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1自由平等的真谛(“冲上热搜的网红们”)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1自由平等的真谛(“冲上热搜的网红们”) 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7.1自由平等的真谛(“冲上热搜的网红们”)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自由平等”飞花令的游戏,你认为什么是自由,什么又是平等? 首先由老师来推荐一位同学分享,这位同学分享完之后就可以指定下一位同学来分享。 每位同学依次说出一个你向往的自由、平等是怎么样的,不能重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人人生而平等”)
从同学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自由和平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自由和平等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七课第一框,一起来探寻自由平等的真谛。
首先我们来从猫一杯事件学习子议题一——无法治不自由。
今年寒假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一则热搜,秦朗巴黎丢作业的事件,我们通过一则视频来回顾一下当时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猫一杯”发布的一则视频,称她在法国巴黎捡到了两本国内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并隔空喊话一年级8班秦朗同学。该视频迅速登上了各平台的热搜,持续发酵,甚至有自称“秦朗老师”和“秦朗舅舅”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甚至所谓的“秦朗舅舅”还开了直播,吸引了大量网民观看。
同学们想一想:在网络发布视频、上网评论留言,这些属于公民的什么自由呀?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这是属于公民的言论自由。
行使这项自由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没错,我们知道,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宪法所赋予的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说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刻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等,这些都超出了言论自由的合法范畴。
所以同学们,我们会发现,(①自由的内涵:)自由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来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一句话总结,法律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也就是公民享有的法律规定的正当权利,即是公民的自由。这里同学们要注意一下,“主要”一词它强调我们公民的自由除了受法律的约束之外? 还要受到什么约束呢? 没错,还要受到道德和纪律等的约束。
了解了自由的内涵之后,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在生活当中享有哪些自由呢?我听到大家提到劳动、受教育、消费等等。同学们提到的这些(②自由的外延:)自由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所学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
请大家在100页写上自由的含义(内涵、外延),做好划线笔记。
同学们进一步地想一想,拥有自由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来,举手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嗯,你觉得因为公民享有这些自由,从拥有从事各种活动的权利,所以可以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从而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公民获得幸福感之后,就有更多的活力和积极性来参与社会的建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没错,请同学们在我们教材99页上来做好第二个我们的议学成果笔记——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我们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一个进步与繁荣。
在享有自由的同时,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感到“不自由”的时刻。 比如?
学校上课不准说话,不许睡觉,要穿校服; 在家,还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上网;在社会当中,我们不被允许插队、乱扔垃圾等等。 这些规则看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权利和自由,但你想一想,这些规则制定得应不应该啊? 没错,确实是应该的。
假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比如说在学校里可能迟到早退屡见不鲜,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也会愈发尖锐,社会里抢劫、盗窃横行等等。 其实这些都共同说明我们享有的自由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而恰恰是一种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而且必要的限制正是对自由的保护。
接着来看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看一下官方调查的结果。
在4月12日晚上,杭州警方通报了秦朗寒假作业丢巴黎的事件,它是属于策划编造,涉案的两个人自编视频脚本,网购寒假作业,用手机自拍、制作相关视频并散播至了多个网络平台,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涉案人员及其所在的公司做出了行政处罚。
猫一杯事件也导致其旗下服饰品牌OMETOO店铺终止经营,从千万网红到账号被全网封杀,为造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包括经济损失和品牌信誉的严重损害。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法治和自由关系等角度,讨论讨论“猫一杯”事件有何负面影响?对我们有何警示?
