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温故知新
本节课我们正式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
马哲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二课)
唯物辩证法(第三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四课)
社会历史观(第五课)
价值观、人生观(第六课)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情境导入
思考:天地万物的产生是神的意志还是物质进化的结果?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公共参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及其唯一特性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概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结合书本p17-p.21,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电磁场
情境探究
思考:以下事物属于物质吗?为什么?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山川、生物、磁场、阳光……
----构成要素是物质的
---各种运行规律是物质的
---各种变化发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可知的,即物质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马上认识,这需要过程。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2、物质的含义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臆造而言,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而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包括意识现象。
易错点拨:客观存在vs客观实在
(=物质现象+精神)
张三
李四

猫、狗
动物
花草
生物
日月星辰
看得见的物质形态
磁场、超声波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
【抽象、一般、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个别、个性】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人们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
易错点拨:物质vs物质的具体形态
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病毒、细菌
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④生物磁场
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⑥辩证唯物主义
⑦日月星辰
⑧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

课堂练习
A、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共同特性
B、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
D、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体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 )
课堂练习
情境探究
思考:从猿到人再到人类社会的出现,什么起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看
思考:劳动是怎样使猿进化成为人的?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③生产方式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从构成看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如:”大跃进“以失败告终!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如:“吃大锅饭”和平均分配,以失败告终。
客观的
物质力量
物质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她们的习性像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结论:说明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离开人类社会不会产生意识。
情境探究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
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能力。
第一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简单刺激感应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第四阶段:人类的意识
第四阶段:人的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动物心理不等于意识。
2、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劳动和
社会交往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看)
情境探究
思考:动物的脑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大脑
≠动物脑
≠电脑
人脑
≠人工智能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看)
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帝
费尔巴哈:“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情境探究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内容看)
意识
人脑
客观存在
生活
实践
加工
改造
(原材料)
(加工厂)
(产品)
意识是从人脑中分泌出来的( )
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鬼神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有它的原型( )
注意

×
×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
1、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意识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2)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起源
生理基础
内容
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结论:
小结1
原理
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4、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
一切有神论。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小结2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概念
含义
唯一特性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从产生看
从构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
课堂小结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
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
×
×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人的思维也是物质( )
×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
6.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应方式的变化。( )
×
解析:意识是对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7.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
解析:意识是对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没有被反映者即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8.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
×
课堂练习
1、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基础练习
课堂练习
2、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A
基础练习
课堂练习
3、在许多电影或电视剧的开始或结尾处,荧屏上往往会有“此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虚构故事”或“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等字样。从哲学看,这表明影视作品从本质上看( )
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虚幻反映
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③不能脱离客观事物产生和存在
④是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新世界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A
基础练习
课堂练习
【答案】C
【解析】②④: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意识,意识是人脑才有的机能,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意识,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进行知识学习,反映客观事物本质,人工智能做不到,①③错误。故本题选C。
4、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I 新推出的聊天机器人。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翻译、代码等任务。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取代人类的第一步。你认为,人工智能( )
①能进行知识学习,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可模拟人的部分功能
③可以进行思维和交流,有能动创造性
④不能取代人类意识,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