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单元三 依法治国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单元三 依法治国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单元三 依法治国
@道德与法治 中考大单元复习
板块:法治教育
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依法治国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观念
核心考点梳理
1.法治意义(作用或重要性) 对国家和社会
对公民
2.法治的要求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一)法治道路
核心考点梳理
3.全面依法治国 地位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目标
新方针
三统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法治道路
知识拓展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前提)
严格执法 (关键)
公正司法 (保障)
全民守法(基础)
人大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全面依法治国新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直击中考
1.(2023·青海西宁)请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选出主体、事例和要求搭配相一致的排序( )
主体 事例 要求
立法机关 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即将为“第三极”的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_________
行政机关 青海省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国家网信、工信等部门,集中查处一批电信诈骗的违法案例,依法处置、坚决打击。 _________
司法机关 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行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让司法成果更加可触可感。 _________
全体公民 西宁市某社区通过开展“法律讲堂”、发放法治宣传手册等系列活动,努力使每一位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_________
①公正司法 ②全民守法 ③科学立法 ④严格执法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D
直击中考
2.(2023·贵州黔东南)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该法的表决通过( )
A.有利于以良法之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B.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念
C.体现民主立法,有效促进了公正司法
D.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B: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A
科学立法
立法权
核心考点梳理
1.认识人民政府 政府的作用
政府权力的来源
政府的宗旨
政府的工作要求
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①管理社会生活 ②提供公共服务
人民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行政
(二)法治政府
核心考点梳理
(二)法治政府
2.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公民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直击中考
1.(2023·江苏淮安)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办理渠道;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难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范围……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 )
A.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C.不断提升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
D.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未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B题文材料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C.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
行政机关(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D
直击中考
2.(2023·浙江嘉兴)嘉兴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开展“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着力破解重复“拍照”的烦恼,打通了交通、教育等19个部门201项涉照业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这( )
①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②杜绝了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③体现了行政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促进了行政机关之间相互配合,提高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题干没体现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D
3.(2023·四川巴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行使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直击中考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政府应当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政府要做到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C
核心考点梳理
(三)厉行法治
1.怎样厉行法治? 国家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
公民
①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⑤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⑥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⑦积极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核心考点梳理
(三)厉行法治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2023·海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德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B.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只有道德和法律
C.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治的作用大于德治
D.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直击中考
AC:德治和法治同样重要
B.社会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D
直击中考
2.(2023·江苏南通)陈某某在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金顶摩崖”石壁处刻画,对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其承担文物修复费、修复方案设计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一判决( )
①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体现了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③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文明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题文中陈某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并未构成犯罪
③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C
3.(2023·江苏南通)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增加,有关停车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规范停车收费,某市政府邀请了政府部门人员、专家学者、经营者、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参加停车收费标准听证会。
(1)该市政府为什么要举行停车收费标准听证会
停车扫码缴费时,有些停车场的经营者强制要求车主填写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后方能缴费。
直击中考
相关链接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2)如何解决停车扫码缴费中的这一乱象
直击中考
(1)①举行听证会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②举行听证会是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现,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举行听证会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
参考答案
(2)①政府部门:要强化督查力度,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并严厉打击相关的违法行为。
②社会:应该积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营造人人守法的法治环境
③经营者:应该依法经营,不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