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 单元四 法治精神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 单元四 法治精神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单元四 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 中考大单元复习
板块:法治教育
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法治精神 认识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担当意思。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
核心考点梳理
(一)追求自由平等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①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核心考点梳理
(一)追求自由平等
自由 3.认识自由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 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犯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平等 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6.怎样践行平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一)追求自由平等
核心考点梳理
直击中考
1.(2023·湖南湘潭)这是某图书馆专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走道上铺设着一圈盲道,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盲杖……该图书馆的这些举措( )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②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③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④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
直击中考
2.(2023·四川巴中)随着“它”经济的兴起,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某市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犬管理条例》。对于该条例的实施,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小王: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小南: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小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小陈:养狗是我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3.(2023·北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同学说,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规则是在人们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④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直击中考
③不符合题意;
B
直击中考
4.(2023·贵州铜仁)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让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假期,某校九年级(1)班建立了班级学习群,小虎同学每天在群里发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经同学们多次提醒后,他不仅不改正,还反驳:“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谁也没权管,网上发言就是自由!”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虎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并分析。
小虎的观点是错误。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你有网上发言的自由,但也要遵守班级纪律,不得在班级学习群里发布与学习无关的信息。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虎你有网上发言的自由,但不得损害其他同学在班级学习群里学习的权利和自由。
(二)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考点梳理
1.公平的价值
2.正义的价值
①对个人: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对社会: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公平 怎样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地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地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取合理合法地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地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核心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梳理
(二)维护公平正义
正义 如何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核心考点梳理
(二)维护公平正义
国家采取一系列民生举措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①制定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规、法律援助制度等司法救济制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提高个税起征点。
④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
⑤实施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
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⑦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
直击中考
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王先生对其妻张女士长期实施家庭暴力,张女士担心起诉离婚后丈夫会对她进行报复,于是向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承办法官在受理当日即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王先生对张女士实施家庭暴力以及骚扰、跟踪、接触张女士及其近亲属,责令王先生迁出张女士住所,如被申请人违反上述指令,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说明( )
①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院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强有力抓手
③法院依法严打侵害妇女权益犯罪行为,为有困难的妇女提供司法援助
④“人身安全保护令”切实维护妇女在人格、人身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不一定都构成犯罪
④:题文材料说明国家切实维护妇女在人格、人身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保护令”只是人民法院维护公民权益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不是主体,④说法错误
C
直击中考
2.(2023·北京)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上图是2022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由此可推断出( )
A.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我国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C.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数量有所增加
D.我国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
C:题文中体现的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各级各类学校数量的增加,
还没有建成全
B
直击中考
3.(2023·黑龙江牡丹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有利于( )
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③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④彻底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直击中考
4.(2023·海南)学校在调查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发现小南是目击者,老师向他了解情况,小南说:“当时我不知道能做什么,我要是告诉老师,他们可能会报复我,我要保护自己,而且这事与我无啊,我也没必要管。”
请你对小南的观点进行辨析。
小南的观点是片面的。
①守护正义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小南可以通过虚张声势、报告老师等方式为被欺凌的同学提供帮助。②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多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会给小南提供保护,避免他受到伤害。因而我们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③身为未成年人,小南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欺凌,有保护自己的意识是正确的。④同一切侵犯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所以,我们要敢于并善于同校园欺凌行为作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