(猫一杯事件的负面影响:
损害公众信任和网络环境:猫一杯及其MCN机构为了吸引流量,编造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了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破坏了健康的网络环境。
误导公众和社会资源消耗:通过编造“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等虚假内容,误导了大量公众和新闻媒体,且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事件持续发酵,消耗了社会资源,污染了网络环境。
舆情影响和社会秩序混乱:该事件的舆情综合影响力极高,负面信息数量巨大,相关热搜词条数量众多,尤其是与教育部发布的双减、作业管理相关规定相悖,对社会秩序、政府公信力和谣言波及小学及“秦朗”均造成负面影响。)
好的,讨论结束,来,第三小组的同学率先举手,你们派代表来说。 哦,你认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对于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有相应的规定,在履行法定义务方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到坚决不做。
好,三组同学将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内容结合起来,说得非常棒。 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其实我们已经学到宪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权利。 从那条法规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法治和自由它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法治规范了自由,又保障了自由。 我们可以看到“猫一杯”事件中,很显然,“猫一杯”在行使言论自由时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做了捏造事实、传播谣言法律禁止做的事。
所以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一定是在合法范围之内,才能享有自由。
总结一下知识点——99~100页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自由和法治是什么关系?
首先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你可以看出法治对自由有什么作用?它是不是在保障我们的自由实现——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然后你看下面这条,你违反了相关的规定之后,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这说明什么?法治标定了自由的一个界限。
来总结一下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第100页: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律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的干涉和侵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子议题,从李佳琦事件我们来看法眼看平等。
在2023年9月10日下午,李佳琦当时就表示“哪里贵了?国货很难的!”还提醒消费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个事件随即就冲上了微博热搜,很多网友纷纷吐槽:“现在的李佳琦红了,飘了,忘记了初心。”更有网友评论称:“佳琦暴富之后鄙视低薪阶层!歧视打工人!” 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就是李佳琦直播间的一个网友,也是一个普通打工人,听了李佳琦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其实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网红挣钱是很多的,普通职业挣钱相对可能比较少,同学们你们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很显然是没有的。 每个人努力辛勤工作的劳动者都值得尊敬,对吧?
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聚焦职业领域来完成议学合作任务,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任选一个现象,探讨这一现象是否体现了平等?并且说明理由。
好的,音乐停,时间止。
来,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讲。
第一组同学选择的是公务员加分政策。
首先他给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公务员加分政策,比如说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定地区,少数民族在报考这种公务员的职位的时候可以获得加分,还有比如说像基层服务人员、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些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他们在某些地区也可以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享受加分政策,同学们想一想,这体现了平等吗?好,他们给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公务员加分政策的目的是提高一些特殊人员的竞争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竞聘,通过给予他们加分,其实政府是希望吸引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来进入公共事业领域,从而提高服务整个社会的水平和管理质量,所以实质上它就是平等的。 来,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探讨的是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一个问题,他们提到了不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作为中国公民具备劳动能力,享有劳动权,同等情况理应同等对待,享受同工同酬,那同工是指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相同工作、等量劳动、相同业绩。也就是说劳动者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就应该取得同等报酬,这符合我们平等的内涵。
非常好,通过这样的一个议学任务,相信同学们也得出并且理解了平等的两层内涵——平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它有两层内涵——一层是机会、权利平等,要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另一层是结果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应该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照顾——这两种情况都叫平等。
今天我们这节课其实都是在讲网红对吧? 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红经济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出现网红明星偷逃税、“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流量造假等乱象,国家对此也加强了监管力度,对于违法犯罪触碰法律底线的个人和组织也进行了依法惩处,这其实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无论你多么红,挣多少钱,你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的表现P102~103。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②同时也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一律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也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简单概括就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把视野放诸世界,全人类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和一个美好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一代人(公元前375年);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言:“人皆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逆转的权利。”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中亦有言:“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写出《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致力于为人类的平等与解放而斗争(1848年);
美国奴隶制的废除,让世人都记住了这两个伟大的名字——马丁·路德·金、林肯(1865年);
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基本法之一《世界人权宣言》开篇即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我国宪法(1954年)一直以来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十八大,自由、平等更是被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和准则(2012年)。
从这个孜孜以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自由平等一直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要让自由与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需要什么?需要法治精神来保驾护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因为法治,每个人的自由权利都会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同样因为法治,自由和平等从理想无限趋近于现实。
这课学了什么?第一目,无法治不自由——讲了自由的意义,正确认识自由的含义以及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第二目,法眼看平等——讲了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平等的意义以及法律面前人平等的表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