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下《黄继光》教材分析《黄继光》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去执行爆破任务,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夺取战斗的胜利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中插图表现的正是黄继光扑向敌人枪口的瞬间,他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文后的阅读链接,叙述了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历尽艰辛,从美国返回祖国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和平年代的另一种英雄形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语文要素是: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字词,并且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语言感受力不足,对于深刻的词句缺乏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役、履”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2.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从中感受他的英勇品质。3.应用朗读体验的方法,在朗读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勇与顽强。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感受他的英勇品质。教学过程一、借助雕塑作品,简要宣讲师:抗美援朝纪念馆要招募一批“红色宣讲员”,讲述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你们想去参与这项活动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在《黄继光》这篇课文的帮助下讲好黄继光的故事。师:这是老师昨天布置的一道预习作业。在第三列当中,你们觉得哪位同学列的小标题最合适 生:我觉得赵春旭填得比较合适。因为第一行跟最后一行都没有抓住重点。师:第一行的问题在哪里 生:他的字数太多了。师:所以我们列小标题要简练。第三行呢 生:“接到任务”“坚决请战”描写的都是黄继光,“战友负伤”描写的不是黄继光。师:所以,列小标题时角度要一致。师: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尊雕塑。(出示黄继光雕塑胸像图片)师:看着这尊雕塑,你们能借助刚才这道预习题,先来简要讲一讲黄继光的故事吗 (板贴:简要讲)(生讲)二、设计雕塑作品,生动宣讲(一)研读课文,设计雕塑师:你们知道吗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这篇通讯报道最早发表在1952年12月 21 日的《人民日报》上,当时一经发出,全国人民争相传阅。所以作为一名宣讲员,我们不仅要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更要讲生动。(板贴:生动讲)师:怎么把这个故事讲生动呢 我们可以设计几尊更加生动的雕塑来再现当时的情景。雕塑设计任务卡1.找一找重要的语段2.圈一圈重点的动词3.说一说设计的理由田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任务。交流方案1:围绕“爬”设计雕塑。师:谁来说说 (出示语段)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生:我找到的是“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生:我找到了两处。一处是“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 近了,更近了。”……师:在这几个语段当中,你们打算围绕哪个动作来设计雕塑呢 生:我准备用“爬”这个动作来设计雕塑。因为这里写了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他身上全是伤,还用尽了力气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 近了,更近了”,说明了他的艰难,这么一点点距离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困难。生:我抓住的重点词是“顽强地向前爬”,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黄继光的坚强、坚定以及他的决心。师:坚强坚定,还有他的决心。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往前爬的呢 生:(读)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生:(读)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师:后面有一个什么号 生:省略号。师:你们觉得省略的是什么 生:米数。师:哦,九米,八米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顽强地向前爬。谁来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多么顽强地向前爬呀!可以读得再慢一些。(生读)师:同学们,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往前爬的呢 生:我觉得他是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师:在枪林弹雨中往前爬!文章中是怎么写的 生:(读)敌人发现他们了。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师:匍匐前进,他们就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往前爬的。一个“爬”字把黄继光的英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动作选得真好,设计的方案也很成功。交流方案 2:围绕“站”设计雕塑。师:接下来看第2 自然段。在这个语段中,你们打算围绕哪个动作来设计雕塑呢 (出示语段)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生:我选择“站”。通过“站”字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黄继光是有多么愤怒,他明明已经负了伤,可他仍要站起来炸毁那个火力点。生:他是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的。师:文章当中描写子弹的语言还有两处,你们能找到吗 生:(读)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生:(读)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师:这里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还有暴风雨,说明当时的火力是越来越猛。