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单元二 依法办事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复习单元二 依法办事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单元二 依法办事
@道德与法治 中考大单元复习
板块:法治教育
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权利义务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法治观念
违法犯罪 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 名称 内容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等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条件: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中国公民
包括: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
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3.依法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4.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5.公民基本义务 内容
其他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6.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7.如何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8.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原因
要求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9.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
10.怎样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利益?
核心考点梳理
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
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一)明确权利义务
核心考点梳理
1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12.公民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明确权利义务
1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核心考点梳理
(一)明确权利义务
直击中考
1.(2023·四川巴中)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对下列“微行为”的点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
微行为 微点评
15岁初中生小孟参加新一届人大代表选举 ①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某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并被招录 ②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民营企业家薛某按时缴纳税款 ③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
某店铺未经客户同意将客户的基本信息公布在客户群里 ④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直击中考
2.(2023·山东济南)下列行为属于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①某高校通过“暗补”的形式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餐费
②张平就济南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言献策
③李安自觉完成2022年个税申报并补缴税款
④“00后”女大学生李希悦响应号召应征入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①体现了关爱他人讲究策略
②: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
直击中考
3.(2023·湖北鄂州)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图示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D
4.(2023·福建)冯某租住贾某房屋期间,双方就谁承担屋内水管破裂维修费用的问题争执不下。经街道办工作人员疏导劝说,双方达成了协议。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是( )
A.诉讼 B.调解 C.仲裁 D.和解
直击中考
B
5.(2023·湖北十堰)【漫画赏析】欣赏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直击中考
(1)漫画一中的人物的观点错在哪里?为什么?
(2)漫画二中“霸座”的行为违背了文明有礼的道德规范,请简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3)漫画二中“霸座”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我们该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1)错在: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因为: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等等。
(2)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融治;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得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直击中考
参考答案
核心考点梳理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别 危害程度
触犯法律
法律责任
情节轻重
违反的法律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相对轻微,社会危害较小
严重社会危害性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等)
行政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刑事法律规范(刑法)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或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核心考点梳理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 别 典型表现
相同点 联系 启示 情节轻重
违反的法律
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殴打他人造成轻伤等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等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触犯了法律过法规;
④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核心考点梳理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 别 辨别技巧
辨别技巧
情节轻重
违反的法律
个人(团体)损害个人(团体),有具体受害人
个人(团体)损害社会,无具体受害人
别管损害谁,事儿大了,被判了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核心考点梳理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4.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要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违法犯罪
核心考点梳理
5.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以特殊保护?
6.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7.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特殊保护
直击中考
1.(2023·江苏南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这样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B.是因为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C
直击中考
2.(2023·西藏)下图是罗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处罚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罗某触犯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A
直击中考
3.(2023·江苏泰州)生活中有这样的同学:经常旷课、辱骂他人、故意损毁财物,甚至打架,受到批评不以为然。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这样引导他们( )
A.珍惜美好生活,自觉行使权利
B.增强守法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C.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D.遇到不法侵害,及时依法求助
ACD:自觉行使权利、依法维权、依法求助等在题文中没有体现
B
直击中考
4.(2023·山东菏泽)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附加刑
①:观点正确,但不是对判决书的内容的解读,
D
直击中考
5.(2023·辽宁阜新)某市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办公室,它主要负责统筹未成年人审判指导、案件审判管理和协调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审判等工作。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
6.(2023·江苏宿迁)2023年5月25日,某校开展“润心”行动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活动。活动项目有心理健康诗歌朗诵、心理拓展训练、励志歌曲等。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政府保护 D.社会保护
7.(2023·内蒙古通辽)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政府保护 D.网络保护
C
B
D
这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
8.(2023·湖南衡阳)2023年4月26日,衡阳市教育局部署了今年防范学生溺水重点工作,衡阳市教育局这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政府保护
9.(2023·山东威海)2023年4月13日,文化和旅游局就《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限入标志。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网络保护 C.家庭保护 D.学校保护
直击中考
D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