练掌握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5 15÷3=5(份)
【分析】求可以分成几份,即15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详解】15÷3=5(份)
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5份,算式是15÷3=5(份)。
8. 4 3
【分析】求28是谁的7倍,用除法计算;求27是9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28÷7=4;27÷9=3;
所以( 4 )的7倍是28;9的( 3 )倍是27。
9. 4 36
【分析】根据题意,用组数×每组人数,即可求得总人数;总人数÷每组人数,即可求得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6=36(人)
36÷9=4(组)
所以如果每组9人,可以分成4组;共有36人参加劳动。
10.6×4+3=27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根据题意,先计算出6×4的积,再用积加上3,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列综合算式即可。
【详解】把6×4=24,24+3=27,合并成综合算式是:6×4+3=27。
11.28
【详解】略
12.×
【分析】“正”字计数法一笔表示数量1,一个“正”表示数量5,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一个“正”代表数量5。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正”字计数法的认识。
13.×
【分析】根据5和6的乘法口诀,分别求出两个算式的商,再比较大小。
【详解】24÷6的商是4,20÷5的商也是4,两个算式的商相等,原题结论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3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根据公式:总数÷平均分的份数=1份量,据此列除法算式即可。
【详解】把3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列式如下:32÷4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平均分的意义及应用。
15.√
【分析】
由题意可知,都是轴对称图形,所以这三个图形分别沿一条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详解】
这三个图形分别沿一条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
16.√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18;7;81;7;52;
36;6;5;8;100;
【详解】略
18.40;6;32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题中算式均按照从左往右计算即可。
【详解】(1)80-12-28
=68-28
=40
(2)3×8÷4
=24÷4
=6
(3)21÷7+29
=3+29
=32
19.2×7=14;7×2=14
14÷2=7;14÷7=2
【详解】略
20.
【详解】略
21.5条
【分析】求每只小猫分了多少条鱼,就是把25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详解】25÷5=5(条)
答:每只小猫分了5条鱼。
【点睛】本题考查表内除法的应用,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22.9瓶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买消毒液的瓶数×每瓶的价钱=妈妈买消毒液的总钱数,因此,妈妈买消毒液的总钱数÷4=可以买的瓶数,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6×6÷4
=36÷4
=9(瓶)
答:如果用这些钱买4元一瓶的消毒液,能买9瓶。
23.7张
【分析】先用64减36求出搬走36张椅子后还有几张椅子,因为要把剩下的椅子摆成4排,所以再用这个差除以4即可解答。
【详解】(64-36)÷4
=28÷4
=7(张)
答:平均每排摆7张。
24.51元
【分析】根据乒乓球每盒36元,每盒里面有6个,用36÷6求出每个乒乓球的价格,再加上一副球拍的价格,即可求出买1个乒乓球和一副球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6÷6+45
=6+45
=51(元)
答:他要买1个乒乓球和一副球拍一共需要51元钱。
25.(1)32;
(2)《弟子规》;《百家姓》;
(3)7;
(4)读《弟子规》的人多,建议增添《弟子规》。(答案不唯一)
【分析】
(1)将读每种书的人数相加就是全班的人数;
(2)比较读每种书人数的大小,找到最多的和最少的;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4)根据题中数据提出合适的建议即可。
【详解】(1)3+6+2+5+12+4=32(人)
全班一共有32人。
(2)12>6>5>4>3>2
阅读《弟子规》的人数最多,阅读《百家姓》的人数最少。
(3)12-5=7(人)
阅读《千字文》的人数比阅读《弟子规》的人数少7人。
(4)读《弟子规》的人多,建议增添《弟子规》。(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