在这样猛烈的火力之下,黄继光居然还是站了起来。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他的战友,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说)师:一个“站”字展现出了黄继光高大的形象,这个动作选得真好,设计的方案也很成功!交流方案3:围绕“扑”设计雕塑。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3个语段。在这个语段当中,你们打算围绕哪些动作来设计雕塑呢 (出示语段)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生:我想用“扑”这个动作。因为“扑”就代表黄继光毫不犹豫地朝火力点扑了上去,说明他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生:我想用“堵”。因为“堵”说明黄继光宁死不屈,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生:我想选择“站”。他之前晕倒了,但是天快亮了,时间马上要到了,黄继光又站了起来。他在身负那么重伤的情况下又站了起来,在敌人的子弹中又站了起来,很艰难。生:我选择的是“张开”。因为他已经很艰难地站起来了,还要用尽全身力气张开自己的双臂来堵住敌人的枪口。……师:刚才很多同学都选了“扑”和“堵”这两个动作。你们知道吗 全世界能用自己的身体飞扑出去堵住敌人枪口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苏联的马特洛索夫,另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黄继光。所以黄继光也被称为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这也是我们课文原文的题目。同学们选择“扑”这个动作选得真好。你们看,很多电影、电视的海报,包括我们教材上的插图选的都是“扑”这个动作。同学们,黄继光这个时候已经身负重伤,晕倒了好几次,他一定想起了他曾经对营参谋长说过的话,一起读。生:(读)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师:多么激情澎湃的一句话呀!再读一遍!(生读)师:在这个时候,他仿佛看到了营参谋长在身后望着他,祖国人民在身后望着他,读!生:(读)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师:一个“扑”,一个“堵”,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把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天地之间,也定格在了中朝人民的心中。(二)凭借雕塑,生动宣讲师:刚才我们已经通过三个动作设计了三尊不同的雕塑,接下来我们就借助高科技手段去看看效果图吧。(出示效果图)图片 (出示·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师:你们设计的雕塑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师:(播放音乐)在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之下,你们能不能再动情地讲一讲当时的故事呢 请选择一尊雕塑,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自己试一试。(出示: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这是黄继光的雕塑。先看这一座。)师:我们先请三位同学来讲述一下这三尊雕塑。生: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这是黄继光的雕塑。先看这一座。当时照明弹飞上天空,敌人的炮弹在黄继光的周围爆炸,子弹像雨点般向黄继光射来,黄继光用尽全力匍匐前进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生:再看这里。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密密麻麻的子弹中坚强地站起来,他果断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让人感动啊!生:最后再看这一尊。这是黄继光,他张开双臂朝着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枪口。他是多么顽强,他又是多么果断啊!师:掌声!听着刚才三位同学的讲述,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三、拓展雕塑作品,用笔宣讲师:(播放音乐,出示雕塑图片)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英雄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出示先烈名字和图片)你们知道吗 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就有十多万……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定格杨根思的雕塑)师:这就是其中的一位——杨根思。看着这尊雕塑,你们能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用几句话来写一写他当时的动作吗 (生写)生: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冒着冰雹般的子弹,冲进敌军中。“轰”的一声,杨根思与四十余个敌人同归于尽。师:写得真好。生:啊,他站起来了!杨根思抱着重达5公斤的炸药包站起来了!他抱着炸药包怒吼着向敌人猛冲而去。师:好。生:杨根思抱着重达5公斤重的炸药包慢慢前行。二十米,十米 “砰”,炸药包爆炸了,杨根思与四十余名敌人同归于尽。师:想知道作家是怎么写的吗 (出示)说时迟,那时快,杨根思猛然拉开导火索,从阵地上一跃而起,抱着点燃的炸药包冲入敌群,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冲上来的敌人被消灭了。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师:同学们,一个“抱”,一个“冲”,把杨根思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后请同学们也去阅读关于杨根思的这篇短文,也像我们今天上课所学的那样,抓住他的动作和语言去宣讲一下他的故事。师:(播放电影《长津湖》主题曲)正如《长津湖》主题曲中所唱的那样,“最可爱的人啊,如今山河无恙,如你所想;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我们不会遗忘你那永远坚毅的模样”。课后,请同学们也去阅读英雄的故事,可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课后“阅读链接”当中的故事,还可以是新冠疫情中逆行者们的故事。期待你们更精彩的宣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